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应具有的工匠精神
邵红岩
摘要 2016年3月,“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国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网络上被评为“2016年十大流行语”,成为新媒体时代一个引领时代的新概念。笔者认为,出版,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承担着传承文明与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在新媒体时代同样需要工匠精神。文章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工匠精神的涵义,以及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应具有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 工匠精神;出版;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1-0078-02
1工匠精神与出版
1.1工匠精神的涵义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国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网络上被评为“2016年十大流行语”,成为新媒体时代一个引领时代的新概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和理念。其内涵可以概括为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工匠精神不仅限于加工制造范畴,也不仅指技艺的娴熟,它是“工匠”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品质,是“工匠”因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崇敬而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状态,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有的职业情怀,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可以体现在任何行业的任何产品与服务上。工匠精神作为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优秀的民族创造力的体现,在新媒体时代仍需被继承与发扬,且将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2出版
出版,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以其特有的文化形式而存在,承担着传承文明与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出版人在生产经营文化产品的同时,还担负着生产精神产品的使命。出版的发展依赖于出版人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中国自古就有师傅带徒弟的优秀传统,对于新媒体时代的出版人需继承这一传统,而工匠精神对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同样适用。过去老一辈出版家常常谦虚地称自己为编书匠,体现了出版前辈为出版好的作品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打磨作品的优良品质。可见,出版离不开工匠精神,出版人要打造文化精品更离不开工匠精神。
出版人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要担负起出版人的使命,精心做好每一本书。近现代以来,有不少出版人,在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出版工作中,也正是因为具有工匠精神,始终致力于将高品质的内容呈现给读者,追求出版产品的精致,推出一又一批精品力作。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出版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工匠精神,成为新媒体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命题。
2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应具有的工匠精神
2.1强化精品意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它熔铸在工匠的作品中,体现在作品生产的每一环节与创新上。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人,要在出版实践中秉持工匠精神,观大势、谋全局,强化精品意识,以较高的标准,较严的要求,专注图书出版细节,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品质精雕细琢每一件作品、细化工作中每一项流程,以认真做好每一个出版产品为信念,坚持追求出版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产品的选题构思阶段要进行社会调研、反复推敲和修改;在出版物的审稿编辑校对环节,要字斟句酌、如琢如磨,严格把关和磨砺,对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段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钻研、细心揣摩、反复推敲和修改。出版家的工匠精神就是对出版产品的编校、装帧设计、印装质量、出版时间等每一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大出版家邹韬奋当年曾讲,对于出版产品,第一不能容忍错字,第二不能容忍脱期。为出版精品,他甚至经常亲自蹲在印刷厂和工人一起通宵达旦排版、改错字。纵观我国出版史,大凡优秀的出版人无不是秉持匠人之心对作品专注细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乃至极致,才有一部部精品力作问世。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完成《吕氏春秋》后,为了精益求精,也为了扩大影响宣传该书,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于咸阳城门,然后以一字千金的高价悬赏纠错。可见,出版强化精品意识之重要。
2.2继承传统,勇于创新
出版人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技艺与工匠精神的传承上。过去工匠学技能,要拜师学艺,没有师傅的引领很难打开技艺之门,更难发展创新。当今社会虽然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来学习入门知识,但师傅以其多年的工作经验“传帮带”的作用是不能被完全取代的。可以说,关键之处,师傅的一句指点,甚至比书本上、教室里的几节课更行之有效。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工匠对其制造的产品精心打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在我国当代出版史上,有很多卓有建树的出版家,如叶圣陶、邹韬奋、胡愈之、陆费逵等人,不仅对出版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而且始终葆有对出版的崇敬,对传统的坚守,对思想的创新,对革新的担当。加强图书出版编校质量、多出精品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对出版人提出的出版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出版人更要发扬工匠精神,继承优秀的出版传统,严格执行出版物选题论证制度,把好选题价值关;“三审三校”制度、编校质量检查制度等图书出版规定,把好编校质量关、装帧设计关和印装质量关,在提升图书出版质量方面体现出版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做到符合出版流程,遵循出版规律。
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书香中国的倡导,为出版物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也给出版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代赋予出版人要以继承出版传统为基础,秉持工匠精神不断发展创新。“工匠精神+不断创新”将成为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应对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制胜法宝。出版单位要不断地生产文化产品,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从理想的境界来讲,每出版一种文化产品都应当有所创新,独具特色,否则便可能造成文化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出版。近代出版家张元济先生因为以“平生宗旨以喜新厌旧为事”为出版信念,才有了《世界文库》等一部部经典问世。大出版家邹韬奋也是因为一直主张“要有创造的精神”,在主办“生活”系列周刊时每周必出新……
出版人要坚持传统的工匠精神,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完善、优化改进,不断更新出版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编校知识,创新思维模式,才能推陈出新,找寻新规律、创立新方法,展现出版强大的生命力。
出版人作为传播社会先进文化的风向标,在全面继承出版传统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要勇于创新,独具匠心、独具慧眼,能够从沧海桑田中挖掘有潜力的作者,能够从海量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作品。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能够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值得出版人传承与发扬。在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意味着出版人既要夯实传统出版发展基础,还要适应和满足新媒体时代对出版行业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心怀“内容为王”“传播为纽”的情怀,将完美作为一种梦想和境界,把追求完美和极致作为一种态度、一种担当、一段美好的践行,用工匠精神研习新的出版环境,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出版理念,将出版做大做强。
2.3开拓进取,注意效益
出版单位作为国家文化企业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播正能量,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责与使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新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应把好向、定好位、履好责,不断强化社会意识和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专注精品生产,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出版物质量管理,关注作品蕴含的文化魅力,以打造精品为己任,出版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的出版物,将工匠精神融入具体的出版工作实践中,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为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做出毕生的贡献。
摘要 2016年3月,“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国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网络上被评为“2016年十大流行语”,成为新媒体时代一个引领时代的新概念。笔者认为,出版,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承担着传承文明与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在新媒体时代同样需要工匠精神。文章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工匠精神的涵义,以及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应具有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 工匠精神;出版;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1-0078-02
1工匠精神与出版
1.1工匠精神的涵义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国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网络上被评为“2016年十大流行语”,成为新媒体时代一个引领时代的新概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和理念。其内涵可以概括为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工匠精神不仅限于加工制造范畴,也不仅指技艺的娴熟,它是“工匠”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品质,是“工匠”因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崇敬而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状态,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有的职业情怀,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可以体现在任何行业的任何产品与服务上。工匠精神作为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优秀的民族创造力的体现,在新媒体时代仍需被继承与发扬,且将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2出版
出版,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以其特有的文化形式而存在,承担着传承文明与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出版人在生产经营文化产品的同时,还担负着生产精神产品的使命。出版的发展依赖于出版人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中国自古就有师傅带徒弟的优秀传统,对于新媒体时代的出版人需继承这一传统,而工匠精神对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同样适用。过去老一辈出版家常常谦虚地称自己为编书匠,体现了出版前辈为出版好的作品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打磨作品的优良品质。可见,出版离不开工匠精神,出版人要打造文化精品更离不开工匠精神。
出版人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要担负起出版人的使命,精心做好每一本书。近现代以来,有不少出版人,在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出版工作中,也正是因为具有工匠精神,始终致力于将高品质的内容呈现给读者,追求出版产品的精致,推出一又一批精品力作。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出版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工匠精神,成为新媒体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命题。
2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应具有的工匠精神
2.1强化精品意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它熔铸在工匠的作品中,体现在作品生产的每一环节与创新上。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人,要在出版实践中秉持工匠精神,观大势、谋全局,强化精品意识,以较高的标准,较严的要求,专注图书出版细节,以追求极致的匠人品质精雕细琢每一件作品、细化工作中每一项流程,以认真做好每一个出版产品为信念,坚持追求出版产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产品的选题构思阶段要进行社会调研、反复推敲和修改;在出版物的审稿编辑校对环节,要字斟句酌、如琢如磨,严格把关和磨砺,对每一章、每一节、每一段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钻研、细心揣摩、反复推敲和修改。出版家的工匠精神就是对出版产品的编校、装帧设计、印装质量、出版时间等每一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大出版家邹韬奋当年曾讲,对于出版产品,第一不能容忍错字,第二不能容忍脱期。为出版精品,他甚至经常亲自蹲在印刷厂和工人一起通宵达旦排版、改错字。纵观我国出版史,大凡优秀的出版人无不是秉持匠人之心对作品专注细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乃至极致,才有一部部精品力作问世。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完成《吕氏春秋》后,为了精益求精,也为了扩大影响宣传该书,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于咸阳城门,然后以一字千金的高价悬赏纠错。可见,出版强化精品意识之重要。
2.2继承传统,勇于创新
出版人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技艺与工匠精神的传承上。过去工匠学技能,要拜师学艺,没有师傅的引领很难打开技艺之门,更难发展创新。当今社会虽然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来学习入门知识,但师傅以其多年的工作经验“传帮带”的作用是不能被完全取代的。可以说,关键之处,师傅的一句指点,甚至比书本上、教室里的几节课更行之有效。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工匠对其制造的产品精心打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在我国当代出版史上,有很多卓有建树的出版家,如叶圣陶、邹韬奋、胡愈之、陆费逵等人,不仅对出版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而且始终葆有对出版的崇敬,对传统的坚守,对思想的创新,对革新的担当。加强图书出版编校质量、多出精品是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对出版人提出的出版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出版人更要发扬工匠精神,继承优秀的出版传统,严格执行出版物选题论证制度,把好选题价值关;“三审三校”制度、编校质量检查制度等图书出版规定,把好编校质量关、装帧设计关和印装质量关,在提升图书出版质量方面体现出版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做到符合出版流程,遵循出版规律。
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书香中国的倡导,为出版物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也给出版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代赋予出版人要以继承出版传统为基础,秉持工匠精神不断发展创新。“工匠精神+不断创新”将成为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应对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制胜法宝。出版单位要不断地生产文化产品,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从理想的境界来讲,每出版一种文化产品都应当有所创新,独具特色,否则便可能造成文化产品的低水平重复出版。近代出版家张元济先生因为以“平生宗旨以喜新厌旧为事”为出版信念,才有了《世界文库》等一部部经典问世。大出版家邹韬奋也是因为一直主张“要有创造的精神”,在主办“生活”系列周刊时每周必出新……
出版人要坚持传统的工匠精神,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完善、优化改进,不断更新出版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编校知识,创新思维模式,才能推陈出新,找寻新规律、创立新方法,展现出版强大的生命力。
出版人作为传播社会先进文化的风向标,在全面继承出版传统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要勇于创新,独具匠心、独具慧眼,能够从沧海桑田中挖掘有潜力的作者,能够从海量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作品。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能够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值得出版人传承与发扬。在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意味着出版人既要夯实传统出版发展基础,还要适应和满足新媒体时代对出版行业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心怀“内容为王”“传播为纽”的情怀,将完美作为一种梦想和境界,把追求完美和极致作为一种态度、一种担当、一段美好的践行,用工匠精神研习新的出版环境,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出版理念,将出版做大做强。
2.3开拓进取,注意效益
出版单位作为国家文化企业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播正能量,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责与使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新新媒体时代出版人应把好向、定好位、履好责,不断强化社会意识和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专注精品生产,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出版物质量管理,关注作品蕴含的文化魅力,以打造精品为己任,出版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的出版物,将工匠精神融入具体的出版工作实践中,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为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做出毕生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