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

    [提 要]随着信息发展的日益迅猛,网络作为人与人沟通、交流,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之一,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泛媒体环境下,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尊重与表达。本文基于泛媒体环境的时代大特征,对网络舆情传播特征、传播途径、规范舆情手段以及网络舆情传播对文化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内容进行阐释。

    [关键词]泛媒体环境;网络舆情;传播;规范;手段

    [作者简介]胡梓规(1991—),男,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湖南长沙 410076)

    一、前言

    一般认为,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或热点问题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在泛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够通过互联网相互联系,观点意见得以通过统一的平台得到诉说表达,民意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与思想自由解放。但同时,由于泛媒体环境下人人发表言论的意愿都能够通过互联网的途径得到申诉,因而也产生了一系列由网络的不恰当舆情传播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基于该背景,对网络舆情的特征、传播途径、现有规范手段以及网络舆情的传播对文化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网络舆情的特征

    在本文中,主要对网络舆情的自由性、交互性、非理性三个较为显著的特征进行阐述。

    首先,以网络为载体的社会舆情,首屈一指为其自由性特征。人们获得常识的途径再也不仅仅局限于书籍课本,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搜刮本身感兴趣的内容,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信息、知识的供应者与接收者在网络平台上得到了很好的伸展,二者的身份渐趋对等,信息的发布可以由任何一个掌控信息的人提供,信息的接收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延展。在此泛媒体背景的基础之上,网络舆情的自由性特征不言而喻。

    其次,网络舆情同时还具有交互性特征。在互联网时代,同上文对其自由程度大大提高的解释中所言,信息的提供者与接收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统一,信息的交互性显著增强。

    网络舆情同时具备有非理性的特征。不排除一些较为理性的舆情言论,由于在大众泛媒体环境下,对言论规范的界限要求明显下降,无法达到网络前时代对消息的控制强度,在此条件下,三人成虎成为越来越频繁发生的现象。很大一部分群众在未得知某一事件的真相前提下很容易受到既有的大众舆情诱导,产生同类情绪,进而宣泄意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情压力。这是其非理性的一方面的体现。

    三、网络舆情传播的途径

    网络舆情传播的途径随着网络的发展,参与互联网交流互动的公民人数日益增多,全民互联网现象日趋多元化。

    起初较为流行的途径模式主要有:电子公告板(又称BBS)、博客(又称blog)。这两个途径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自由互联的特征,电子公告板通过一个个由相对固定的网络群体发出的论坛进行信息联络;博客通过发博文发布博主所获知的信息,将其展示于众,实现信息的交互传播。这两种均为较早期的网络舆情传播途径。在众多舆情传播途径之中,开发时间较早且一直具备显著作用的是电子邮件途径。电子邮件承载了古代信件传递信息的功能,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臻成熟,逐渐具备添加各种附件大文件包的功能,成为企业个人传递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舆情交互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在近些年得到飞速发展的网络舆情传播途径则主要有:网络新闻、微博、即时通讯等。其中即时通讯主要囊括ICQ、QQ、MSN等聊天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可以实现信息交流互换的无缝对接,具备同打电话发短信一样的及时交流功能。基于其特征,这些通讯交流工具在反应网络舆情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网络问卷调查、贴吧、豆瓣等各类信息搜集中心也在网络舆情传播途径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四、规范网络舆情的手段

    由于网络舆情具有发展速度快、非理性、时间周期滞后性等特征,需要运用一系列手段对其加以规范,防止产生不良舆情动摇社会安定的情况。近年来较为突出的规范网络舆情的手段为上网实名制。通过实名制途径,使得每一位网民的身份不再像之前那样不确定,隐藏在幕后所传播的消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可以借助其身份的模糊性得以逃避追责。通过实名制途径,网民将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担负起文明上网、维护网络舆情秩序的责任,同时对规范网络文明风气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泛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渐深入,针对网络领域的法律法规也在日臻完善。相信通过日趋严密的文明上网法律法规的规范,可以使网络舆情的弊端得以压制,营造良好舆情环境氛围,秩序规则井然。

    五、网络舆情传播对文化的影响

    网络舆情具备的多种特征,使信息知识的交流达到新的峰值,无疑会对人类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在泛媒体信息化时代,文化的发展速度呈前所未有快速势头,且与民意适应跟随步调的周期越来越短,时差滞后性体现得越来越不明显。发展趋势呈多元化、多角度势头。通过全民参与社会互动,舆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施展,同时其对文化的更新、变化都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但通过前文对网络舆情在泛媒体环境下的特征的分析可推知,其对文化的影响也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积极意义,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

    在泛媒体时代,由于网络互动的全民性,一条信息为了博取更多眼球,得到公众关注,以网络时代之前的大公报方式已经无法达到效果。因而,为了提高公众关注度,一部分幕后制作者往往通过对网络舆情的推波助澜性特征的利用,通过夸张部分字眼博取噱头夺得公众关注度。且这些夸大不属实消息经常会对社会发展与安定带来不利影响。这其中许多糟粕文化也随之应运而生。仅以博取眼球为目的的垃圾文化、快餐文化层出不穷,这既是对公众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文化自身发展的一种负面影响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陈波,于泠,刘君亭,褚为民.泛在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控制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11).

    [2]李纲,董琦.Web2.0环境下企业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研究及实证分析[J].情报科学,2011,(12).

    [3]彭赟珊.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控制[J].前沿,2013,(21).

    [4]王晰巍,邢云菲,赵丹,李嘉兴.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以新浪微博“雾霾”话题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5,(7).

    [5]孙帅,周毅.2008-2012年国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研究综述[J].电子政务,2013,(5).

    [6]卢伟峰.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报业,2014,(20).

    [责任编辑:程文燕]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