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解宏松
摘要:近年来我国进入经济和政治新常态,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突出问题,使得一些国有企业遭受了惨重的经济损失。原因既有企业的内部因素、融资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也有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可控因素。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针对性地开展资金风险管理识别和应对,对国有企业防范资金风险,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新常态 国有企业 资金 风险管理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1 新常态的时代背景
1.1经济新常态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对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九大报告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重点攻坚战之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1.2政治新常态
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今后中国反腐败斗争将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政治新常态将长期存在。
1.3金融市场形势
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外部市场扰动因素较多,金融系统着重围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金融市场资金面持续偏紧,美联储走上加息通道,人民币汇率继续承压,企业普遍感到贷款规模紧张,企业融资成本持续高涨,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骤增。
1.4新技术发展
大数据、智能化、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新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为企业资金管理带来信息化的管理工具。新技术发展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与特征
资金管理是对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工作的总称。
2.1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就是要在实现资金的满足生产经营收支均衡的基础上,确保资金安全和合规,降低资金滥用、不明流向、舞弊等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国有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实现资金管理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2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险,是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工作
大型企业集团或省国资及下属企业,多数都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重大资金管理事项的决策基本上需要由党委走集体决策程序,这在企业管理上有一些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企业战略目标不清晰,缺乏合理的战略规划,容易盲目扩张、盲目地投资,大量资金投入到风险不可控项目,盈利能力低下,存货和应收账款较高,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较高。
2.3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特征
国有企业财经制度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执行党的“八项规定”和党的财经纪律。在资金管理上,国有企业应当率先探索,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勇做时代先锋。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大,负债率高。组织形式上多由企业集团和成员企业构成。
3 当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存因
3.1债务违约持续发生
自2016年以来,金融业开始去杆杆,严监管,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开始增加,并逐渐从民营企业扩展至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如长江油运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倒闭,引起本地银行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加剧了行业和产业的动荡。债务违约事件增加的原因不少,既有企业的内部因素,也有融资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还有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3.2腐败案件频发
财务人员挪用公款案例层出不穷;而位高权重的“一把手”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挥霍浪费、损公肥私、集体舞弊、串通作案等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原有内控体系面临挑战。虚开发票,分拆发票,变通报销,虚列自制原始凭证,套取现金,变卖物资设立账外账,设立“小金库”或私发福利,在下属单位报销等隐蔽行为,多发易发。纪律规矩意识缺失,法制意识淡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缺位,原有的审计监督和内控体系形同虚设。
第一,违规开展高风险业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金融衍生品、融资性贸易、保理融资、理财等新兴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爆发,使得一些国有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惨重。不规范的对外担保频繁出现,违规担保和拆借资金仍不时见诸报端,给国有企业造成较大损失。既有风险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内控缺陷,对重要岗位、重点领域、重点人员缺乏监督的因素。比如领导者一人独自掌管公章,违背内控制度要求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存在把组织制度建立在个人的职业道德上的现象。而集体舞弊事件的发生,仅靠不相容职务或岗位分离,已经完全无法避免风险事件发生。
第二,“两金”高位,资产效率低下。存货和应收账款总额偏大,占收入比重较高,长账龄存货和应收账款比重较高,资产周转率低,低效无效资产不断增长。盲目追求收入和投资规模扩张,忽视盈利能力与投资回报,重大项目缺乏过程管控,风险堆积,新的潜在包袱不断累积。
第三,资金预算与业务预算脱节。一些国有企业虽然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资金集中管理,但没有将资金预算与业务预算有效衔接,预算缺乏刚性,难以实现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综合平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第四,电信和网络诈骗频发。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给财务信息化和资金管理提供了提升管理水平的工具。但新技术也会产生新的安全问题。电信和网络诈骗,技术高、成本低、收益大,公安机关侦破难、危害大。
4 加强国有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第一,从国有企业内部资金链和财务报表入手,找到短板和应对之策。研究“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思路,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围绕企业内部资金链来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内部资金链循环包括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和資金回流三个阶段。正确认识资金链循环三个阶段,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者根据风险管理的方法,找到风险源和风险应对策略,找到“木桶”中的短板,降低资金管理风险。
资金链循环三阶段的具体着眼于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报表和损益表。在资产负债表右边,是企业资金的来源,揭示的是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资本充足率、负债的结构合理性和负债成本高低。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揭示的是资金运用,包括现金安全库存、现金收支、收付审批、网银及印章管理、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运营质量、其他应收款周转周期、投资回报率和投资项目风险。而现金流量表揭示的是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现金平衡问题,也揭示了资金链三阶段中的资金回流情况。损益表揭示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不能持续,将会导致现金流量表揭示的现金流不可持续。
第二,财务战略规划要坚持战略引领,集约管控,对资源要素进行集中管理,转变观念,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可以从资金、人员、账户、财务服务等方面进行资金集中或共享,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分离的原则,对资金业务办理坚持按照内控要求,组织设计上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业务与财务分离牵制。在债务融资策略上,加强总部统筹协调,资金使用上采取稳健的筹资政策,坚持长贷长用,短贷短用,避免用营运资金支撑长期资产投资,降低财务杠杆,增强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从事资金管理的人员,也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仅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对业务事项进行职业判断,环境变了,原来司空见惯的现象,新形势下可能就不合规了。对于资金业务盘点,仅仅局限于期末盘点和未达账项,已经不能满足财务监督要求,资金业务检查要向银行流水检查深入。
第三,对高风险金融产品、金融创新产品决策权限进行集中管理。对金融衍生品、理财投资、融资性贸易、拆借、担保、委贷等高风险融资业务制定红线清单,按权限分级从严审批,严控风险敞口。
第四,对账外账和“小金库”等贪污腐败行为进行宣传和教育,树典型,形成高压态势和威慑。国有企业应当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从严治党,开展廉政教育、学习,并与关键岗位、关键业务和关键人员签订廉洁承诺责任书,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惩治腐败,不能手软,在企业内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第五,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借助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实现控制手段的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分阶段分业务模块,建立资金管理系统,用信息系统这个有效工具。促进业务与财务的协同管理,逐步推进资金预算与业务预算一体化,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第六,加强网银和网络安全管理,规范日常付款审批程序,防范网络诈骗。企业应当建立风险事件对照制度,对系统类单位、类似企业及社会上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开展专项自查和检查,举一反三,不断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第七,建立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在常规的内外部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建立巡视监察制度,防范内部人员舞弊,充分运用群众监督手段。
第八,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全面依法依规治企。国有企业应当充分吸取中美贸易争端中中兴通讯被制裁导致企业危机的教训,借前车之鉴,规范经营。
3 结束语
在“新常态”下,国有企业从事资金管理的人员除了要遵循资金管理的客观规律外,还要对资金风险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重新审视,与时俱进,运用新方法、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具,在战略层面、制度与流程层面、组织层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关注重点领域和风险高发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昱翀.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探讨——基于新一佳超市破产案例的分析[J].财政监督,2018(3):86- 90.
[2] 孙静.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营者,2016(12):53- 54.
[3] 陈昊平.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4):5- 6.
摘要:近年来我国进入经济和政治新常态,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突出问题,使得一些国有企业遭受了惨重的经济损失。原因既有企业的内部因素、融资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也有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可控因素。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针对性地开展资金风险管理识别和应对,对国有企业防范资金风险,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新常态 国有企业 资金 风险管理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1 新常态的时代背景
1.1经济新常态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对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十九大报告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重点攻坚战之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1.2政治新常态
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今后中国反腐败斗争将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政治新常态将长期存在。
1.3金融市场形势
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外部市场扰动因素较多,金融系统着重围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金融市场资金面持续偏紧,美联储走上加息通道,人民币汇率继续承压,企业普遍感到贷款规模紧张,企业融资成本持续高涨,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骤增。
1.4新技术发展
大数据、智能化、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新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为企业资金管理带来信息化的管理工具。新技术发展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与特征
资金管理是对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工作的总称。
2.1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就是要在实现资金的满足生产经营收支均衡的基础上,确保资金安全和合规,降低资金滥用、不明流向、舞弊等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国有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实现资金管理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2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险,是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工作
大型企业集团或省国资及下属企业,多数都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重大资金管理事项的决策基本上需要由党委走集体决策程序,这在企业管理上有一些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部分企业战略目标不清晰,缺乏合理的战略规划,容易盲目扩张、盲目地投资,大量资金投入到风险不可控项目,盈利能力低下,存货和应收账款较高,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较高。
2.3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特征
国有企业财经制度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执行党的“八项规定”和党的财经纪律。在资金管理上,国有企业应当率先探索,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勇做时代先锋。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大,负债率高。组织形式上多由企业集团和成员企业构成。
3 当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存因
3.1债务违约持续发生
自2016年以来,金融业开始去杆杆,严监管,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事件开始增加,并逐渐从民营企业扩展至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如长江油运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倒闭,引起本地银行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加剧了行业和产业的动荡。债务违约事件增加的原因不少,既有企业的内部因素,也有融资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还有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3.2腐败案件频发
财务人员挪用公款案例层出不穷;而位高权重的“一把手”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挥霍浪费、损公肥私、集体舞弊、串通作案等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原有内控体系面临挑战。虚开发票,分拆发票,变通报销,虚列自制原始凭证,套取现金,变卖物资设立账外账,设立“小金库”或私发福利,在下属单位报销等隐蔽行为,多发易发。纪律规矩意识缺失,法制意识淡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缺位,原有的审计监督和内控体系形同虚设。
第一,违规开展高风险业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金融衍生品、融资性贸易、保理融资、理财等新兴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爆发,使得一些国有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惨重。不规范的对外担保频繁出现,违规担保和拆借资金仍不时见诸报端,给国有企业造成较大损失。既有风险认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内控缺陷,对重要岗位、重点领域、重点人员缺乏监督的因素。比如领导者一人独自掌管公章,违背内控制度要求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存在把组织制度建立在个人的职业道德上的现象。而集体舞弊事件的发生,仅靠不相容职务或岗位分离,已经完全无法避免风险事件发生。
第二,“两金”高位,资产效率低下。存货和应收账款总额偏大,占收入比重较高,长账龄存货和应收账款比重较高,资产周转率低,低效无效资产不断增长。盲目追求收入和投资规模扩张,忽视盈利能力与投资回报,重大项目缺乏过程管控,风险堆积,新的潜在包袱不断累积。
第三,资金预算与业务预算脱节。一些国有企业虽然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资金集中管理,但没有将资金预算与业务预算有效衔接,预算缺乏刚性,难以实现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综合平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第四,电信和网络诈骗频发。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给财务信息化和资金管理提供了提升管理水平的工具。但新技术也会产生新的安全问题。电信和网络诈骗,技术高、成本低、收益大,公安机关侦破难、危害大。
4 加强国有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第一,从国有企业内部资金链和财务报表入手,找到短板和应对之策。研究“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思路,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围绕企业内部资金链来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内部资金链循环包括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和資金回流三个阶段。正确认识资金链循环三个阶段,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者根据风险管理的方法,找到风险源和风险应对策略,找到“木桶”中的短板,降低资金管理风险。
资金链循环三阶段的具体着眼于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报表和损益表。在资产负债表右边,是企业资金的来源,揭示的是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资本充足率、负债的结构合理性和负债成本高低。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揭示的是资金运用,包括现金安全库存、现金收支、收付审批、网银及印章管理、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运营质量、其他应收款周转周期、投资回报率和投资项目风险。而现金流量表揭示的是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现金平衡问题,也揭示了资金链三阶段中的资金回流情况。损益表揭示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不能持续,将会导致现金流量表揭示的现金流不可持续。
第二,财务战略规划要坚持战略引领,集约管控,对资源要素进行集中管理,转变观念,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可以从资金、人员、账户、财务服务等方面进行资金集中或共享,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事权与财权”相分离的原则,对资金业务办理坚持按照内控要求,组织设计上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业务与财务分离牵制。在债务融资策略上,加强总部统筹协调,资金使用上采取稳健的筹资政策,坚持长贷长用,短贷短用,避免用营运资金支撑长期资产投资,降低财务杠杆,增强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从事资金管理的人员,也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仅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对业务事项进行职业判断,环境变了,原来司空见惯的现象,新形势下可能就不合规了。对于资金业务盘点,仅仅局限于期末盘点和未达账项,已经不能满足财务监督要求,资金业务检查要向银行流水检查深入。
第三,对高风险金融产品、金融创新产品决策权限进行集中管理。对金融衍生品、理财投资、融资性贸易、拆借、担保、委贷等高风险融资业务制定红线清单,按权限分级从严审批,严控风险敞口。
第四,对账外账和“小金库”等贪污腐败行为进行宣传和教育,树典型,形成高压态势和威慑。国有企业应当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从严治党,开展廉政教育、学习,并与关键岗位、关键业务和关键人员签订廉洁承诺责任书,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惩治腐败,不能手软,在企业内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第五,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借助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实现控制手段的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分阶段分业务模块,建立资金管理系统,用信息系统这个有效工具。促进业务与财务的协同管理,逐步推进资金预算与业务预算一体化,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第六,加强网银和网络安全管理,规范日常付款审批程序,防范网络诈骗。企业应当建立风险事件对照制度,对系统类单位、类似企业及社会上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开展专项自查和检查,举一反三,不断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第七,建立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在常规的内外部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建立巡视监察制度,防范内部人员舞弊,充分运用群众监督手段。
第八,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全面依法依规治企。国有企业应当充分吸取中美贸易争端中中兴通讯被制裁导致企业危机的教训,借前车之鉴,规范经营。
3 结束语
在“新常态”下,国有企业从事资金管理的人员除了要遵循资金管理的客观规律外,还要对资金风险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重新审视,与时俱进,运用新方法、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具,在战略层面、制度与流程层面、组织层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关注重点领域和风险高发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昱翀.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探讨——基于新一佳超市破产案例的分析[J].财政监督,2018(3):86- 90.
[2] 孙静.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营者,2016(12):53- 54.
[3] 陈昊平.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4):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