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研究
支子雯
摘 要:本文在介绍了养老保险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基金风险进行了列举,包括筹资风险、内生风险、外生风险、管理风险,并且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规避筹资、投资、给付、运营方面的建设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人口老龄化;养老金风险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因为参与主体(政府、企业、个人等)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以及资金运营制度设计中的漏洞或缺陷,造成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额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内生风险。内生风险即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按照某一项既定规则多个主体筹资时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在许多地区还依旧存在着预收保费、用实物缴纳保险费、随意退费等现象。在征收保险费时,征收程序不规范;保费征收主体普遍存在多个开户账号;筹资过程中管理缺乏效率使得基金的收缴存在很大困难,并且周期越长,管理效率越低;为保险费征收的顺利进行,企业和个人可能与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达成一致,降低核定工资的总数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在主观上也存在少收、漏收现象。综上,由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高费率的形式征收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理性、激励机制不到位,监督缺失、工作困难等原因,造成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内生风险。这种内生风险本质上是管理风险。
(三)外生风险。外生风险是指在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过程中,运营过程中由于运营安排带来的具体的不确定性风险。外生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费率过高;征收过程中采用社会保险费这种软约束形式。
(四)管理风险。中国养老社会保险模式选择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运营。这一运营,从产权结构看,是公共退休金和私人退休金的混合;从财务运营看,是即收即付运营和积累运营的混合;从给付的刚性看,它是既定给付运营与既定供款运营的结合。这种运营决定了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对中国养老保险运营风险的对策
(一)规避筹资风险的对策。(1)提高养老保险的参与度。养老保险基金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它的筹集主体包括社会全体成员。1)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应该逐步、平稳地被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过程中。在这个逐步吸纳的过程中,行政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运营应该公开化、透明化。他们所领取的养老金应当与当地同期相同条件下的退休人员领取到的平均养老金基本持平。2)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不断发展,它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职工数量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职工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的数量很大,他们也逐步有意识和能力为自己的晚年解决后顾之忧。这些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快,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企业文化,可以更加妥善地处理员工的养老保险和养老待遇问题。(2)健全养老保险的“三支柱”体系。我国养老保险“三支柱”模式发展不平衡,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相对发展最快最好,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发展较慢。为了缓解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应当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提供优惠措施,例如基金投入免税,企业可在税前缴费等措施来激励企业和个人的参保积极性。(3)开展商业养老保险。建设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最重要的是商业保险,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在基础型社会保障层面,参与社会保险的日常管理,为社会保险提供管理、技术上的支持,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第二,在成长型社会保障层面,开展团体福利计划、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业务,为企业提供适度保障、专业化的管理以及独立运作等服务。第三,在享受型社会保障层面,商业保险可以发挥最大优势和主导作用,提供丰富的保障产品,提供更高的保障程度和水平。
(二)规避投资风险的对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首要原则是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过程中中,系统性风险比如市场购买风险、市场经营风险、货币利率风险等都不能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分散。但是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多种衍生金融工具组合来分散。现阶段,我国养老金通过国外投资来规避国内的系统性风险,比如通过类似QDII2等方式。但是,在国外投资并不是不存在任何风险,在面对国外系统性风险的同时还要面对较大的汇率变动风险。由此看来,现今可行的长远解决办法就是健全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需要金融市场更加紧迫地推出相适应的金融衍生工具。养老保险基金可以进入同行业拆借市场等方式来消除风险,这是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下,一个有效降低流动性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的办法。
(三)规避给付风险的对策。(1)降低养老保险基金替代率。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平均替代率为40%—50%,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替代率3远高于这一水平,这一给付标准与我国现行国力的不协调严重违背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中的“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因此,替代率的确定必须全方面考虑同时期的物价水平、养老保险基金水平、同时期当地的平均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有效地控制养老金的增长速度。逐步实现退休人员养老金与社会职工的平均工资的比值平稳降低,从而使调整后的养老保险基金替代率达到国家标准水平。(2)统一养老金的给付标准,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统筹项目。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投资、运营加强协调、管理和监管,提高养老金长期平稳的保值增值的能力。同时,把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到国家预算管理当中,是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3)灵活延迟退休年龄,严格确定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在我国,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每延长一年的退休年龄,每亿元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就会少支出160亿元。由此看来,我们能够借鉴的有效办法就是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从而逐步减轻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降低赡养比。对于退休后再就业或者继续工作取得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人员,应当及时停止发放养老金。严格审核给付基金和审核统筹项目,形成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制约机制。
(四)规避管理风险的对策。(1)解决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问题。按照新旧运营给付责任来划分新旧参保人员的给付方法,尽快处理债务的历史遗留问题。采取“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从而有效地防止个人账户空账运转的问题,逐步缩小资金缺口。(2)国有资产灵活变现。从资产的静态分析的角度来看,对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门进行全面的清查,出售并变现其配套的闲置的资产和设备,从而减轻国家发行国债时带来的资金偿付的压力;从资产的动态分析的角度来看,可以充分考虑到“老人”和“中人”时国有企业经过长期劳动积累的现阶段的资产设备。同时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交付给基金管理机构。(3)分权制衡。为确保城镇养老保险基金不被贪污和挪用,可慎重考虑分权制衡,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分权制衡其实也就是把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这两者有效结合起来,突显出“统账”运营的特点,相关部门派遣专人就养老保险基金加以监督和管理,充分行使统筹账户资产管理权、经营管理权、资产管理权、行政管理权,各个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各司其职。
参考文献:
[1] 郭崇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1(04).
[2] 何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 沈阳大学学报,2009(02).
摘 要:本文在介绍了养老保险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基金风险进行了列举,包括筹资风险、内生风险、外生风险、管理风险,并且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规避筹资、投资、给付、运营方面的建设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人口老龄化;养老金风险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
(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因为参与主体(政府、企业、个人等)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以及资金运营制度设计中的漏洞或缺陷,造成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额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内生风险。内生风险即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按照某一项既定规则多个主体筹资时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在许多地区还依旧存在着预收保费、用实物缴纳保险费、随意退费等现象。在征收保险费时,征收程序不规范;保费征收主体普遍存在多个开户账号;筹资过程中管理缺乏效率使得基金的收缴存在很大困难,并且周期越长,管理效率越低;为保险费征收的顺利进行,企业和个人可能与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达成一致,降低核定工资的总数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在主观上也存在少收、漏收现象。综上,由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高费率的形式征收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理性、激励机制不到位,监督缺失、工作困难等原因,造成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内生风险。这种内生风险本质上是管理风险。
(三)外生风险。外生风险是指在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过程中,运营过程中由于运营安排带来的具体的不确定性风险。外生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费率过高;征收过程中采用社会保险费这种软约束形式。
(四)管理风险。中国养老社会保险模式选择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运营。这一运营,从产权结构看,是公共退休金和私人退休金的混合;从财务运营看,是即收即付运营和积累运营的混合;从给付的刚性看,它是既定给付运营与既定供款运营的结合。这种运营决定了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对中国养老保险运营风险的对策
(一)规避筹资风险的对策。(1)提高养老保险的参与度。养老保险基金具有普遍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它的筹集主体包括社会全体成员。1)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应该逐步、平稳地被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过程中。在这个逐步吸纳的过程中,行政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运营应该公开化、透明化。他们所领取的养老金应当与当地同期相同条件下的退休人员领取到的平均养老金基本持平。2)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不断发展,它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职工数量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职工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的数量很大,他们也逐步有意识和能力为自己的晚年解决后顾之忧。这些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快,具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企业文化,可以更加妥善地处理员工的养老保险和养老待遇问题。(2)健全养老保险的“三支柱”体系。我国养老保险“三支柱”模式发展不平衡,其中基本养老保险相对发展最快最好,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发展较慢。为了缓解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应当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提供优惠措施,例如基金投入免税,企业可在税前缴费等措施来激励企业和个人的参保积极性。(3)开展商业养老保险。建设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最重要的是商业保险,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在基础型社会保障层面,参与社会保险的日常管理,为社会保险提供管理、技术上的支持,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第二,在成长型社会保障层面,开展团体福利计划、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业务,为企业提供适度保障、专业化的管理以及独立运作等服务。第三,在享受型社会保障层面,商业保险可以发挥最大优势和主导作用,提供丰富的保障产品,提供更高的保障程度和水平。
(二)规避投资风险的对策。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首要原则是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过程中中,系统性风险比如市场购买风险、市场经营风险、货币利率风险等都不能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分散。但是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多种衍生金融工具组合来分散。现阶段,我国养老金通过国外投资来规避国内的系统性风险,比如通过类似QDII2等方式。但是,在国外投资并不是不存在任何风险,在面对国外系统性风险的同时还要面对较大的汇率变动风险。由此看来,现今可行的长远解决办法就是健全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需要金融市场更加紧迫地推出相适应的金融衍生工具。养老保险基金可以进入同行业拆借市场等方式来消除风险,这是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下,一个有效降低流动性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的办法。
(三)规避给付风险的对策。(1)降低养老保险基金替代率。发达国家的养老金平均替代率为40%—50%,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替代率3远高于这一水平,这一给付标准与我国现行国力的不协调严重违背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中的“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因此,替代率的确定必须全方面考虑同时期的物价水平、养老保险基金水平、同时期当地的平均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有效地控制养老金的增长速度。逐步实现退休人员养老金与社会职工的平均工资的比值平稳降低,从而使调整后的养老保险基金替代率达到国家标准水平。(2)统一养老金的给付标准,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统筹项目。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投资、运营加强协调、管理和监管,提高养老金长期平稳的保值增值的能力。同时,把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到国家预算管理当中,是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3)灵活延迟退休年龄,严格确定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在我国,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每延长一年的退休年龄,每亿元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就会少支出160亿元。由此看来,我们能够借鉴的有效办法就是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从而逐步减轻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降低赡养比。对于退休后再就业或者继续工作取得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人员,应当及时停止发放养老金。严格审核给付基金和审核统筹项目,形成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制约机制。
(四)规避管理风险的对策。(1)解决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问题。按照新旧运营给付责任来划分新旧参保人员的给付方法,尽快处理债务的历史遗留问题。采取“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从而有效地防止个人账户空账运转的问题,逐步缩小资金缺口。(2)国有资产灵活变现。从资产的静态分析的角度来看,对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门进行全面的清查,出售并变现其配套的闲置的资产和设备,从而减轻国家发行国债时带来的资金偿付的压力;从资产的动态分析的角度来看,可以充分考虑到“老人”和“中人”时国有企业经过长期劳动积累的现阶段的资产设备。同时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交付给基金管理机构。(3)分权制衡。为确保城镇养老保险基金不被贪污和挪用,可慎重考虑分权制衡,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分权制衡其实也就是把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这两者有效结合起来,突显出“统账”运营的特点,相关部门派遣专人就养老保险基金加以监督和管理,充分行使统筹账户资产管理权、经营管理权、资产管理权、行政管理权,各个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各司其职。
参考文献:
[1] 郭崇光,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1(04).
[2] 何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 沈阳大学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