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各行各业都受到技术浪潮的冲击,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民办高校教育改革中,作为新兴专业必修顺应技术变革大势,在教学理念、实践课程、人才培养、就业导向等方面结合社会需求,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

    关键词:数字时代;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策略

    民办高校面对新兴专业的崛起,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急需探索优质的改革创新路径,厚基础、重应用、强技术,注重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必然需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革措施,使专业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1 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市场变化和人才需求,我校立足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及思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课程研究与改革。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由于本专业性质决定了软件技术更新快、技术性强等特点,要求数码设备配置高、更新周期短。高校教学环境对于设备的需求局限于传统教学,此外,还存在教学内容落后、设备陈旧、技术能力不强、实用性差等问题。

    第一,学生学习的知识偏重于理论,忽视专业技能和实践课程的练习。[1]第二,教师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视度不够,教师采取闭门造句的教学模式,学生技能实践操作时间少,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差。进入社会之后,由于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好地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及技能。第三,缺乏整体教学评价,教学的相关内容不完善,造成了评价学生成绩的标准单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在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上、学时安排上不能及时融入行业变化,导致学生就业后出现不能及时对接岗位的问题,不能顺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需求,未入行便面临着淘汰。

    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能综合运用艺术理论及媒体技术,熟练掌握数字设备、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教学思路的更新,培养出与市场零接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当下民办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学生审美的提高及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在数字应用方面将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为培养目标。一部分学生缺乏艺术审美能力,造型基础弱,素质文化底子薄,创新创意缺乏,不能适应数字媒体从业人员的核心技能需求。因此,进行基础理论的教学和技能的培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兴产业市场的需求,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都面临着这一压力,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全面的有侧重性的培养,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强。[2]

    综合性过强、课程设置大而空的现象,使得高等院校在新兴产业不断兴起的现实背景下,缺少精准设置课程的能力。艺术性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进行媒体创意、图形设计等相关课程的数字化加深,技能综合性强的学生才能面对市场和社会的挑战。然而,由于市场需求和当前课程体系设置的匹配性不足,大而全的课程体系使得很多课程不能提供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技能,难以适应当前媒体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单向的知识传导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一方,不能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进度和差异性。教师开展专业教学的同时,缺少创新思维的激发,不能做到学用结合,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的落实缺少高素质教师的支持。

    3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作为创意产业前沿的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必须与产业和市场相结合,提供的人才能在现代生活服务和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发挥所长,顺应时代和技术的发展潮流,进行相应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的指导,给予毕业生实习生实际项目实训、校外实习基地等支持是卓有成效的方法。

    3.1 实行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

    专业课程可以采用倒推法,围绕着市场就业及岗位需求,有侧重地倒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基础必修课和专业课平台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为目标,基础课增设了传播学基础、剧本创作;专业课开设了图像处理(PS)、图形制作(AI)、二维动画制作、数字音频与录音、非线性编辑等专业技术软件课。此外,还有视听语言、数字摄影与摄像的理论指导和设备操作课,保障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达标,为大三、大四学年的工作室制打好基础。设置数字动画艺术与数字影像艺术方向的课程,此模块最能体现专业课程特色,数字动画艺术开设了三维动画与角色表演、数字游戏UI交互设计等;数字影像艺术方向开设了网络与移动商业视频设计等。专项实践课中开设的特色创新课程有静态影像创意制作应用实践、数字动画编创实践、视频创意制作实践、竞赛专题设计实践、专业考察实践、工作室项目实践,在实践课程上,注重将课堂实践和实习实践相结合,采用企业见习的方式,在企业中搭建见习平台,学校根据社会用工的需求变化调整培养方案,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进行培养,实现企业用人的培养目标,力达双赢。

    教师通过演示、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课堂实训实践,充分掌握原理和技巧。利用工作室制度,师生参与项目设计和技术设计全程。通过项目的完成,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推动技术的提升。课程设计上要进行三个结合,即学科理论和实际应用、学科内容和培养目标、知识点讲解和授课方式,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理论讲解的时候,可以补充智能手机操作内容,还可以在特长课程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JAVA拓展类的媒体设计以及游戏开发拓展类的课程设置。[3]

    3.2 运用新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上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微课翻转课堂等新颖的多方互动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应用MOC和SPOC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核心课程的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学习和教学体验,打破时空限制,增强课堂的有效性,向更多的学生提供课程,资源利用实现更大化。翻转课堂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提前的布设,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内容,通过交流讨论,将疑惑和思考带到课堂上。教师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思考上,例如进行版式设计的时候,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理论内容,并且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延伸。而微课以短视频的形式将内容进行分解传输,例如视频制作软件AE课程可以创建动态图形和讲解达到视觉效果的操作方式,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深入理解教学内容,通过直播和视频连线的方式,教师可以进行线下的師生沟通,另外通过直播和视频连线,还可以将广告和营销一线的专家引入线上,进行经验的传授,缩小课堂与市场之间的距离。

    3.3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形式上,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内外的结合,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分组教学就是差异化视角的一种形式,小组制针对不同能力及特长的学生,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适合学生的差异性,体验式教学以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触摸到不同的环境,组织学生以学习调研和参观的方式,了解市场需求,提高认知水平,在研究和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也可以通过竞赛活动,如PPT设计大赛、校园微视频制作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广赛等,让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接受更多的监督和指导。同时,针对数字媒体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在应用上加大力度,切实促进学生数字媒体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当前,转变教学观念是根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身拥有其独特的时代性,在民办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精心策划、市场检验,按照现代企业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最新技术进行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民办高校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迎稼.基于产教融合视角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J].人文之友,2019(17):67.

    [2] 逯夏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艺术科技,2019,32(10):74.

    [3] 单鹏,乔庆源.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0):62-65.

    作者简介:李瑞(1985—),山东聊城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像艺术。

相关文章!
  • 中国影视作品在韩国传播与接受

    张利++倪祥保中国和韩国是近邻,历史文化渊源关系密切。1992年中韩建交之前,韩国接受的中国影视作品主要来自香港和台湾,建交以来,中韩

  • 昆明小调“情调”的音乐语境分析

    赵盈娜【摘 要】昆明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昆明地区的民间小调融合了各地方的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其民间音乐不管是在音乐具体形态

  • 民营美术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研究

    摘要:现代美术馆经营理念已渐渐从“艺术家中心”“藏品中心”转为了“公众中心”,越来越多地向大众展现了美术馆的公益性教育服务功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