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源于个性与睿智
【摘 要】作为一本全面概括罗丹一生艺术修养和艺术见地的理论书籍,《罗丹艺术论》以理性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罗丹雕塑的艺术魅力。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罗丹艺术思想的起源,以及罗丹对艺术的解读及热爱。《罗丹艺术论》让我们看到了罗丹的个性与睿智,正是这种个性与睿智造就了《罗丹艺术论》的永恒价值。
【关 键 詞】罗丹;《罗丹艺术论》;个性;睿智
【作者单位】李尚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罗丹艺术论》是罗丹现实主义雕塑创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概括,对东西方的雕塑艺术、美学艺术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罗丹被后世公认为是和菲狄阿斯、米开朗琪罗并驾齐驱的雕塑高峰。作为一本全面概括罗丹一生艺术修养和艺术见地的理论书籍,《罗丹艺术论》承担起了系统解析罗丹艺术的重任,也给予了读者透过《罗丹艺术论》了解其价值以及罗丹个性与睿智的机会。
一、个性与睿智的来源
罗丹、菲狄阿斯和米开朗琪罗被称为雕塑史上三座高峰。原本,菲狄阿斯和米开朗琪罗是两座风格迥异的独立高峰,因为罗丹的出现,两座高峰有了交集。罗丹将两位大师前辈截然不同的风格融入到一起,自成一家。换言之,罗丹艺术个性与魅力的形成,得益于从菲狄阿斯和米开朗琪罗处汲取营养。任何一种文化或者思潮都有其根源。任何一种风格的形成都不可能凭空而来,任何一个天才艺术家的风格形成也是如此。这就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创新,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加以传承,加以改变并加以突破。罗丹艺术最核心的传承就来源于菲狄阿斯和米开朗琪罗。
1.菲狄阿斯静谧之美的影响
在《罗丹艺术论》一书中,罗丹毫不吝惜地推崇菲狄阿斯与米开朗琪罗的魅力,甚至不惜独立成章,毫不讳言地表态:“如果我敢说起我自己,那么,我的一生是在雕塑上的两大倾向——在菲狄阿斯与米开朗琪罗中间徘徊着。”历史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在沿着前人的足迹追寻奋斗,罗丹也不例外。他的这番话体现了两位前辈大师对他的影响巨大。
对菲狄阿斯雕塑风格中体现的自然、静谧之美的解读,罗丹可谓驾轻就熟。罗丹曾给予菲狄阿斯极高的评价:“没有任何一个艺术家能够超过菲狄阿斯,万物皆有进步,唯独艺术没有,菲狄阿斯是雕塑史空前绝后的天才。”作为伟大的艺术家,菲狄阿斯虽然空前,但未必绝后,至少罗丹传承和发扬了菲狄阿斯的精神和技艺。《罗丹艺术论》第十章节中,罗丹在葛赛尔面前现场雕刻展现的精湛技艺以及和葛赛尔的寥寥数语,就将菲狄阿斯的艺术精粹说透,将菲狄阿斯的自然、静谧之美体现得很充分。就像罗丹的作品《思想者》他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凝神沉思,极好地传递了菲狄阿斯的艺术灵魂:自然、静谧而美好。《思想者》在自然、静谧中处处透露着安宁,安宁中又涵盖了崇高的人性光辉,似乎能够让人在沉静中感觉爆发的力量,有着静谧处无尽延伸的美感和魔力。总而言之,罗丹的代表作《思想者》继承了菲狄阿斯的艺术风格。
2.米开朗琪罗躁动的感染
菲狄阿斯赋予了罗丹自然静谧的美好,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则给予罗丹躁动的力量。在认可并遵循希腊菲狄阿斯自然、静谧之美的主张后,罗丹初次接触米开朗琪罗时并不能完全接受他,但看到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后,他的内心受到极度冲击和震撼。罗丹被那种新旧交替的冲突、碰撞、不安、交融、渗透和烦躁所震撼,顿时感到了困惑。“我到意大利的时候,脑子里充满着在罗浮所热心研究的希腊模型,一看到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时,不禁大失所望,这些雕像把我以前认可的真理全部推翻了。我问我自己,‘为何这胸部要如是凹,或如是凸,这腰肢隆起,这肩头旁侧?我真是有些惶惑了……然而米开朗琪罗是不会有错的,我应该要懂得他。我便用功研究,终于明白了。”
罗丹在刚接触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时,欣赏不了他的作品,并且心中产生了疑问,但他并没有偏执地否定大师,而是如他自己所说,开始潜心研究米开朗琪罗。他以自己谦虚向学的精神进入米开朗琪罗的艺术世界,由此开启了艺术风格转变的大门。此后的罗丹开始尝试将人性特色蕴含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甚至服饰的变化之上,原本注重静态的刻画,之后开始逐渐尝试动态的刻画,人物刻画不再仅仅是静止的,而是时刻体现变化的状态。这种动态创造了一种无限延伸的感觉,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雕刻的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化。这种变化创造了艺术的生命力,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尤其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的融入更是加强了作品的审美意义。在“艺术中之动作”章节中,罗丹深入地分析了《青铜时代》《圣—扬—巴蒂斯特》《加莱市民》《行走的人》《巴尔扎克》等一些能够更好地展现躁动力量的作品。
静谧与躁动,和谐与不安,菲狄阿斯和米开朗琪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到了罗丹这里,变得统一和有序,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对罗丹艺术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罗丹艺术也因为这两者的启发而逐渐变得个性和睿智。
二、《罗丹艺术论》的个性与睿智:罗丹对艺术的解读
1.在自然中彰显个性与睿智
罗丹极为重视自然之美。在《罗丹艺术论》一书中,罗丹极力强调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奉自然为你唯一的女神吧,我们要把绝对的信心付托于她。自然孕育的肯定不会是丑的,这一点我们要无理由地相信她,信任她,收敛你的雄心来效忠于她。”罗丹相信自然是美好的,人应该与自然平等对话,而不是征服自然。一个热爱与忠诚自然的人,心中会充满向善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带来艺术灵感。《罗丹艺术论》中尊崇自然的话很多,“我不是听从他们,我是听从自然”,在自然面前,罗丹是一个听众,他心甘情愿把心灵交给自然,体现了对自然的拥护,“就是我处理某一题材,要模特做出某一姿势,我只是指示他,而谨防支配他,因我只顾表现现实可自然供给我的形式”。在自然面前,罗丹不去打破它既有的形式,而是小心翼翼地遵循形式,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我完全服从自然,从没想去支配自然,我唯一的野心,就是对自然的卑顺忠实”。在自然面前,罗丹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塑铸只是再现外表,我却在外表之外兼表内心,这当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面前,罗丹内外兼修,极力做到和自然融为一体,“天下没有方法可以使自然变得更美”……由此可见,罗丹对自然的虔诚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在他眼中,自然的伟大和美丽是无与伦比的,自然之美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
罗丹对自然的尊崇是毋庸置疑的,甚至不惜用多个章节倡导自然之美。在《罗丹艺术论》第二章节“在艺人的眼里,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中,他更是运用了大量笔墨和对话来凸显自然之美,并用雕塑《美与丑》来体现自己的观点。《美与丑》取材于维庸的《美丽的老宫女》,将一个年老色衰的老宫女形象充分地雕刻了出来,通过美与丑的对比,揭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表现了自然美的深层含义。艺术作品中既有审美,又有审丑,而美与丑又是对立统一的,高超的艺术家往往会以美为丑或化丑为美,给人视觉的冲突和心灵的震撼,这就是艺术所追求的境界。这正如《罗丹艺术论》中提到的,“在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家面前,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眼睛能接受所有的外表的真,并能像在一本展开的画卷中,读到它所有的内在的真”。罗丹认为,美与真是相互统一的。所谓美,就是前面所讲的自然美;而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自然真实,就是人的视觉所能观察到的事物,其外在形式都是真实的;一是指艺术真实,就是艺术家对生活(或自然)本真的事物进行艺术想象、加工、夸张和变形等,呈现一种似真性。罗丹的创作取材于大自然,对自然的真和美进行提炼、概括,从而上升到艺术真和美的高度。正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倡导,罗丹艺术个性鲜明,睿智不凡。
2.在对生命的颂扬中展现个性与睿智
“没有生命,就没有艺术。”《罗丹艺术论》认为生命是艺术的灵魂,没有生命就没有艺术,生命赋予艺术活力。在罗丹看来,凡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都是美的,因为它是处在自然状态下的,没有任何的修饰和矫揉造作。所以,罗丹多次选择了很多人以为丑的自然界事物来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正如罗丹自己所言:“这丑人精神的痛苦越是活跃,艺术品越是美丽。”因为它经历了生命的孕育、盛开、颓败和枯竭等一系列的过程,这是所有生命必须经历的,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生命更值得尊敬和颂扬。罗丹正是通过对这种生命的塑造,成就了自己的雕塑魅力。当罗丹向葛赛尔揭示《梅迪契的维纳斯》的塑模秘密时,《罗丹艺术论》里这样写道:“罗丹讲话的时候声音很低很低,眼神和神态中充满了虔诚,他的一举一动都如此轻柔,俯身在白石上,如偎依着他的爱人一般。”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是艺术作品的血肉,正因为罗丹观察细致,才会把这件艺术品雕刻得如此充分到位。“几乎可以说是受尽了亲吻与爱抚……在抚摸这半身像时,竟觉得它温暖”,很显然,这件艺术品凝聚了艺术家全部的心血,人们才会从中感受到它温存的生命力;“这是真正的肉呢”,这句话更进一步突出了雕塑的生命力,艺术家和艺术品仿佛融为一体。从这些语句中,欣赏者不难感受到罗丹在艺术中对生命的礼赞和渴求。
罗丹提到:“一个雕刻家无论想要表现什么状态,都是源于对生命的一种刻画,包括喜怒哀乐或是其他情绪,只有当作品有生命的时候,这种情绪才能被我们感知到,否则一草一木的任何情绪,包括喜怒哀乐,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可见,艺术品的魅力全在于生命的动作和模塑这两点。”一件作品有艺术魅力才会符合艺术审美价值,才会经久不衰,而作品的生命力正能彰显其艺术魅力。正是罗丹对生命的精准拿捏,才会使他的艺术作品呈现独特的艺术個性,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以至于葛赛尔对着罗丹感慨:“当我看见你的《青铜时代》那个初醒的人物,肺叶中充塞了新鲜的空气,举起手臂来,或是你的《圣—扬—巴蒂斯特》,似乎要离开他的底座,到世间去宣传福音的光景。那时我才不胜惊讶叹赏,我觉得你好像有一种魔术,会使你的古铜如此生动。”由此可见,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才会激发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无限解读作品的深意。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品融入了艺术家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因为罗丹信仰生命,认为造物主创造出来的生命都是美的,所以他带着这份仰慕之情,将生命融入每一个雕塑的始终,赋予了作品灵魂,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与睿智。
3.通过对人性的准确捕捉体现个性与睿智
对人性的巧妙捕捉是《罗丹艺术论》个性与睿智的又一体现。罗丹的作品跨度之大,创造才情之横溢,让后人惊叹折服。罗丹的众多作品中有男性,有女性,有凡人,有天神;有美丽的,也有丑陋的;有静谧的,也有躁动的,题材涉及方方面面,风格也是包罗万象。但是纵观《罗丹艺术论》,有一点我们不难发现,罗丹对人性尺度的精准把握足以让人惊叹。比如,他塑造的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巴尔扎克》,体现赴死义士的《加莱义民》,体现上天对人类关怀与慈爱的《青铜时代》,体现对青春和爱情充满向往的《吻》《永恒的偶像》等作品,都是对不同人物性格的刻画,这源于罗丹独特的观察视角与睿智的思考。
《罗丹艺术论》在“女性美”章节中,处处透露着罗丹敏锐细腻的观察与睿智的思考。“真正的青春,就是成熟的处女时代,洋溢着清新的生命力,却显着骄矜之概,同时又似乎畏缩,似乎隐含着求爱的羞怯心理”,羞怯而成熟的处女,仿若藏在绿叶之后那饱满而鲜嫩的果实,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楚楚动人,惹人爱怜、疼惜;“且不说母性的变形,情热过度的疲劳,足以使身上的纤维很快地松弛,既少女成为妇人之后,已是另外一种美了”。当女性经过蜕变,由少女转为妇女时,她承担着家庭责任,身上闪现着母性的光辉,于是有了一种内在的精神之美,这种美崇高而伟大,令人赞叹。“在地中海型的女性之外,还有北方型的女性”,两种女性,各有各的风韵,需要细细体味;“微向后弯的人体好似一个美丽的弹弓,如爱神用来射他无形的箭的神弓一般”,这是罗丹独特的艺术感受,一切有个性的东西,最终会自成风格。“一切人体,一切人种,都有他们的美,只要你去发现就是了”,这里的“人体”和“人种”专指女性,对女性的歌颂和赞美是艺术作品的一大母题,而罗丹的作品对女性的刻画更是细致而独到。正是因为对女性有着如此深刻的观察与思考,罗丹才有了《美与丑》这样惊世的作品。在罗丹的作品中,无论是青春少女,还是已为人妇之女,甚至是色迟颜衰的宫女,都有着各种不同的美。由此可见,罗丹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因此,他的雕刻作品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才会有无边的深度和广度。罗丹通过雕塑体现的人性光辉,得益于他的睿智思考和敏锐观察。
三、总结:《罗丹艺术论》的永恒价值
继菲狄阿斯和米开朗琪罗之后,罗丹的作品达到了西方雕塑史上的第三个高峰。因此,他的雕塑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他一生有数量丰厚的雕刻作品,但是留给世人的理论作品并不多。由罗丹讲述,葛赛尔代笔的《罗丹艺术论》算是一本关于他一生创作的最重要理论书籍。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罗丹本人,感受他用心雕塑的人物形象及精神气质,书中重点阐述的自然美和艺术美是他艺术论的灵魂所在。正如有读者评论,罗丹首先是创造家,其次才是理论家。罗丹的雕塑作品是他亲身实践的成果,而他的艺术论是对个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延伸。《罗丹艺术论》不仅在西方艺术界享有盛誉,在中国也深受学者的推崇。据说傅雷先生当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时,曾翻译此书,还把其作为美学讲义发给学生。因此可知,这本书还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具有形而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尚熹.国人对罗丹艺术的若干误读[J].雕塑,2015(1):88-92.
[2]郝世奇.浅析《罗丹艺术论》嘱词[J].美术教育研究,2015(7):52-53.
[3]张恩科.关于罗丹的一个悬案[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3(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