“留白”的精彩

    摘要:品味古代记叙散文“留白”的精彩,叹服古人记事之言简义丰,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文字当中的文化韵味,领略经典的无穷魅力,提升审美素养。

    关键词:品味“留白”;无胜于有;审美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单元,有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战国策》的《荆轲刺秦王》和节选自《史记》的《鸿门宴》,所选文章均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的叙事艺术,尤其是文言叙事特有的简洁之美,悉心体会,余味无穷。三篇文章各有一处“留白”,比较阅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体现了“留白”的精彩,让人叹服古人记事之言简义丰。

    《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围郑,郑国危险时,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紧接着一笔就是“烛之武辞曰”,而怎么派人去请烛之武,烛之武来到朝堂,郑伯怎样请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都没有交代。每次读到这,师生都觉得有点突兀,似乎前后文衔接不上。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细加琢磨,这儿的写法的确不符合我们已习惯的当代记事笔法,凡事来龙去脉总要交代清楚,不遗余力。但这一空白实际体现了古人记事笔墨的俭省和高超。首先,這篇文章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消息,秦国君臣又是怎样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都只字未提。那么怎么派人去请烛之武,烛之武来到朝堂,郑伯怎样请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这些内容当然也不是此文的重点。如果有了这些记叙就成了累赘,文章会显得拖沓,旁逸斜出,分散笔墨,也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没有这些内容则使文章不枝不蔓。其次,这样的留白还给读者留下琢磨的空间。让每一个用心的读者去想象,去填充。同时笔者认为这也是一处无声的铺垫:不管如何请烛之武,烛之武来见郑伯了,就已经说明他是要接下这重任,但不被重用的感伤和牢骚是其要借机表达的,在郑伯的真诚道歉和国家大义面前他承担了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这样的人物才是真实可信的,这样才能显出烛之武的大义、大智、大勇,也使短小的文章波澜起伏,真是无声胜有声。

    《荆轲刺秦王》中描写荆轲刺秦王惊心动魄的场面时,只交代了秦武阳奉地图匣,来到殿前的台阶下,色变振恐,荆轲刺杀秦王没有秦武阳的影子,之后也再无交代秦武阳的去向。笔者上课时发问:“秦武阳哪去了?”有个嘴快的学生说:“跑了。”接着很多学生表示反对,经过细读课文并讨论,学生达成一致观点:秦武阳吓得发抖或动都不敢动,最后只能是被台阶下的武士剁成肉泥;或是捆绑起来,审问清楚后处以极刑。那为什么不交代秦武阳的去向呢?学生经过一番讨论,认为的确无需交代,这个“无”既是行文简洁,没有废话,不浪费笔墨;还给读者留下想象思考的空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吓破胆的秦武阳,都有一个可悲结局的秦武阳;这个“无”还照应了上文荆轲并不满意秦武阳这个副手,而“有所待”的内容,但燕太子丹“乃令秦武阳为副”,原因是“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实是太子丹识人不明,秦武阳在秦国朝堂上的表现表明他只是个凶残之人,而没有作为强者的真正勇敢。这也就让人为“奇功遂不成”的荆轲深深叹惋。如此的“无”胜于有。

    《鸿门宴》中,刘邦在樊哙闯帐后借故如厕溜了出来,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之后再没提一笔陈平,刘邦成功脱逃,令张良留谢,陈平是没有完成这个任务的,否则,历史都将改写。这又是一个精彩的“留白”。为什么司马迁在文中写了这样一句,又再无下文。结合司马迁《陈丞相世家》里对陈平的记叙,师生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去填空。司马迁在《陈丞相世家》里评价陈平说:“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这个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陈平在投靠项羽之前,曾投靠过魏王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后来从项羽处逃亡时,“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从《史记》中这两处的记叙可看出他能识时务、保全自己,以期实现自己的大志,他不会等到气数已尽再做安排。以此可以大胆推测陈平对项羽交代的任务是消极怠工,无作为了。这个“无”恰是对项羽与刘邦形象的无声衬托。 纷争战乱时期,士人也在不断选择。鸿门宴上刘项双方刀光暗影、剑拔弩张的争锋,睿智的陈平应是洞若观火,对专横跋扈、任人唯亲的项羽和能伸能屈、任人唯贤的刘邦二人的个性和领袖气质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当然他也了解项王无意杀刘邦的底牌,于是这不作为已是为自己暗暗留了后路。不仅留了后路,还极有可能帮助刘邦出逃。历史证明项王并不是陈平最终的选择,后来,项羽“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逃亡归了刘邦,终青史留名。

    通过课上课下的比较阅读,师生对司马迁的“留白”艺术惊叹不已,如此写人记事,用笔简洁,不旁生枝节,但的确又是无胜于有,给人留下品读思考的空间,余味无穷。优秀的史传作品中有许多这样的精彩留白,值得去阅读品味。

    品读史传作品中的精彩留白也是审美核心素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落实,一个无胜于有的细节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字当中的文化韵味。语文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品读经典,感受它的无穷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永恒使命。

    作者简介:刘燕(1970—),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赏识教育的对与错

    王桂敏深耕教育许多年,对学生的教育仍然没有一定之规。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革新。学生的多元性也日益突出。有时真的深感力不从心,但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

    阚荣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在各个学科中有机渗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