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路径
章坤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实用型教育,其在开发劳动力资源、提升职业技能和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应当看到,吸引力的缺失正日渐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及整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需要政府、社会、市场、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政府:改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提高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构建职业教育管理与经济保障体系。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首要因素是发展动力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存在诸如发展政策与制度不配套、管理机制不健全、投入和保障机制缺乏、改革发展措施乏力等问题。对此,要明确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和改进一批优质职业院校,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理顺职业教育管理权限,按照“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统一完整的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大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加大职业院校资源供给,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
社会:改变职业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构建以社会认同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主要原因是社会上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重脑力轻体力、重普教轻职教等观念。此外,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低、社会保障差、职业前景不明朗也是导致社会接受职业教育热情度不高的原因。因此,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要改变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观念,形成尊重劳动技能的社会风尚,这就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价值的宣传,树立民众正确的择业观,形成全民重视职业教育的文化氛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让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优秀劳动者脱颖而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构建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为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发挥导向作用。
市场: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教育结构均衡,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体系。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教育结构严重失衡,职业教育升级困难。虽然我国已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3万多所、高等职业院校1300多所,每年向社会供给约1000万名毕业生,但全国技工供需缺口仍高达2200万人以上,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升级。要站在国家产业振兴的高度,提高职业教育层次,培养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相匹配的高质量技术人才。要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教育结构的均衡发展。
企业:改革企业用人机制,提高技术人才待遇,构建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人才的重要模式,是保障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主要策略,是推进知识与市场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突破口。要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激发企业参与热情,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改变教育管理、教学实习和合作办学模式,构建学校与企业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打造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企业校区”;通过契约合同方式明确企业与学校的责任和权利,解除企业顾虑,为学生提供有效权利保障;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薪资待遇,促进职业教育的产学合作发展。
学校: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建立以普职互通为核心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教学质量不高是其重要原因。由于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课程及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导致学生就业能力弱、学校招不到优质生源。因此,要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以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为宗旨,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专业。改变职业教育招生方法,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提高职业学生就业率。要改善职业教师聘用模式,转变职业教师培养模式,选用理论与经验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强化教师的可持续职业胜任能力。要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互通,设置相互结合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人才的顺畅互通与转换渠道。
(作者单位:湖南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