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张翠翠

    【摘 要】“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出自元稹的《遣悲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怀三首》作为悼亡诗中的佼佼者,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关键词】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249-01

    中国古代的女子恪守三从四德,而男子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往往却是:忘恩负义、抛弃妻子的陈世美与蔡伯喈等一类形象。这样的状况不得不使我们重新审视古代文人笔下的男子,是否还存在着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典范。提起悼亡诗,也许我们最先想到的是苏轼的《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或者是潘岳的“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而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作为悼亡诗中的佼佼者,在文学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作为第三首诗的首句,承上启下:妻子的逝世已然成为事实,闲暇的时候想起对方自己也会感觉到哀伤。想到人生的寿命,百年亦无多长时间。第二句则运用了邓攸和潘岳的典故。(晋)邓攸,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乃有“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之语。(晋)潘岳,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潘岳即使写了那么悲痛的诗,对死者也等于白说,实是说自己。此句中,作者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第三句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这似乎是最好的、最无可奈何的举措了,可谓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唐诗余编》云:“第一首生时,第二首亡后,第三首自悲,层次即章法。末篇末句‘未展眉即回绕首篇之‘百事乖,天然关锁。”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夫微之悼亡诗中其最为世所传诵者,莫若《三遣悲怀》之七律三首。……所以特为佳作者,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

    再多的赞誉,也无法阻止不同观点的出现。此诗是元稹悼念妻子韦氏所写。元稹二十四岁时,初入仕途,太子宾客韦夏卿因赏识他的才华,将幼女韦丛嫁于他为妻。30岁上遇到薛涛;同年韦丛卒,元稹写下“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两年后,元稹在江陵贬所,纳妾安仙嫔;36岁时续娶裴淑,亦为大家闺秀。因而,世人当时对于元稹的为人颇多微词,认为他本身是一种巧婚和薄幸,他和韦丛的婚姻是为了借助岳父的势力上位。尤其对于其后娶了两位妾室和与薛涛的爱情,提出元稹的并不专情。但是这样的说法并不能否定作品本身的价值,更不能否认元稹对韦氏的情感。以此诗为例,作为三首组诗的最后一首,它恰当用典,毫无雕饰做作之语。读来使人感到一位钟情的老者怀念他的妻子。典故的运用在此诗中无疑加深了诗歌浓重的悲伤情调。而结尾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更像是一个男子为已经逝世的爱人所许下的诺言。正如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中说:“所谓‘常开眼者,自比鳏鱼,即自誓终鳏之义。”何以“常开眼”就是自比鳏鱼呢?因为“鳏鱼眼长开”。因而“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可以理解为:我只有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来报答你生前曾经为我做出的牺牲和经历过的忧患苦难。是表示终身不娶,以报答亡妻生前恩义的。

    时人皆知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浪漫爱情,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凤至一生的悲哀。于凤至死后,张学良书挽联凭吊亡妻:“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也许少帅只为一生有负于这样一位女人而感慨,也许是因为这位女子为了少帅所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总之当我们听到这句诗句不禁为二人之感情感到深深的惋惜。爱情,历来是无论孰对孰错的。当年的元稹没有错,后来的张学良有何曾有错?古往今来,女子们都渴望“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般的爱情,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当年卓文君为挽回司马相如的心,所作出的《白头吟》时的痛苦。也许我们同时渴望像陈阿娇般有着“金屋藏之”的待遇,可又有谁能理解后来她被放置冷宫时的悲哀。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所传达给我们的并不完全是男子的薄情寡义,每当我们读到这组《遣悲怀三首》时,还是禁不住的潸然泪下。

相关文章!
  • 电影《孔子》中传统文化观照的现

    王天彤《孔子》是一部2010年出品的国产传记体历史正剧,影片将时空的指针拨回到了2000多年前的周末春秋时期。其时的中原大地,周室衰微,诸

  •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观念性表达

    摘要:当代工笔人物画在20世纪把90年代经历了盲从的模仿和理性的回归,在新世纪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观念性的表达反映了当代工笔人物

  • 点映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电影营销

    摘 要:提及线下电影营销策略,点映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如今,选择点映的影片越来越多,但不是每部电影都适合点映。另外,点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