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第一叙事曲》
李紫薇
[摘要]《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通过奏鸣曲式来呈现的,整个曲子是由五个部分来组成的有: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该曲子的结构特征为:主部和副部的比较,对立中寻求统一。是作曲家对以往的奏鸣曲的一次全新的突破。在《第一叙事曲》中,作者首先通过曲子的结构特性展现其戏剧性内容,并且对一些不适合抒情和叙述的各种内容进行变换。
[关键词]《第一叙事曲》;結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0-0102-02
一、引子部
引子部分一共8个小节,共两个乐句,双手八度双音齐奏展开而成,在开始就使用那波里六和弦,调性模糊,严肃的音乐氛围预示了曲子整体悲伤的基调。
谱例1:
二、呈示部
呈示部分为四个部分,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主部g小调开始,平行双句体,后乐句带扩充,第一句八小节,第二句20小节。核心动机的旋律线由两个三音组构成;重音不断出现,依次在每小节的后半小节,在和声方面也是从最开始的飘然不定到后面的稳定,由强至弱,主部的形象如一次次轻轻的哀叹,让人不由得进入情绪中,主部终止式为1V6-VI6-K46-V7-I。
连接部分为两个中心,中心一共8小节,具有波兰民间舞蹈玛祖卡的节奏特色,十分具有表现力,中心二共18小节,从这里开始左手使用6/4拍的节奏型而右手使用4/4拍的三连音来增强动力,节奏加快,连接不结束后有五小节由空洞的四度五度音程的音调,与副部形成对比,又逐渐接入副部。
副部也是由一个平行双句体构成(8+7),在副部的旋律让人感觉是非常随意。降E大调最初是通过使用琶弹奏,音色听起来非常柔和但是也有男子汉气概。旋律听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柔美温和,并且与主部之间展现出了对比。副部的一些旋律是从主部里派生的,都具有一定的舞蹈性。但不同的是,副部将特征为三拍子的马祖卡与圆舞曲节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副部旋律线的色彩比较柔美,与主部暗淡的情绪有所不同。副部的力度和调性始终是稳定的。
三、展开部
结束部12个小节,材料源于主部,和声不断对副部进行再一次的完善,调性为降E大调,前九个小节具有连接性,后三小节具有讲旋律引出的功用。
展开部分为中心Ⅰ、中心Ⅱ和一个插段。中心I运用呈示部的主部材料,共十二个小节,调性为a小调,主题在属音在低音上出现,结构也比之前短小精悍,气氛渐浓,该旋律展现出了一种悲情。中心II通过展示了一些副部的元素,调性是A大调,具有阳刚之气,圆舞曲与玛祖卡的音调结合得更为清晰,不断使用模进手法使旋律发展至高潮。
插部,共40小节,调性由降E、F、G、A、B、#f,降E发展,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具有对称调性的结构,情绪欢快,音调和节奏具圆舞曲的特点,也与后边主题的再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再现部
再现部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副部、结束部和主部。再现部为一个倒装再现,副部先行,主部次之,且副部的调性无服从,仍从降E调开始,平行双句体,通过对音域进行一定范围的加宽,并且对其进行适当的变化,再添加一些和弦,展现和声的特征。在节奏上增强了再现部的动力性。曲作者打破了传统音乐模式,这使得冲突表达的更加明显,气势更强。
五、结束部
结束部14小节,具有一定的连接性,从降E到g小调是对主部的又一次呈现。
主部的呈现,与前面的呈现部分相比较有所减少,通过属音不间断进行,动力性的再现,回到g小调,同展开部一样充斥着不安的情绪,最后终止在主上。尾声共54小节,分为中心和结束。
尾声是的建构是通过新材料,充斥着紧张的氛围,有独立的性格特征。回到引子的4/4拍节奏。中心I有35小节,开始是以四小节为一句的方正结构,然后逐渐开始扩充。中心II通过不断上行与下行的音阶式乐句,显示出英雄形象,向高潮迈进。
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是一部悲壮的旋律,展现了华沙起义中的事变情形,以及突出革命烈士们的爱国的精神[1]。
结构具有对称调性的特点,也称为调性布局的拱形结构,相比较肖邦的其他钢琴作品的调性布局,第一叙事曲闪现出作曲家理性的光芒。该曲子的一些元素特征和舞曲还有很高的相似度,比如,主部所讲的是比较灰暗的形象,6/4节拍的特点是通过三拍子来呈现,速度并不快,再配合具有特色的伴奏音让整个音乐的旋律更加有舞曲的特征[2]。该音乐旋律还包括了一些民间音乐的元素;比如:马祖卡和圆舞曲旋律的色彩[3]。
此曲的呈示部里连接部的中心II,左手使用6/4拍的节奏型而右手使用4/4拍的三连音来增强动力,经过多次听此部分的复合拍子所带来的效果,想起之前所分析的拉威尔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的开头同样是用了这样的复合拍子,效果是极其相似的,但这里的复合拍子是用来点描,使其色彩更丰富。一般作曲者在平常的作曲学习中,不善于用复合拍子来达到某些音响效果,这首曲子灵活运用拍子的变化而达到自己所想要做到的音乐效果。再有一个方面就是严密的调性布局,此曲经过严密的调性布局,展现出巨大的结构力,让音乐的进行充满了推动力,一般的创作者平时的创作中却不会考虑地如此缜密,常常是没有严密考虑过就使用的调性布局,使调性在作品中没有发挥到极致的功用,也无法写出音乐色彩丰富的作品。此曲的对称调性闪烁着作曲者理性的光芒,而在旋律织体上,又是自由的舞蹈式,时而炽热温柔,时而暴虐激进,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的交融,像似戴着镣铐跳舞。
注释:
[1]李德方.析肖邦《第一叙事曲》(Op.23)[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02):44—49.
[2]赵彬宏,逯克刚.肖邦《第一叙事曲》音乐分析[J].音乐探索,2006(02):26—30.
[3]崔擎.浅谈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J].科教文汇,2008(09):124.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