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及实施路径

    蔡维维?常莹

    摘 要: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中有一些珍稀的历史遗存正在遭受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如元明时期当地文人遗留的摩崖题壁书法墨迹和散存于崇左各县的零散岩画,因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有些已经“千疮百孔”,甚至在逐渐消损。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国策日益深入的形势下,大力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这也是该地区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抢救性整理;路径

    广西左江是珠江的一条支流,其流经的行政区域大体为今广西崇左市的范围,包括崇左市的江州区、扶绥县、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天等县五县一区一市。左江流域有着广西第二大石刻艺术资源,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其石刻书法艺术资源、石刻造型艺术资源、石刻诗文艺术资源都颇具民族特色且艺术价值丰富。然而,其偏远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使得该地区的石刻艺术资源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历代广西石刻资源文献中涉及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记录非常有限,且存在漏录和错录诸多问题。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中有很多历史遗存正在遭受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一些珍稀的石刻艺术资源如元明时期当地文人遗留的摩崖题壁书法墨迹和散存于崇左各县的零散岩画,因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有些已经“千疮百孔”,甚至在逐渐消损。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国策日益深入的形势下,大力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这也是该地区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 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整理现状

    唐晓军在其专著《甘肃古代石刻艺术》中指出:“‘岩画,是人类最早的石刻艺术,是人类史前文明的历史画卷。”[1]2016年7月15日,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代表——“左江花山岩画”,作为中国第49处世界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学术界对左江花山岩画的研究也逐渐“热”了起来,从民族学、人类学、艺术学、考古学、宗教学甚至化学、地质学等领域入手,研究花山岩画,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也有学者指出其在调查整理上的不足,如黄亚琪认为:“从目前左江文保部门所做的岩画调查和记录工作看,前期的岩画田野跟踪调查认真细致,采用的技术手段比较先进,但是对岩画的调查记录还不够准确,岩画相关材料搜集也不够完整。”[2]一些散落于左江流域各市县的零散岩画还处于未整理和保护状态。与此同时,国内外关于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研究存在过多集中于花山岩画上的问题,而与花山岩画同属左江流域的其他石刻艺术资源如大新县元明时期的题壁书法遗迹(墨迹)、全茗土司明代摩崖造像、安平土司明清会仙岩摩崖石刻造像、明代益天洞摩崖石刻造像,则较少有文章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这些非岩画类石刻艺术资源大多因文献价值不高而无人管理,长期裸露在荒山野外,经受着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关于它们的抢救性整理和保护机制亟待完善。

    关于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文献整理还存在其他历史问题。民国以前涉及广西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文献著述主要有:宋代的《集古录》,明代张鸣凤的《桂胜》,清代汪森的《粤西诗载》《粤西文载》和谢启昆的《粤西金石略》,杨翰的《粤西得碑记》等。这些文献都只收录了某一时间段的广西石刻资料,且多以桂林石刻为主,涉及广西左江流域的石刻资料不到百件,这明显和陈洪诚提出的“广西崇左大新县石刻数量仅次于桂林市”[3]的观点不一致。民国以后,涉及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文献开始增多,有以专录广西或者更大区域而涉及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如林半觉的《广西石刻志稿》(民国时期作),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石刻碑文集》(1982),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1998),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2009),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历代石刻史料汇编》(200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广西石刻总集辑校》(2014)。还有左江流域各市县编著的新旧县志、市志,如《龙州县志》《扶绥县志》《天等县志》《凭祥市志》《崇左县志》《大新县志》《宁明县志》。这些文献对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研究虽较民国以前的文献收录时间更长,涉及左江流域的石刻资料更多,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將石刻资源的整理范围仅限于刻在石上且有文字内容的形制,对写画于石的历史遗存形制则很少录入;其二,对有碑文记录的文献存在文字漏录和错录的问题;其三,从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艺术价值角度展开区域性系统研究的文献不多。

    2 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抢救性整理路径思考

    针对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整理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进行抢救性整理:

    2.1 系统整理出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地理分布

    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将历代涉及广西左江流域石刻资源的文献进行信息分类,按照石刻书法资源、石刻造型资源、石刻诗文资源三类对其进行形制划分,重点梳理其产生历史年代、分布地点、图文信息、艺术特征和价值等内容。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同时针对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文献资料不全、非文字类石刻艺术资源文献资料少的问题,可以采用专家访谈、民间口述收集、实地走访地方文物保护部门等方法去整理出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具体信息,整理出左江流域现有石刻艺术资源的具体地理位置分布。这项工作费时耗力,如何发动更多的当地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这项工作中去,同时邀请专业的艺术工作人员进行梳理勘校,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

    2.2 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田野考察

    在第一点的基础上分地县进行田野考察,一方面可以核对已有文献记录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记录考察过程中发现的已有文献中未涉及的石刻艺术资源。因此,这是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整理的核心环节。通过田野考察对比发现历史文献中存在的遗存漏录、文字错录、定位不准、信息不全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抢救性补录和校勘。在这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既要实行留痕措施,确保田野考察确确实实进行并存有图片档案,避免直接从已有文献中复制内容整理成册的“抄作业”现象;又要实行对口措施,即请专业的人员做专业的考察,如书法艺术资源要请有书法、文字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进行整理与核对,造型艺术资源要请有美术、雕塑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进行整理与核对。

    2.3 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技术归档

    对一些特殊形式的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如题壁书法遗迹(墨迹)、受岁月风化画面不清的壁画(岩画)、残破的造像(石像)等遗存,通过传统的拓片、拍照、录像的手法存档已经很难表现其艺术风貌。具有书画艺术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结合这些石刻艺术资源的艺术价值特征,运用书画临摹技法和创作手段对这些历史遗存进行抢救性技术存档,是开辟艺术资源的多元化存档的新思路。艺术资源的艺术价值最终要落实到艺术创作的作品上,组织相关专业的艺术家到这些石刻艺术资源现场进行艺术采风和创作。这既能实现这些资源的广泛传播,又能从多元的角度对其进行艺术化保存。

    3 结语

    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是我国西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艺术资源的一个缩影,其石刻种类多样,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价值。从艺术价值的角度对左江流域石刻资源进行整理和研究,在理论上对当下关于左江流域石刻艺术资源的研究对象过多地集中在花山岩画的问题起到了补充新资料的作用,同时也为对花山岩画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横向比较资料。在应用领域,它为当地政府在开发本土艺术资源、构建地域文化品牌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 唐晓军.甘肃古代石刻艺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 黄亚琪.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与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

    [3] 陈洪诚.广西石刻档案旅游价值开发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16(01).

相关文章!
  • 从《一座城池》看文学影视化过程

    翁祺孙梦诗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文字与影像从来不能等同看待,想要把静态的文学作品所隐含的意义生动地表现出来,不

  • 浅谈莎士比亚《李尔王》的人性主

    【摘 要】莎士比亚将李尔王的遭遇创作成了巨大的悲剧,使它超乎一般的道德教训,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莎士比亚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刻画

  • 油画材料与技法在写实风格油画

    王子莹摘要:首先分别对油画的材料和油画的技法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油画材料与技法在写实风格油画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不仅仅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