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科学”课程基础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微探

莫茵茵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发掘相应的资源,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具体操作中有哪些注意点呢?笔者有这样一些思考.
1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
在教学内容上,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识是对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的重现和深化,因此,教师要明确学生小学所学和初中新授内容间的结合部分,充分发挥学生前概念认知的正迁移作用.相比于物理学习而言,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物理知识相对肤浅,而且比较离散,但是学生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再辅以自身生活中观察和积累,他们已经对物理知识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将相关内容发掘出来,并对其充分利用.
例如,在初中八年级《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激活学生已有记忆——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学习过与之对应的内容有三节:《光与影》、《阳光下的影子》、《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不断对这些琐碎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进而围绕“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系统化的认知.
当然,限于小学教材知识体系的局限性以及自身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学生的认知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片面或者错误的地方,这可能会给学生物理学习带来思维定势的干扰,教师要在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和沟通互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及时纠正,以克服前概念带来的负迁移效应.
2激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教师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都要在充分激活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展开.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为学生展现了绚丽多彩的科学世界,因此学生对此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将这一兴趣延伸到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那么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形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事实却与之相反,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小学科学课程科普性质较强,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大多围绕丰富多彩的感性素材展开,对学生的理解要求较低,相关学习目标轻而易举就可实现,因此学生兴趣的激发具有一种主动性,而初中物理课程虽然也有大量的感性素材作为认知的基础,但是它渗透了很多理性分析和概念构建在其中,学生的理解任务较重,再加上中考压力,学生的主动性兴趣很难被延续,所以,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合理地规划教学,以外在手段进行激活.
初中生对新奇的事物依然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新奇的物理现象依然是激活他们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讲解测量操作的要点时,实验的严谨性和琐碎的注意事项往往让课堂枯燥而乏味,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讲课艺术,让平淡的课堂生动起来.以强调测量结果单位的重要性为例,笔者就给学生讲了一个阿凡提测量池水的故事:国王嫉妒阿凡提的智慧才能,就出了个难题考考他:“人人都说你聪明,那么你测量一下池塘里有多少桶水?”阿凡提很快给出了答案:“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那么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那么就是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十分之一,那么就有十桶水.”一个智慧而幽默的故事,让学生在适度放松的同时,也能认识到测量和比较时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单位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又例如,口头讲解“沸点”的概念,学生缺乏直接的感性认知,有关理解就无法到位,教师通过实验:持续对沸腾的水加热,而温度计示数不变.这一新奇的实验现象不仅能促使学生自我构建概念,也能有效激起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系统构建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也很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这一点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前概念基础.当然,因为小学科学课程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地理等多学科的知识,甚至某些知识还交融在一起,因此知识呈现为片断性,其系统性和专业性需要在初中学习过程中进行重新整合.从某种程度上讲,初中物理知识的构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有关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载体,初步感悟新知;同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将新知与小学科学课程的已学内容相结合,进而了解新知;此外教师要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处理中活化对认知的理解,进而发掘其内涵和外延;最后是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认知,实现科学概念的合理建构.
教师在利用学生科学课程的知识储备时,还要注意某些科学概念的表述差异.例如,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和苏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在某些核心的科学概念表述上就有着显著的差异(如表1所示).结合表1中的内容可以发现,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概念更趋于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初中物理的概念表述与整个物理学科体系相联系,其描述更加严谨和理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及时更新相关概念,对某些错误的说法要及时更正,比如,小学将“轻重”等同于“质量”,这会导致学生对“质量”和“重力”的概念构建带来干扰,因此必须及时纠正.
表1 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概念表述差异举例小学科学结冰融化磁铁音量轻重重量热能初中物理凝固熔化磁体响度质量重力内能4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渗透
在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知识仅仅只是载体,科学方法是手段,而凝结在知识和方法中的科学思想才是各个学科的灵魂所在,因此教学中积极渗透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是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策略.小学科学课程在任何一个门类的知识探究和呈现中,都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科学方法以及相关思想,同时更是在课标中明确要求通过具体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科学方法和思想进行切实的感悟.例如,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并绘制简单的表格,处理相关数据,完成简单的实验报告,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建议是:“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与其载重量之间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受哪些因素影响”.此外,类似于放大法,等效替代法、推理法等等,小学科学课程中都有所涉及.
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学科指向性更强,在具体操作上,科学方法已经不再局限于框架上定性认知,更多的是与物理学科彻底融合,拓展到定量研究的层面.因此,教师一方面可以依托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的科学方法基础,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地自我构建实验思路,完成实验设计;另一方面更要及时鼓励学生将实验设想展示出来,在交流和讨论中对实验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教师也要积极地进行评价和鼓励.在学生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完成阶段,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以实现科学方法的内化.
5鼓励学生在课外实验中推进物理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和初中物理都倡导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认知科学.其中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在生活周边取材,利用触手可及的生活物品,设计简单易行的物理实验,或是结合所学完成科技小制作,这就是对课堂的有益延伸,是学生增长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自家木料房里学着母鸡孵小鸡的爱迪生,最终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由此可见,课外实验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及操作水平的提升.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配合物理所学,在生活中自己寻找素材进行实验和制作,在操作过程中验证所学规律、探索知识的拓展领域.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完成“装满水的杯子水面上可以放上多少根回形针”、“鸡蛋的浮沉”、“制作简易电磁铁”等等小实验和小制作.类似的活动,小学科学教师也曾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过,初中物理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此类活动,实际上延续了这样一个科学探索习惯,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初中物理教师积极研究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进而在实际教学中,将有关资源合理整合,实现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有效衔接.这样的教学探索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构建物理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关文章!
  •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再创造”

    李红霞[摘? ?要]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让学生在“玩”

  • 论述满族文化的特征及对汉族文

    陈嘉兴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磨合既有冲突也有融合。汉族文化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满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