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豫区耕地质量监测与调查评价现状及对策
陶加乐 李跃飞 李彬 徐华 高翔 王恒中
摘要 ? ?本文阐述了当前宿豫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监测、补充耕地质量评定、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等现状,结果显示,2018年宿迁市宿豫区耕地地力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二级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92.04%;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大量元素含量自2008年建点以来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通过耕地占卜平衡项目,新增入库补充耕地面积85 hm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详查土壤点位均低于风险筛选值、农产品点位均未超标,全区耕地划为优先保护类耕地。与此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提升耕地质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 ?耕地质量;监测;调查评价;现状;问题;对策;江苏宿迁;宿豫区
中图分类号 ? ?S158 ?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5739(2020)20-0165-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宿迁市宿豫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7°56′15″~118°37′30″、北纬33°42′30″~34°12′30″,东接沭阳县,南靠泗阳县、宿城区,西邻徐州睢宁,北隔沂河与徐州市的新沂、邳州两市接壤。为了摸清宿豫区耕地质量水平,查明耕地质量主要性状,针对性地提出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和治理修复对策措施及建议,宿豫区农业农村部门连续多年开展耕地质量监测与调查评价工作。目前,宿豫区耕地质量监测与调查评价工作一直沿用2004年宿豫区行政区划范围,涉及耕地面积55 226.67 hm2。耕地土壤主要分为2类:第一大类为潮土类,面积为40 180 hm2,占宿豫区耕地总面积的72.75%,分布于蔡集、王官集、皂河、黄墩、大兴、丁嘴、仰化、陆集等乡镇;第二大土类为砂姜黑土类,面积为148 333 hm2,占宿豫区耕地总面积的26.86%,分布于境内东北片,即塘湖北部,侍岭南部,来龙、保安两乡镇全部,新庄、关庙两乡镇的北部大部分地区。
1 ? ?耕地质量监测与调查评价现状
1.1 ?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现状
2018年在宿豫区现有88个耕地等级调查点位土样检测数据基础上,综合2005—2017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土样检测数据,根据耕地生产性能综合指数(IFI),采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将宿豫区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级地31 866.6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7.70%;二级地18 966.6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4.34%;三级地4 02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28%;四级地366.6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66%;五级地8.6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02%。一级地、二级地占宿豫区耕地总面积的92.04%,是全区粮食的主产区。该区域覆盖范围广、基础设施完善、耕地地力较高,是实现粮食稳产、争取粮食高产的主要“阵地”。三级及以下等级耕地,虽立地条件和土壤理化性状较差、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但其是实现粮食稳产保供的重要保障。
1.2 ? ?耕地质量监测现状
从2018年宿豫区6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土样检测数据来看,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主要肥力指标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1.75 g/kg、2.155 g/kg、20.63 mg/kg、91.75 mg/kg,较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191.28%、193.20%、465.21%、3.67%。从多年监测结果来看,自2008年建点监测以来,宿豫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稳步上升趋势,有效磷含量出现小幅下降,速效钾含量近2年出现小幅波动,去除采样、检测等误差因素,土壤肥力水平总体在提高(表1)。这与地方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平衡施肥、秸秆全量还田等快速培肥技术有较大关系。
1.3 ?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现状
近年来,宿豫区农业农村部门立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度重视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严格把好补充耕地质量入口关。2018年宿豫区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区自然资源部门申请,会同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对全区28个耕地占卜平衡项目,开展勘查采样、综合评定,在守住耕地数量红线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补充耕地质量提升工作。同时,针对新增各类补充耕地,提出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具体措施,确保新增耕地全部达到农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据统计,2016年宿豫区实现新增补充耕地58.65 hm2,2017年新增补充耕地82.29 hm2,2018年新增补充耕地85 hm2。
1.4 ?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现状
为打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战,坚守耕地质量底线,2019年宿豫区开展了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划分依据主要源于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和历史调查数据(江苏省地球化学调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江苏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按《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宿豫区360个土壤点位全部低于风险筛选值。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限量》,宿豫区58个农产品点位无超标点位。按《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采取内业核实与实情调查相结合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宿豫区耕地全部为优先保护类耕地。
2 ? ?耕地质量监测与调查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 ?农户占地开发,影响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连续性和评价准确性
一些农户保护耕地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只考虑自身利益,擅自变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监测点耕地用途、毁田造塘、开展规模化鱼虾养殖,更有甚者,直接将农用地变为建设用地,破坏了耕地监测环境,造成耕地“非农化”。这些占田开发行为不仅给农业部门开展调查采样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且破坏了本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监测网络,极大影响了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连续性和评价准确性。
2.2 ? ?监测试验点监测员老龄化严重,后备人员不足,制约监测试验可持续开展
目前,监测试验点的田间管理、生产记载、土样以及植株样品采集等工作主要依靠各乡镇监测员开展。监测员的年龄普遍在60周岁以上,他们在学习应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常存在一定困难,而田间记载、试验记录又需要借助这些电子设备。尽管他们工作认真负责并且有一定农业技术基础,但由于年龄老化、精力有限,往往疲于应对劳动强度较大的田间监测工作。监测人员整体偏老龄化且年轻后备人员不足,直接制约着监测试验的可持续、精确化开展。
2.3 ? ?新增补充耕地存在占补质量不均衡问题,影响粮食稳产保供
宿豫区新增补充耕地主要来源于宅基地平整、沟塘回填、土地复垦等形式。在实地踏勘过程中,部分新增耕地存在回填土较少、砖块等侵入体含量超标等现象,进而导致耕作层较浅、宜耕性较差的问题。补充耕地在数量上达到了占补平衡,但是在质量上存在占优补劣的问题,导致耕地资源隐性损失。耕地质量的优劣对粮食生产有显著影响,每减少1 hm2高产田或中产田,則在期望保持相同数量粮食产量的条件下,需要3.68 hm2或2.61 hm2低产田补偿;或每保持1 hm2高产田或中产田,可以3.68 hm2或2.61 hm2的低产田用于非农利用。高、中、低产田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比例为2.7∶1.8∶1.0[1]。虽然新增补充耕地质量已经满足农业生产最低条件要求,但是补充耕地质量远不及占用耕地质量。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宿豫区整体耕地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粮食稳产保供。
2.4 ? ?土地不合理利用,造成土壤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随着当前土地集约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越来越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集中,种地逐渐变成一种商业逐利行为,用地与养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耕地用养失衡,不仅会导致养分平衡被破坏,还会导致耕地日渐贫瘠化、耕地地力等级下降。传统稻麦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施肥、现代设施农业连作生产上的高强度施肥,引发了土壤污染、板结、盐碱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耕地质量的提高,降低了耕地整体生产能力,对粮食安全生产也造成了威胁。
3 ? ?耕地质量监测与调查评价对策
3.1 ? ?厘清耕地监管责任,依靠法律法规,保障耕地监测调查有序开展
一是按照定点、定人、定责的“三定”原则,为现有的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点、耕地质量监测点、产地环境预警监测点等监测调查点所在田块树桩立牌,确定管理责任人,严明管理责任。二是加强《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三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耕地监测调查成果,提高公众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增强人们保护耕地意识。四是针对违法占用耕地监测调查点土地开发行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强管理、法律教育、媒体宣传、违法追责等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保障耕地监测调查有序开展。
3.2 ? ?选聘年轻后备监测员与开展专题技术培训“两手抓”,切实提高监测管理水平
一方面,逐步选聘培养年富力强的后备监测员,优化年龄结构,合理配置耕地质量监测队伍,既发挥好年轻人学习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又让经验丰富的老监测员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提高耕地监测试验效率和质量,确保耕地监测可持续化开展。另一方面,邀请省市耕地质量监测专家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及时更新监测人员知识体系,增强耕地质量监测试验技术能力。培养年轻后备监测员与开展技术培训“两手抓”,切实提高耕地监测管理水平。
3.3 ? ?部门协作监管与培肥技术改良双管齐下,稳步提升补充耕地质量
加强农业农村部门与自然资源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明确各部门对耕地质量的保护职责,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补充耕地数量,保障补充耕地质量,实现耕地质量提升[2]。同时,探索发放绿肥、有机肥补贴等形式,改变传统施肥习惯,鼓励农户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加速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此外,推广缓控释肥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培肥补充耕地地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3.4 ? ?集成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模式与防范化解土壤环境污染风险并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首先,大力推广科学施肥、减量增效技术,转变农户不合理施肥观念,加快推进农业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广畜禽粪便堆沤还田、施用商品有机肥、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还田、作物秸秆还田等技术模式[3],实现农业高效生产。同时,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宣传工作,严禁无知的农业操作造成农业环境破坏和农业面源污染,针对优先保护类耕地,要优先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等保护区域。在优先保护区域耕地周边开展多部门联合环境督查及整治工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环境保护制度,为宿豫区耕地地力的提高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其次,防范化解农业环境污染风险,加强土壤环境跟踪监测,特别是要做好土壤酸化监测,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和趋势。针对优先保护类耕地,要牢固树立起“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思想,加大保护力度,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严格控制新增外源污染[4-5]。
4 ? ?参考文献
[1] 傅泽强,蔡运龙,杨孝友,等.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1(4):313-319.
[2] 吕军,鲁成树,朱传民,等.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研究:以安徽省广德县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4(3):49-54.
[3] 戴佩宏.减少化肥用量的几项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9(6):45.
[4] 蔡鹭斌,孔祥斌,段建南,等.国外经验对中国耕地质量监测布点的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4):192-197.
[5] 文德才.固阳县耕地质量动态监测[J].西部资源,2017(3):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