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定法,指导有章法
姚明伟 何樱莉
摘要:阅读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整本书阅读更是阅读的核心。我们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索不同阶段的阅读指导策略,让学生保持乐读的状态,形成会读、研读能力,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 指导策略
阅读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合肥市逍遥津小学大力开展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研究。学校立足学生阅读现状,有针对性的指导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整理了一套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指南,探索了整本书阅读分段指导策略,形成乐读、会读、研读三个层级,循环往復,层层推进。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促进了思维发展,培养了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年来,学校深度开展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分段指导策略的研究”。这里阅读的整本书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文字为主的整本书;一类是图文结合的图画书。分段指导的分段主要是依据年龄、认识水平等因素,将学生按年级分为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三个学段。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阅读指导策略:低段以培养阅读兴趣和养成阅读习惯为目标,从儿童阅读心理出发,探索阅读形式、阅读途径、激励措施的有效方法,让每位学生乐读;中段以独立阅读为目标,从关注学生阅读能力差异出发,探索课内指导、分层指导的途径与方法,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高段以深度阅读为目标,从阅读效用出发,探索深度阅读、分享阅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能够自主研读。
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学校在整本书阅读推进中探索了一些好的阅读指导策略,收获一些心得与感悟,在此与致力于阅读推广的同仁们分享。
一、童书童趣,悦读越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低段学生在阅读中感到快乐,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在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阅读氛围感染下,初步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一)亲子共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父母有计划、有选择地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你读我听,我读你演,其乐融融。如,在一年级实验班级中开展亲子共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篇童话故事拉近了父亲与孩子的距离,阅读故事让孩子体会到父亲对家庭的责任与爱。
(二)读说结合。阅读教学中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同时加强训练阅读后的表达,能够帮助孩子清晰地梳理故事过程,理解故事内容。如,学生在阅读《昆虫记》时,老师设计“介绍大比拼”的活动,孩子可以介绍这本书,也可以介绍他喜欢的昆虫,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介绍的内容。在“介绍大比拼”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读画结合。学生阅读整本书,如果把抽象文字与具象化的图画建立联系,更易于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孩子们在阅读完书后,能够根据书本插图准确说出对应的故事,也能够根据多幅图片来描述故事情节,还可以自己绘制图画重现故事。如,学生在阅读《火鞋与风鞋》时,文中主人公火鞋和父亲风鞋流浪的经历很有画面感,他们旅行的足迹:家——火车站——小溪——森林——村镇庄园——古堡,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学生在阅读后画出旅行线路,孩子们还可以分工合作,擅长画画的孩子可以手绘火鞋和风鞋假期里旅行的线路图,擅长讲故事的孩子结合着父子俩旅行的每一处来讲述发生的有趣故事,这样大大的加深了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四)读演结合。学生整本书阅读不应只局限于书本,还可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形的表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兔妈妈和小兔的对话告诉我们爱是需要表达的,亲子共读后,孩子与父母一起扮演不同角色,演一演故事内容,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又一种途径。
二、独立自主,会读汇读
中段学生能初步独立阅读,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作品的主题内涵,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关注故事展开的线索和人物的命运,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一)故事猜测,激发兴趣。猜测具有趣味性、游戏性、未知性的特点,是易于操作的一种阅读策略。猜读法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可以经常运用。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导读课上,为了激发学生对该书的阅读期待,老师首先从猜测书的封面开始,出示书的封面——巧克力工厂的图片,让孩子猜想这是什么地方;接着采用预测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想象;最后引导学生运用预测策略推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想法。哪些小朋友会幸运地得到金奖券,参观巧克力工厂?威利·旺卡先生会选择谁做巧克力工厂的继承人?学生在预测时不能凭空猜测,而是要结合文本,在有趣的预测交流中,会不断提升阅读判断力。
(二)故事联结,寻找自我。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常常运用联结阅读策略,联结生活,联结自我。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将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一个来自文本,另一个来自生活。以《一百条裙子》为例,让学生在班级开展讨论会,小组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①如果你遭到了别人的冷落与不友好,你会怎么做?被坏情绪包围,你会用什么法宝来调整心情?②假如,我身边有旺达这样的同学,当她被同学欺负,嘲笑时,我该怎么做?③班级里有的同学你可能从未和她们打过招呼,请选择临近组的一位没有热情交往过的一位同学写张优点卡。通过联结自我的阅读大讨论,让学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在每个学生心中能播下宽容和友爱的种子。读者不同,生活故事也不一样,阅读同一本书也会建立不一样的联结,鼓励并引导孩子从书中寻找自我。
(三)故事联想,创意写作。中段学生为了达到“会读”的目标,可采用联想阅读策略。在阅读《一百条裙子》后,为了引导学生在故事结束处继续体会情感的延伸,老师设计了联想问题:假如你是佩琪或者玛蒂埃或是十三班的任何一位同学,请你给旺达写一封回信;在读完《鱼儿会不会微笑》后,老师设计了联想问题:哪一篇小诗给了你想象与联想的灵感?请大家进行独特的创作,可以仿写,可以续写,展开想象进行创作。创意写作,能够起到升华整本书阅读的作用。
(四)故事讨论,引发思考。中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开展讨论会,话题要关注整本书的主要内容、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书中的细节,感受人物心理变化等。如《火鞋和风鞋》一书中,旅行途中爸爸给迪姆说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老师在课堂上设计这样的话题:你最喜欢哪个故事,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学生会从不同内容、不同视角进行汇报,交流过程中大家可以分享不同个体的阅读感受。同时,老师要注意在阅读指导时,应将其零散描述的故事情节,按照一定线索提炼整理,让学生学会梳理故事情节,构建整本书的基本框架。如阅读這本书第十章《合群》这一个小故事,老师设计的一个核心话题:迪姆在爸爸讲故事前后有什么变化?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体会到迪姆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变得自信乐观开。阅读讨论交流,要从局部到整体,以故事中的主角为线索,提出一个核心问题,感受人物形象。
三、以书为友,研读延读
高段学生以深度阅读为目标,从阅读效用出发,培养学生较高的阅读思维。
(一)绘制思维导图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思维也日趋丰富、完善。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能促使学生阅读层层深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用思维导图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提炼
“整本书阅读”的关键词是“整”,在读书交流时,我们要有整体观念。读一篇文章,我们要整体把握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一本书,我们要让孩子阅读后对整本书有整体感知。在基础阅读阶段,学生要明确所读书的大致思路框架。
以《孔子的故事》为例,这是一部通俗读物,才七万余字,而脚注多达239条。作者用浅显而轻松的文字,为我们生动地勾画出孔子的一生。从目录上能看出孔子周游列国的经历,这是一条明线;阅读中会发现整本书是按照孔子的年龄来写,写了他从一生的经历。阅读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自己想象并绘制书的封面;阅读中,让学生采用“旁批式”阅读,边读边批注;阅读后,让学生绘制孔子一生经历的思维导图,以此了解他的生平。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对文本的信息进行了重组,按时间分类,理清整本书的脉络,这样学生能抓住人物和主体事件,感知人物的人生转折点,提炼成连贯的、整体的画面,让隐形的思维直观化。
2.用思维导图让整本书阅读更加深入
用思维导图凸显人物特点。人物传记类的整本书阅读,对人物形象理解是重点。在学生初读《小学生苏轼读本》后,让学生对照目录绘制思维导图,对苏轼人物进行分析;后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不同视角绘制思维导图。比如:以书中苏轼的诗词散文为主题绘制思维导图,以苏轼人生轨迹为主题绘制思维导图,这也正体现了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这样的整本书阅读,对人物形象的解读更丰满、更具有张力。
用思维导图厘清人物关系。《战马》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能带给人深深的震撼。小说中出现了艾伯特、父母、尼科尔斯上尉、托普桑、艾米莉等人物。战马在不同的场景地和不同的人物都有着故事。我们绘制以乔伊为核心发散型思维导图,厘清他与故事中人物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入阅读,体悟简单的故事背后的更深层内涵。
(二)做好读记摘要
在书上做笔记,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思考用语言表达,充分运用手中的笔,留下阅读思考的痕迹。
1.直接勾画。学生直接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可以引导学生定义“阅读符号系统”。比如:“~~~~”表示优美语句、经典语句;“——”表示深有感触的句子;“?”表示读不懂的地方;“!”表示重要关注点。以不同的符号进行区分,重读时就会有重点有选择地精读。
2.延展评点。书上留白的地方比较少,学生可以用纸张或便利贴的形式把自己所思所想写上粘贴到指定的地方。建议有感而发的句子用固定颜色的荧光笔标识,再用同一种颜色的便签条粘贴,将感受和体悟以便条纸的形式粘贴到对应的书页上。
3.摘抄+评论。传统意义上的摘抄只是简单的“抄书”,学生多数情况下敷衍了事,所以在做摘抄时,可以确定摘抄读书笔记的两个要素:—是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二是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读书是学生个性化、主动性的行为,读书无定法是基于尊重每一个孩子阅读习惯、兴趣和方法而提出的。但阅读指导有章法,旨在引导学生在原有阅读的基础上,有着高品质的阅读思维,不断提升理解、分析、综合、品评、鉴赏等阅读能力。读只是开始,“入”并非阅读的终极目的,“出”才是阅读的高级阶段。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教师遵循儿童认知规律,通过有效的策略,让学生乐读、会读、研读。阅读指导是由“入”到“出”的路径,读书无定法,指导有章法。
参考文献:
[1]阿德丽安·吉尔.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7.
[2]珍妮佛·塞拉瓦洛.阅读技能训练[M].刘静,高静娴,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