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广西“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

    白晓伟

    摘 要:以广西“红色革命”为主题对山水画在意境与章法、笔墨、设色、材质等方面进行题材研究,梳理“红色革命”与山水画的关系,丰富和完善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题材。建立以广西为代表的 “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在表现语汇在笔墨、用色、材料等方面探索新的研究模式,“红色革命”精神与山水画结合所产生的文化自信和崇高信念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广西;红色经典;山水画

    [本文系“广西大学2017党建研究项目(红色经典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gxudj2017014)资助”之阶段性成果。]

    一、“红色革命”与山水画

    “红色革命”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和革命建设的重要历史,由此在文化艺术领域产生出许多经典的红色文化现象及作品,经历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成为文化精华和瑰宝。“红色革命”与山水画相结合出现在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这样一个特殊的重要时期。涌现了大量表现时代精神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山水画作品,作品以“红色革命”为表现主题,通过对革命事件和革命圣地的实地写生和笔墨提炼,结合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表现语言而创作,表达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信念。这一题材的出现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山水画的内容,促进了山水画语汇表达的改革和创新。

    历代山水画在表现题材和内容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统治者服务,表现富丽堂皇的院体山水画风;二是文人墨客身处现实世界而不能抽身事外,只得寄情于山水通往自己的精神家园。“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的出现,丰富了山水画的题材和内容,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二、广西“红色革命”资源

    广西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之一,红色革命精神深深烙印在这片热土上,革命遗址遍布八桂大地。广西“红色革命”遗址分布广泛,全区分为四大区域:1.以百色市为中心的桂西右江流域地区。2.以东兰县为中心的红水河流域。3.以龙州县为中心的左江流域。4.以兴安县为中心的湘江流域。以左右江、湘江、红水河流经的区域地貌特征有区别,广西“红色革命”遗址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区域内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势连绵、盆岭相连,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现出盆地地貌,有“广西盆地”之称誉。其特征首先要数分布广泛的喀斯特地貌,占广西总面积的37.8%,主要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地貌,而其中岩溶作用是形成广西独特风光的主要原因。这里天然屏风矗立,山峰表现为塔状、圆柱壮、锥状等峰体。其次,大小盆地错综复杂,形成了独特的纵横相连的梯田景色。最后,丘陵错综,山系多呈弧形,层峦叠嶂,景色宜人。另外,广西“红色革命”遗址位于热带、亚热带炎热、多雨、潮湿地区,革命纪念地、革命建筑多为“干栏式”,其中又有所区别,这与气候、环境密切,也是壮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

    探索广西“红色革命”为元素,以其蕴含革命精神的“魂”为导向,传达壮族儿女的传统生命观及人文情怀;以革命纪念地和标志建筑为主题并融合广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借助山水画呈现壮族山河之美,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崇高理想和英雄气概;以革命纪念地、革命建筑、自然风光、人文精神为符号载体,结合中国山水画传统艺术形式为表现手段,目的在于将“红色革命”精神在山水画中得以呈现。把传统生命观、地貌特征、人文情怀进行联结,激发内心深处对民族积极乐观精神的生命畅想,弘扬“红色革命”的奉献精神,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山水画题材在内容表现方面的重要研究。

    三、建立广西“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体系

    建立以广西“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的研究体系,对于文化建设和艺术繁荣有着双重重要的作用。“红色革命”精神铸就了壮族儿女对革命的牺牲和奉献之“魂”,通过壮族特有的革命纪念地、革命建筑和自然风光为表现元素,结合蕴藏生命精神的中国山水画,推动和激发人们对于世界、对人生及其价值观的认知,展现壮族儿女革命和生活的家园,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山水画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折射的思想精神,离不开对物象意境与章法、笔墨、设色、材料的综合考量。红色题材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在革命圣地题材、祖国建设题材、歷史事件题材及毛泽东诗词题材,这些题材的出现为我们探索广西“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的道路提供了依据。因此在宏观上,要在整体框架下对区域革命景观总量分析以及结合意境营造和画面章法做艺术处理;在微观上,通过田野考察写生的基础上,要对广西区内各地的景观做分析、归纳,提炼广西各地革命景观山、水、树、建筑等符号特征;另外还需考虑色彩的运用和材料的实验。

    (一)图成法高

    山水画讲究先有对景的体悟,对丘壑构思,才能下笔有神,古人云:“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意在笔先,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1]这表明意境的营造离不开章法布局和笔墨因素。

    “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意在表现革命精神的崇高和壮美,相对于传统全景式山水画,在透视法和幅式展开方面有所继承和创新。传统山水画在位置经营方面多采用“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相结合的方式,并以竖幅形式展开。而红色山水画由于要表现博大气象和雄伟壮丽,在透视手法上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三远法”和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如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容天地万物的豪迈和大江南北的雄浑,并结合毛泽东诗意,深化了“红色革命”的主题,展现祖国山河的壮美。因此探索广西“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应在构图上,一方面把表现各区域“红色革命”精神的单幅作品以组合的形式呈现,另一方面整合写生资料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传统透视法和西方透视法的结合或创新,表现具有视觉震撼和崇高精神的画作。

    在笔墨表现语汇方面要“近取其质”,以雄强厚重的笔墨突显出革命精神无畏和气度。如表现革命历史事件的《转战陕北》(石鲁)就以雄健的用笔和酣畅的水墨塑造山石的壮美,并结合毛泽东的诗词,图写了革命先驱的英雄气概和辉煌业绩。建立以广西“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在语汇方面的表现,应根据区域资源的独特性进行笔墨的归纳和提炼。由于题材的原因,红色山水画语汇表达偏重写实和具象,因此笔墨提炼要忠实于实景,根据广西不同区域山石结构的皴法语言和地貌整体特征,以及对各地植被、水流等山水画语言归纳和分析。通过以小见大、化繁为简、移物思情的艺术手法,对现实存在的所描绘对象进行真情实感的艺术处理,赋予作品饱满热情的同时传达笔墨所应具备的时代精神和生命力。在语言符号上,通过对以上区域有针对性的采风写生,搜集广西“红色革命”遗址及周围自然风光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素材,提炼出不同区域的建筑的表现语言,传达作品的内涵和精神价值。根据左右江流域、湘江流域、红水河流域的不同的地貌特征,提炼山水画“皴法”的表现语言,立足传统的同时,展现新时代笔墨精神。

    (二)随类赋彩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把国画叫“丹青”,设色在中国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类赋彩”出自谢赫“六法”,其原指设色因根据不同的物象,施以不同的色彩。但在表现“红色革命”精神这一主题下,可拓展为两个方面:1.为了突出“红色”这一革命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应采用“红色”系国画矿物质颜料为主。矿物质颜料具备色彩丰富性、稳定性和不易变色等特点。营造中国山水画设色的多元风貌,进行技法创新,挖掘最美的色彩光辉。2.“红”色在视觉上给人以壮烈,激奋的感受,不同色相的红色又有不同的内涵,还应重视根据不同材料的“类”别,进行色彩语言的多方位实验和探索。

    传统山水画色彩语言的运用较为丰富地表现在青绿山水这一类,由于文人画的兴起,以及传统审美的影响,青绿山水居于次要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得到重视。“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的出现,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山水画在题材方面的突破,激昂的“红”色成为其显著标志。前人在“红”色山水画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如李可染的《雄关漫道真如铁》施以浓烈的金红色,使色、墨及空间完美融合,具有气势撼人的画面效果;傅抱石的《江山如海,残阳如血》以朱砂为主色调,配以赭石和花青,渲染了热情、激昂的革命情怀。“红”色在视觉上给人以热情、激昂的感觉,在中国人的审美感受中还具有特有的喜庆、鲜血的感受。“红”色在色相深浅可分为朱、赤、绛、丹、红,在色彩搭配方面又有许多法则,而且“红”色系在实践方面有色相的差别和运用禁忌。因此,在探索广西“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的实践道路上,一方面,要对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在色相差别和运用规律做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需根据广西不同区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做实地考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根据画面需要进行色彩的实践探索。另外,在传统宣纸的基础上,探索多种材料如绢、泥金(银)、云龙笺等笔墨、设色效果,体现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语言,具有材质美感的同时,兼具视觉审美特色。把“红色”革命的人文精神与自然相融合,营造崇高壮美的审美意境。最终,通过对广西独特景观语言符号的提炼,升华景观的人文内涵,呈现壮族儿女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民族之魂、革命之魂。弘扬广西壮族“红色革命”精神,既具有历史的现实意义,又蕴含了文化内涵。

    四、结语

    通过广西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革命遗址结合自然风光的绘画语言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实践,创新和创作具有崇高理想和信念时代审美体验。既丰富了山水画在题材和风格等方面的重要研究,又完善了山水画在笔墨和设色等方面自我建立。同时弘扬正能量,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文化自信和进取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394-401.

    作者单位:

    廣西大学艺术学院

相关文章!
  • 地域文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胡立刚戴亚惠项雅平【摘 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地域文化视角,通过对上虞祝温村的研究,指出要实现

  • 让·米特里的影像观对华语电影

    王华云+岳凯华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让·米特里没有否认这种观点,而是区分了电影语言与语言学所定义的语言之间的异同。语言学

  • 武当山旅游文创创意产品设计分

    摘 要:构筑“一心两翼三高地”区域和产业发展,是湖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十堰市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作为一个文化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