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进性建设路径选择的创新

    胡国喜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实现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员先进性建设的路径选择的创新。党性定期分析制度使党员先进性建设实现了三大创新:一是实现了党员先进性建设动力机制的创新;二是实现了党员先进性建设互动机制的创新;三是实现了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党员;先进性建设;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D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5-0025-03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把握党的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开辟了党的建设的新领域——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建设要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这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的党的先进性建设重要思想高度的理论概括和升华。党的先进性建设关键在于党员先进性建设,而党员的先进性与党性则是有机统一的,党性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是阶级性的升华,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党性决定先进性,先进性是党性的功能体现。正因如此,江泽民曾指出,“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共产党员只有自觉加强并长期坚持锻炼党性不懈怠,才能永葆先进性。党性修养的实质是把党的先进性内化为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化为党员的行动指南,变为改造客观世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党性定期分析就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党章为标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方法,定期分析自己在保持先进性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在党组织的领导以及党员群众的帮助下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进行相应整改的自我剖析、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而使自己达到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目的。

    一、党员先进性建设动力机制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党员先进性建设则必然表现为以党员为本,坚持党员主体地位不动摇。以党员为本,这是党员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基点和逻辑起点。这是因为:其一,从先进性建设的内涵来看,先进性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即党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先进性,它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微观层次即党员个体的先进性,它的特点是具体、好把握。相应地,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分为宏观上的整体先进性建设以及微观上的党员先进性建设。因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行为主体,所以党的整体先进性建设必然要落实为党员先进性建设。党员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其二,从党的先进性的实质构成来看,党的先进性的构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内在本质。一个政党有无先进性,关键取决于其内在本质,就是党的阶级基础、政治纲领、指导理论等。内在本质先进,党的先进性就有了保证,所以内在本质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和根本前提。但内在本质的先进并不是党的先进性的全部。二是外部功能。外部功能就是政党在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即是否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完成时代交予的历史使命。一个政党有无先进性,最终体现为它的外部功能。人民群众就是根据外部功能来判断一个政党先进与否。

    党的十七大指出,“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这是在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的路径选择上所作出的重大创新。众所周知,传统的党建方法对党员主体地位重视不够,过去那种以群众运动式的方式来推进党的建设的方式,足典型的外在动力机制型建设。历史证明,这种方法尽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到过良好的作用,但缺乏持久有效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本质不改变的作用。而党性定期分析制度的创新就在于它是以内在的动力机制来推进党的建设。这个内在的动力机制就是以党员为本,党员以主体的身份、高度的忠诚感和责任感来参与党的建设,通过党性分析激发其自我剖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党的宗旨、坚持勤奋工作、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真正实现从本质上改造党员的目的。在党性定期分析的过程中既增强了党员意识,又体现了_党员主体地位。这与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党的建设要以党员为本是一致的。与传统党建把党员当成党的建设的客体不同的是,党性分析创新之处在于还原了党员的主体地位,激发党员意识,让党员以党的主人的高度责任感来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强化对党的归属感,积极参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而实现对党员本质的改造,推进党员先进性建设。

    二、党员先进性建设互动机制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员先进性建设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协调好党组织、领导干部、党员个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党组织、领导下部、党员个体是构成党性分析的三个摹本要素,这三者有着明确的功能定位。首先,党组织是党员先进性建设的政治领导核心。是党员先进性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一方面,党员先进性建设必须依靠党的各级组织来推行。党的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党组织正确的政治领导是党员先进性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根本条件。在党员先进性建设中,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是前提,政治领导就是引领,保证方向,保证成效。只有在党组织正确的政治领导下,党员先进性建设才能在既定的轨道内运行而不会偏离方向,才能不走弯路、错路,才能不折腾。因此,党组织正确的政治领导是搞好党员先进性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下,是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党的各项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党员先进性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为广大党员作出表率,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党员先进性建设中要发挥表率作用。只有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负责地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一级带一级,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才能促进党员先进性建设健康、深入、有效地开展。最后,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主体。党员先进性要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只有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确立党员在党内生活和党的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深入并取得实效。

    党员先进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党组织、党员个人、领导干部三者在其中有着明确的功能定位,关键是要有一个机制,能够使三者实现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只有互动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党员先进性建设合力。这个机制

    就是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它是对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的灌输式的党性教育方式的创新。党性定期分析就是在党组织的统一部署领导下,由党员领导干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党员以主体地位积极进行自我剖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党性分析的具体实施主要有三个部分:首先,党员对照党性标准进行的自我分析,这是基础和前提,这个方面特别要注意的是党员的自觉意识,即在进行自我分析的时候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客观地进行。只有党员坚持一种对自己负责、对组织负责的态度进行党性分析,才能得到真实的结果。如果党员的自觉意识不到位,党性分析很可能就流之于形式。从本质上来看,自我分析党性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批评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与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因为与错误倾向作斗争就是讲党性,而讲党性本身也是党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党员通过深思熟虑,在深刻剖析自己思想的基础上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党性分析材料应以分析不足为主,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其次,党性分析离不开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是党性分析的关键。民主评议从实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评,这是与自我分析党性的自我批评相对应的。二者相结合其实就是优良传统作风在新时期的新形式。民主评议就是由领导干部负责组织召开同一个党组织内的党员对党性分析者进行的评议,以帮助其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对之作出客观的分析,指出产生的原因,完善党员所提出的整改方案,使之更加具体和切实可行,以提高党性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最后,党组织对党员的党性分析的评价和总结。即在结合党员自我分析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党组织可以根据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对其党性分析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评价就是党组织对党员所撰写的党性分析材料以及提出的整改措施提出具体的意见,然后通过领导干部反馈给党员本人,并由领导干部监督党员落实整改措施的具体情况,直至党员完成整改措施达到党员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过程中,党组织起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干部起表率和监督的作用;党员个人以主体地位进行认真严肃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分析。给党员先进性建设以强大的推动力。

    三、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要求可持续地发展,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建立一个发展的长效机制。党员先进性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建立一个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一以贯之的是原则和本质,与时俱进的是内涵和要求。原则和本质就是党的阶级基础、指导思想、根本宗旨等,原则和本质是立党之本,要一以贯之,绝不能动摇,内涵和要求就是世情、国情、党情对党的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党的先进性具有与时俱进的动态属性,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紧联系起来,党的先进性历来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我们党提出新的要求,也给党的先进性赋予新的内涵。这就决定了“一个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关键是要建立一个保持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应该符合党员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规律,即:党员在先进性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党员在先进性建设中与党组织、党员领导r部形成良性互动;经常性地进行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定期进行党性分析,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本质不改变。党的十七大提出定期分析党性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这是因为:首先,党的政治路线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处在不同的历史方位,随着党的历史任务的变化,党的政治路线就会与时俱进地作出相廊的调整,从而也决定了党性具体内涵相应地发展变化。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党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性定期分析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制度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地分析党性具体内涵的发展性在实践中的贯彻和施行程度。其次,党性作为一种意识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党性可能从无到有,也可能从有到无;可能由强变弱,也可能由弱变强。无产阶级的党性作为一种先进的意识,可以通过党的教育和培养灌输到党员中去。相反,如果忽视党性的锻炼和修养,失去了政治上鉴别是非的能力,丧失了对腐朽思想的抵抗力。那么当大量的消极思想涌入的时候,无产阶级的思想就可能被排挤出来。再次,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在后天的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而是要在党的领导和指导下,经过一个自觉的、长期的、艰苦的锻炼和修养的过程才能形成的。这就使得经常性的党性分析成为必要。党性分析的过程,就是党员党性化的过程,就是党员进行党性修养和锻炼的过程,就是一个查找自身与先进性差距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增强党性,保持先进性的过程。

    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灵魂和主线。先进性建设是五大建设的终极目标,而五大建设是先进性建设的载体和依托,先进性建设是主线,五大建设是先进性建设的具体展开。因此,建立一个保持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就体现为构建一个整合五大建设的长效机制。

    1在加强思想建设上,党性定期分析可以使党员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深度,用触及思想灵魂的剖析力度,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以武装自己,并努力挖掘自己与保持先进性存在差距的思想根源,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从而使党性定期分析的过程,成为党员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理论武装自己的过程。

    2在加强组织建设上,党性定期分析促进了党组织、领导干部、党员三者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它不仅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更使全党可以团结统一,有凝聚力。

    3在加强作风建设上,因为党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直接体现,所以定期分析党性,就是查找自己在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作风实践上存在的不足。在民主评议阶段,党员群众都可以提出建议和批评意见,帮助党性分析者更加全面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完善自己的党性整改措施。

    4在加强制度建设上,党性定期分析制度通过党员个人进行自我分析,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再到民主评议阶段的党员群众帮助其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党性修养状况,最后是由党组织根据党员个人的党性分析材料和民主评议的内容,并结合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综合表现对党员的党性作出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可列入党员考核要求。因此,党性定期分析实现了对党员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党性定期分析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党性分析的操作性强,针对性、有效性大。

    5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上,党性分析可以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党性分析的目的就是增强党员意识,使党员牢记两个“务必”以及坚持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危机意识,始终保持先进性。党性强,就会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做斗争。所以,党性分析既有利于反腐,更有利于防腐,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言以蔽之,党性分析制度有机衔接了五大建设,使五大建设形成强大的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党员先进性建设。而且,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对五大建设的这种整合和汇聚不是一时的,而是立足和着眼于“定期”二字,从而使党员先进性建设有了长效的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李秀华

相关文章!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中国现代国家构建思考

    摘 要 国家构建是国家理论的重要内核,也关系着国家建设的重要方向。自由主义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曾提出应着手于国家力量和国家范围两方

  • 美国智库如何影响决策?

    阮宗泽美国有世界上最多、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智库。智库是如何运作的,在美国的决策体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如何影响政府和社会?如何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