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对与错
王桂敏
深耕教育许多年,对学生的教育仍然没有一定之规。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革新。学生的多元性也日益突出。有时真的深感力不从心,但身上的担子和责任不容你有一丝懈怠。每天都要针对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教育安排一定的思考和总结时间,目的是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妥当,从而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充盈自己的教育手段。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赏识教育渐渐进入我的视野。在我的教育管理中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接下来,我就针对赏识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赏识注重时机妙不可言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现在的孩子不好管,老師不好当已经是公认的了。但不管怎样,孩子总得有人去管,老师总得有人去当。虽然教育孩子的难度增加,但不等于对这些孩子无计可施,只要方法得当,一样可以取得可喜的成绩。
事实上,在实际工作和对学生的教育中,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这些孩子的特点就是不听话、违纪,惹事是经常的事,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心理已经出现了扭曲。由于他们还处于无知的年龄,做事我行我素,这些学生往往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认识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他们出现问题后,家长及老师会轮着批评、责备,久而久之,他们只会愈加叛逆。身为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就是纠正他们的错误言行,把他们带到正途上来,能够树立自己的目标,践行自己的人生理想。
批评、责罚带来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一出现问题就这样处理,处理完收效也不显著,往往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所以,我认为教育也是不断反思的过程。什么方法有效,就用什么方法处理。其实,这些问题学生也不是一点闪光点都没有。例如,他们往往争强好胜也爱打抱不平,有些孩子还是蛮有正义感的。如果不戴有色眼镜去看,善于在学习生活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认可、表扬,相信他们定会有那种成就感和荣誉感。赏识的作用也就渐渐体现出来了。这种正确而富有赏识的教育要比一味地批评、指责更有效果。
二、赏识和批评相辅相成
任何事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常常采用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然有时也会言语过激,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这样一来,多数学生和老师成了对立面。如此一来,班级工作就不好开展。
我觉得,要和问题学生建立互信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日常的关心和观察是不可少的,要寻找问题学生的优势,不失时机去表扬和鼓励,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久旱逢甘雨一样。因为,这些学生的耳畔回响着太多的批评之声。这种批评之声往往让他们陷入了继续放纵之地,不知悔改。如果批评之风不时飘来对他们闪光之处的认可,这样何尝不是对他们的一种鞭策呢?
赏识注重日常的随机性,而不是那种呆板的赏识,批评也得有理有据,严宽相结合。如果能够配合得体,那么,教育的功效自然是令人欣慰的,但如果利用不当,也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加强自身的摸索和实践就显得十分可贵了。重要的是在这种案例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找到突破口就会有别样的收获。多年来,在班级管理上我也遇到种种阻力,但这种无坚不摧的精神和敢于创新的意识,终于体会到赏识其实比批评更可贵。
三、赏识符合人的心理特征,顺应人的意愿
教育学生既要有章法,又要有手段,同时还要注意到不同年龄特征的特点,人的心理也是很微妙的。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定应该多学习一下心理学。心理学具有庞大的观察力、洞察力,可以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也可以为自己赏识教育找到准确的定位。还要注意到的是,赏识的火候是否得当,不要因为什么表现力强,就表扬、赞赏。过度的表扬、赞赏有时也是一种灾难。
赏识在自然中流露更会让学生有一种真实的体验。其实有些学生的错误也包含着某种正义,只是方法不妥。但学生的某些错误行为中却含着正确的目的性。例如,班级某位弱小的同学总是被其他班学生欺负,这时本班的同学可能会出于正义感,做出过激的行为,殴打其他班的同学。这样的学生的动机有惩恶扬善的目的,但是他的行为简单粗暴。根据这样一个事件,我认为,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首先,对于这个学生的出发点要加以赏识和认可,但对于学生最后的行为要予以批评指正。如果全盘否定,一批到底,这个学生肯定心里很委屈。他的出发点是伸张正义,这点就是要表扬,但伸张正义有很多方法,他采取的方法又造成了对他人的伤害,这又是错误的。因此,这正是一个教育的契机,使他在整个事件中进行反思,权衡事情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样处理,正确处理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处理不当自然也会受到惩罚。
在实际工作中,我虽然能够把赏识摆在处理事情的首位,但也会把批评置在其中,学生年纪还小,自然很多时候把握不好,教师要及时纠正才能利于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赏识教育也许还有很多争议,每个人都会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但我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摸索了才能具有话语权。至于是对是错,希望大家在实际中慢慢去体会,相信现实会给你一个正确的答案。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