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小戏的传承与保护

    【摘 要】在几千年的辛苦生活劳作中,中国劳动人民依靠群体智慧,创造了大量的民间文化艺术成果,这些成果既是民族情感和生活智慧的结晶,也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情感诉求,在丰富精神文化世界的同时,也给予希望和鼓舞,对于劳动人民创建美好家园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以地方小戏曲“崆峒笑谈”为例,探究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关键词】地方小戏曲;《崆峒笑谈》;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41-01

    一、“崆峒笑谈”的前世与今生

    (一)从明清时代款款走来。有史料记载,崆峒笑谈大致形成于宋元时期,“水乐台,在县北,郡人能为水戏,宋太守王素建此台观之。”从《柳湖志》中可以看出“水戏”即为崆峒笑谈的雏形,并且得到了当地官员的认可和支持;而《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装鬼神、谈诨话、装秀才、学乡谈”,可以看出,崆峒笑谈已经在民间流传开来,并且曲目种类越来越多;明朝著名政治家散曲作家赵南星的作品《笑赞题词》中记载“书传之所记,目前之所见,不乏可笑者,世传笑谈,乃其影子也”,可见崆峒笑谈在此时期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对白和唱词兼具的戏曲形式。

    (二)在现今社会大放异彩。崆峒笑谈之所以能够再次重见天日并大放异彩,得益于一些文化艺术从业者的努力付出。首先是崆峒区秦剧团团长席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崆峒笑谈这一民间艺术,并对其予以了关注和重视,并在发现其濒临失传之后,及时的派遣出工作人员深入到崆峒区民间艺人中间,对崆峒笑谈进行资料采集以及口传心授,并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全面开展了崆峒笑谈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并再次将其搬上舞台。重要时间节点如下:

    *2006年,“崆峒笑谈”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

    *2008年,“崆峒笑谈”被第一次搬上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展演的舞台;

    *2009年,“崆峒笑谈”再次登上第四届文化遗产日的平凉专场演出舞台;

    *2011年,“崆峒笑谈”被正式列入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传承与保护“崆峒笑谈”的重要意义

    (一)独特的艺术特征。崆峒笑谈是一种由平凉市当地人民自主创造的以逗笑见长,道白和表演为主的口头谈笑艺术,是一种从选题、台词、表演到唱腔和风格都散发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也是一种在搞笑逗乐的同时又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

    (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崆峒笑谈由当地普通劳动人民自主创造,因此,其在选题、词曲、主旨等各个方面都是劳动人民情感诉求的表现,是一种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珍贵的史料价值。崆峒笑谈是由特定时期的劳动人民根据自身生活劳作现实情况创作的,能够在一言一行中展现当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俗,因此是研究地域性历史的珍贵史料。

    (四)重要的指导意义。崆峒笑谈是一种即兴创作的逗乐艺术,不受表演场合、服装道具等的限制,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也能够不断变化,因此适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崆峒笑谈”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第一步:深入走访民间艺人。通过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采集相关资料。

    第二步:翻阅整理相关资料。这里的资料既包括前人记载的史料,也包括我们通过民间艺人采集到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按照“崆峒笑谈”的发展历史、剧目剧本等进行分类,其中复原相关剧目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步:组织编排相关剧目。对一些已经大致复原的剧目进行编排,并邀请民间艺人进行指导,针对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良,形成完整的表演艺术。

    第四步:广泛开展文化活动。通过街道、社区、村委会等机构的组织,将编排好的崆峒笑谈剧目搬上各大舞台进行表演。如果有机会,还可以登上省级以及国家级大舞台演出。

    第五步:乐于组织培训工作。在“崆峒笑谈”得到一定的普及之后,可以接收社会上一些有兴趣的人员开展崆峒笑谈的学习培训工作,让更多人真正参与到表演中,体会民间艺术带来的快乐。

    案例分析:在建立传习所对崆峒笑谈进行传承和保护方面有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案例。2015年9月,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投资75万元建成了首个“崆峒笑谈”传习所,集保护、展示、培训、研究为一体,该传习所投入使用以来,先后挖掘、整理、编、排演出剧目20余出,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10余场,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进社区等活动170余场,并接待了500余人进行各类参观和学习。已经成为了甘肃省进行崆峒笑谈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吕海峰.“崆峒文化”将文化自信高高托起[N].平凉日报,2015-07-29.

    [2]李世祥.农村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及保护[J].参花(上),2015-03-05.

    [3]白雪.认识民族民间艺术——贵州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J].青年文学家,2014-11-30.

    作者简介:

    黄勇强(1984-),男,甘肃平凉人,甘肃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

相关文章!
  • 大岛渚电影中的日本文化根性

    李志强20世纪50与60年代之交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的同时,许多社会问题因民族文化根性驱策,而不由自主地纷纷暴露

  • 当代语境下的具象绘画

    贾继东摘要:20世纪后期,当现代主义走向尽头时,绘画的回归让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而具象绘画是绘画回归的主体。通过对2

  • 基于VR技术的长征精神宣传教育

    宋文轩?卜治寒?时梁锐摘 要:为了纪念红军胜利,展开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秉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对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