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写”珠溅玉
【摘 要】诗歌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烈的思想感情蕴蓄到典型而又精约的形象中。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把诗歌中浓缩的生活和情感“泡”开,还原诗歌的情境,更要让学生把读出的“自己”的而非“别人”的感悟抒写出来,即让学生对原诗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和发挥,使艺术形象得到再创造和扩展。
【关键词】诗歌鉴赏;感悟;改写;鉴赏主体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如果我们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比作一座园林,那么,诗歌就是其中最秀美动人的花园。她是《诗经·关雎》中美丽窈窕的淑女,她是北朝乐府中刚健勇敢的木兰;她是西湖六月中亭亭玉立的映日荷花,她是沧海明月下望月怀远的一叶孤舟。“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是思念故国的悲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感慨人生的短暂;三月桃夭、七月流火,呦呦鹿鸣、铮铮琵琶;三春晖、平野阔、红颜老、班马鸣;悲欢离合,地老天荒;哀婉、豪壮,含蓄、淋漓……
在阅读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我想改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即将古典诗歌改写成现代诗歌、散文或小说。
诗歌是主体性特征非常鲜明的一种文体,它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烈的思想感情蕴蓄到典型而又精约的形象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把诗歌中浓缩的生活和情感“泡”开,还原诗歌的情境,更要让学生把读到的“自己”的而非“别人”的感悟抒写出来,即让学生对原诗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和发挥,使艺术形象得到再创造和扩展。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做到鉴赏主体与诗歌作品的完美统一,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
改写示例: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望断秦淮
——根据《石头城》改写
我望断关山/望不断你的萧索
我看见/六朝的明月/我听见秦淮河的清歌
我看见/石头城的战火
我听见/沉重的历史/缓缓碾过
我望断秦淮/望不断你的寂寞
寂寞石头城
——根据《石头城》改写
我走进你沧桑的历史/层层青苔长满你剥落的墙头
我仿佛看见/六朝的明月
秦淮河的彩船兰舟/歌女的红巾翠袖
千年啊/千年的沧桑
把秦淮河的莺歌燕舞/变成一堆/寂寞的石头
千年之后/谁还记得/当年/雨打白萍洲?
《长亭送别》[一煞]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送?摇?摇行
——根据[一煞]改写
是青山么/青山遮住了他的身影
是疏林么/疏林遮蔽了我的眼睛
是烟霭么/烟霭模糊了我的泪水
是夕阳么/夕阳照见了我的离情
你的离去,我的忧郁/你的远别,我的心痛
望啊,望穿了双眼/盼啊,盼老了心情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离?摇别
——根据[端正好]改写
是天的妩媚/还是花的憔悴
是风的萧索/还是雁的伤悲
是秋的凄凉/还是叶的飘飞
陪你渐行渐远的离去/陪我千行万行的红泪
寻
——根据李清照《声声慢》改写
寻寻觅觅,往日怎追忆?
冷冷清清,今日起愁绪。
我心如暮雨,淅淅沥沥,凄凄惨惨戚戚。
易安,淡酒怎消你愁思似海?
黄花怎解你愁眉依依?
归雁徒牵你愁思万缕,
梧桐只惹你泪眼迷离,
西风陪伴你孑然独立。
当愁重如山,舴艋舟怎载的动?
一江春水怎流的尽?
凤凰台上箫声已杳,雁字已远,
易安,你怎么、怎么才能
回到往昔?
也许,也许……
在梦里?
【作者简介】郭春伟,河南省商丘市一高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