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世纪外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摘要

    无论追溯西方社会文明中的哪一领域贡献或者哪种技艺,我们很难忽视中世纪时期留下的伟大文明,在这个被教皇统治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行为准则有其固有的一套标准,文学艺术在此时正撰写着影响西方社会意识的宏伟篇章。中世纪时期产生的自由七艺是一种代表性的古典学问,这些学科是由远古时代思想家们提出并延续下来,音乐位列七艺中四艺的第二顺位,绝大程度上被理性思维定义,这与现今我们理解的古典音乐的含义完全不同,它被古代数学家乃至哲学家当作一种逻辑的、伦理的技术研究,人们把同为四艺之一的算术作为音乐研究的基本,想要理解这个时期作为自由技艺的音乐,那么从古希腊思想家音乐理论方面着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古希腊音乐理论;中世纪;自由七艺;算术

    [中图分类号]J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1-0141-03

    收稿日期2019-08-02

    作者简介(丛畅(1993—),女,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长春130117)

    一、古希腊思想家论音乐

    西方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中古世纪,早期西方的百科全书思想家们将大部分事物与哲学贴合在一起,以此探索世界的奥秘,音乐作为一门抽象艺术,在众多哲学家为人类认识真理的道路而奋进探索途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承认音乐对人的净化力量,对人的情绪和性格有显著的影响,如同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一样,音乐在某种层面上起到制约人们思想的作用,众多思想家对音乐的肯定作用主要可总结为两个方面:音乐可打动心灵以及音乐可进行道德教育,而它们息息相关。

    (一)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前490)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以他为代表的学派对音乐的阐述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将宇宙和其相联系,然后以理论去认识音乐,不肯定音乐的感官艺术性,许多星球的旋转会产生我们听不到的声音,这是天体运动形成的美妙音乐,人类创造的音乐存在于宇宙之中,整个宇宙的运动是和谐的,故音乐必然是和谐的音乐,同样人类创造的音乐必然要符合宇宙的和谐,毕达哥拉斯用琴弦测试音程关系也证明了他想借此辩证音乐产生并存在于宇宙中,且受宇宙的制约,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下,后来学者衍生出更广阔的理论视角。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同样认为音乐是一种运动,人们制造节奏的本身就是运动,而不同的运动轨迹产生的节奏会引起人们情绪的变化。柏拉图(Plato,ΠλKG-1mmαDD(-1*3HT5”'DD)τeων,公元前427—前347)在《理想国》中有提到过对音乐的看法,首先音乐的声音由乐器产生,以最具代表性的七弦琴为例,琴和琴弦都是物体,拨动琴弦产生音乐,假设琴被损坏,可是琴弦发出过的声音是和谐的,这一和谐永远存在,它不因为物体的损坏而改变,虽然这一观点是柏拉图对更广阔哲学范畴的思考,但我们可以看出他提出的这个观点的前提是认为音乐是和谐的。柏拉图的著作有相当大的篇幅以对话的形式撰写,在撰写苏格拉底和他的对话中,苏格拉底认为纯粹并且柔和清楚的音乐,从本质上讲是绝对美的,这些思想都将音乐与自然相关联。普罗提诺(Plotinos,公元205—270)是新柏拉图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我们感受到音乐的声音之所以是和谐的,是因为这些和谐都与数有關,是可以被测量的,数与数存在于音乐中的关系是数字去服从音乐的形式而已,他的音乐论与毕达哥拉斯大致相似。圣·奥古斯丁(SaintAureliusAugustinus,公元354—430)也认为音乐是一种优美的运动,这种运动是自由的,为自己本身所存在,通过听觉认识音乐是变化无常的,因此要通过理智和知识去分析,且数字的对比关CM(24*2系产生节奏来制约音乐,因此音乐应是以数字为基础的CM)

    科学。

    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人们统一的哲学思想认为音乐是运动,且音乐是和谐的,支配这种思想的哲学家因此发展了对音乐的理性计算来支撑这些哲学观点。

    (二)音乐的净化作用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人们认为音乐是和谐的,由此引出乐器产生的和谐音调对人有抚慰作用的观念,它能让人们感受到均衡,如果一个人听到狂热的宗教音调,他的内心也会躁动,因为节奏曲调最能模仿现实,它可以反映人们的愤怒,反之听到优美的旋律,就变成了一种精神享受,可以抚慰那些惶恐不安的情绪,治疗那些伤痛的生命,重塑内心情绪达到平静和谐,毕达哥拉斯将这一种观点称为“音乐治疗”。当我们听见某种旋律的同时,它在打断我们原本的思维,即便音乐不能解决人的痛苦情绪,但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的原本思维轨迹,必然触动一些新的情绪,这就是思想家所谓的音乐有使人得到摆脱的能力。正因为声音打动内心,倾听旋律的同时我们的心情随之变化,所以它可以引导人的性格往特定的方向,这也是音乐的道德教育作用。另外,音乐教育可以引导人把美的东西作为目的来探究,节奏和音调的力量直击内心,影响人的大脑和情绪,人们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会产生分辨美与丑的能力,增强吸收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能力,滋养内心,哲学家们认为这种分辨能力可以引导人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理智。

    在这两方面哲学思想的影响下,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由技艺慢慢成为一套学校课程体系。本文试图阐述的音乐是在古代哲学思想下形成的中世纪自由技艺,它更多是理性的、广泛的、可以被计算和解释的一种艺术。

    二、中世纪自由技艺的形成与划分体系

    (一)自由技艺的形成

    自由七艺是指从古希腊社会开始到中世纪逐步完善形成的一套学校七门技艺课程,它们分别是语法、修辞、逻辑、算术、音乐、几何以及天文学,均属于人文科学。前三门课程简称三艺,早先就由古希腊智者派提出,而后四艺是由柏拉图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自由七艺本意上是指自由人应该具有的学识和学科,经过中古时期的不断发展直至中世纪已成为一套标准古典文化的教育。

    (二)自由技艺的划分体系

    前三艺被概括为语词技艺,包括语法、修辞和逻辑,后四艺则被归类为数学技艺,由算术、音乐、几何和天文学组成。这些技艺着重于对人性的培养,教导人们宇宙的知识并且要具备表达学问的能力,将各类学科与宇宙相联系,引导人们认识宇宙的奥妙。西方社会一直遵循着宗教至上的准则,这些技艺也难免与宗教脱离联系。语法、修辞和逻辑学的目的是培养人们表达语言和训练思维逻辑,其中涵盖了政治演讲和进行基督教教导方面的因素,想要准确地表达真理和信息,又或者令别人接受自己的言语则需要接受此类的教育。

    算术、音乐、几何和天文学中,算术是四艺之基础,因为这四种技艺的研究都是以数学的角度切入的,中世纪的算术是关于数、“一”的本性、相当、比率和比例的哲学研究,哲学家们认为数学理论基础是引导人认识宇宙的根源。毕达格拉斯的哲学思想是“万物皆数”,以他命名的音乐“和谐”派的理论基础就是来源于他将音程的和谐置于宇宙的和谐中来进行分析,企图将宇宙的一切用数来解释,同时和谐这一概念后来影响到柏拉图,这也是柏拉图将音乐归为四艺(数学技艺)的原因。

    三、自由技艺——音乐的特点

    (一)受古希腊思想家影响的抽象思辨的音乐

    直至10世纪初,人们都没有获得一种均衡的音乐观,中世纪人们所说的“musica”与现今音乐一词的含义其实是不同的,现今的音乐表演也并不存在于中世纪的学校教育中。受到前人学者的影响,中世纪延续了音乐的规整性和它的抚慰作用,它更多地被人们当作一种原理来探究,因此音乐理论家在当时占据一种重要地位,大部分人认可一种观点,那就是这时的音乐家概念不是作曲家、演奏家,而是那些能对声音进行思考辩证的人,有判断技能的人,他们可以不是从事音乐表演或教育的人,而是透过音乐进行理性分析,找出它的本质。鲍埃齐(AMSBoethius,公元480—524)宣称研究和演奏乐器的人缺乏思辨,与音乐的理智是分离的,创作歌曲的人可以仅可被称为诗CM(24*2人,有判断技能的人才会对节奏、旋律、调式做出权衡,CM)

    因此可被称为音乐家。他将音乐分成三种类型:1宇宙音乐

    (天体星球的声音);2人类音乐(人类身体内部的运动);3应用的音乐(人们创作出的音乐)2,在其所著《论音乐原理》一书中写道“音乐是联系可见于声音中的那些东西来处理数的一门学科”,中世纪对音乐的定义正是它表现了数与数的关系,所以大家更倾向于讨论与声音相关联的数,这种抽象概念也非常影响早期的音乐写作。

    基于上述原因,研究音程比率是很多哲学家着迷的一项工作,学者提出算术已为音乐研究建立了基础,所以这时的音乐美学价值判断也是归因于比例和数,可见算术理论基础对音乐研究的影响不容小觑。根据现有资料,仅有少数的理论家不认同前者所提出的构想,认为这种思想对于歌手是无用的,只对哲学家构建哲学体系提供支持,显然这类看法于音乐来讲更加具有实用性。这种社会思想范围内注重音乐理性和思辨的时代热潮对大部分作曲家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影响。

    (二)音乐与算术的联系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算术扮演着音乐的根基,其中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音乐论对中世纪圣咏、经文歌等体裁影响至深。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研究的,将单弦琴固定,琴身上有可以来回移动的琴码,琴码的移动距离决定可以被振动的琴弦长度,随后拨动琴弦产生一个音高,再将琴码移动并拨动以产生另一个音高,将产生不同音高的弦长做比较就得出了如下这种比率:产生八度的比率为2∶1、五度为3∶2、四度为4∶3,这种比率被认为是作曲中和谐的数的关系,再运用数理方法得出一个八度音程内各音级的比率关系,这就是数学派音乐的原始计算方法。思想家们对音乐实质的研究包括和音与节奏两种,音程必须是按照和谐的比率排列,节奏受控于人的理智感官范围内,毕式以此证明了理性思维走进音乐领域也可以做出结论性的研究成果。

    中世纪的圣咏也不免为这种力量所影响,仔细观察复调音乐中多个声部的线条也是经过这种严格数字比率排列的,在早期的奥尔加农中,一个声部的加入是以另外声部的四五度或者八度进行追逐,或者两个声部同度开始,由圣咏领导的声部以四度音程移动变化,这种音程关系的排列达到了极度的稳定和和谐,反过来说作曲家这样的艺术需求某种程度上极大符合了哲学家的思想框架,证实哲学与音乐的兼容。音乐中不同声部的旋律或者节奏的重复造成的音响如若不能被接受过训练的耳朵感知,那么用数学思维的严格要求来解释就简单很多了。在一定程度下,音乐的整体结构是由数控制的,在多層次的音乐里面也包含许多复杂的数理关系,例如经文歌的转调除了运用恒定的大小调之外,有时也会按照音乐中数的比例来处理调性,这种受理性思维支配的创作方法一直延续到15世纪。

    (三)中世纪音乐的伦理意义

    音乐与精神之间的联系一直被承认,虽然中世纪音乐还是被理性制约,但此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音乐的感官性,黑暗宗教时代更加需要塑造那些适应社会的品格,音乐作为强有力的一股力量可以振奋或抚慰某种情绪,哲学家也从这一出发点去思考人们应该接受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无论是复调还是经文歌,当人们聆听演唱音乐时,不免都要受到其中格律规整并且内涵深刻的微妙浸染。追求平衡对称也构成了创作的一部分,此时教育价值、感官价值、社会价值都被赋予在音乐身上。

    结语

    从中古时期走到中世纪的西方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学和艺术财富,纵观前人学者的思想体系,无论哪一种技艺都是想让人们更好地发现美,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做那种精神上和学识上真正自由的人。我们承认音乐中的那些规整,音符的冲突和解决展现的是人类的真实生活,正是有这些理论基础做基石才使得西方音乐发展成为真正的艺术。

    处于整个宇宙下渺小的人类创造均要返归于自然,严谨、规整、深刻是人类永久追求的目标。

    注释:

    1(#戴维·L,瓦格纳.中世纪的自由七艺M.张卜天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54.

    2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27.

    (责任编辑:崔晓光))

相关文章!
  • 地域文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胡立刚戴亚惠项雅平【摘 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地域文化视角,通过对上虞祝温村的研究,指出要实现

  • 让·米特里的影像观对华语电影

    王华云+岳凯华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让·米特里没有否认这种观点,而是区分了电影语言与语言学所定义的语言之间的异同。语言学

  • 探索广西“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

    白晓伟摘要:以广西“红色革命”为主题对山水画在意境与章法、笔墨、设色、材质等方面进行题材研究,梳理“红色革命”与山水画的关系,丰富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