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李锁牢 金莹 崔慧娟
摘 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和如何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1-0108-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5.3 文献标志码:A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制订了工作方案,全面推开了试点工作。
1 基本概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真正意义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培养环节、课程体系的设计、配置与构建,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也是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开展专业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
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针对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增加相关培养内容;人才培养方案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使有变化也是局部的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双重性”,即培养主体的双重性(学校和企业),培养对象的双重性(学生和学徒)和培养人员的双重性(教师和师傅)。
3 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
3.1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群)必须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教学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常性指导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我校机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有12人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专家3人,现代学徒合作企业3人,校内教育教学专家6人。
3.2 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结构,并对专业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
3.2.1 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应包括校内学习领域和校外(合作企业)学习领域课程两部分。其中校内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公共必修(选修)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校外(合作企業)学习领域课程包括专业必修(选修)课程和合作企业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直接反映的就是专业内容,其中主要内容是合作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岗位基本技能。
3.2.2 课程设置。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企业课程五种类别。课程设置应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明确每门课程的学分、总课时、实践课时以及每门课程的开设学期、理论、实践周课时分配等。
3.3 师资配备
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校内专任教师对公共必修课和部分专业课进行传授,企业按照每3~5名学生(学徒)安排1位师傅进行岗位技能指导。校外合作企业指导教师是现代学徒制中“师傅”这一角色的主体,要有计划地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综合执教能力的培训,使其胜任教学要求。
3.4 实训基地配备
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既是教学培训场所,也是师徒工作场所,校内教室、实训场地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设计。校外基地要有必要场地,如理论教室、技能训练场地等,保证学生在企业能够学到专业基本技能。
3.5 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
我校制定了“学业标准”和“学徒标准”,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评价考核体系,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让企业师傅和指导教师一起参与到学生(学徒)的评价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严密有序科学系统的工作,要制订出高效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结合具体专业的特点,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传伟,董先,姜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9):75-77.
[2]付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探析[J].高教论坛.2014,(5):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