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德“忠”的含义及其现代价值

    王丽平

    官德,是为官从政者必须具备的品行素养与从政德行。在官德的诸多规范中,“忠”是最基本的德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这些检验现代官员道德品质的伦理价值早在古代就已是官德的核心内容,合理吸收借鉴古代“忠”的含义,对提高官德修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古代官德中“忠”的含义

    兴利于民。作为官德的“忠”,在夏代是指尽心竭力、勤奋忘我地去为民众谋利益。《庄子》中记载,夏代的大禹治水,他亲自劳作,辛苦得大腿上没有赘肉,小腿上的汗毛都被侵蚀掉了,最后终于治好了水患,安定了天下。禹以民为本,舍弃个人利益,“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尽职的官德就被称为“忠”。春秋战国时期的“忠”不只是对臣民的道德要求,也是对君主行为的一种道德要求。《左传·桓公六年》中有言:“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这是以统治者为民谋利为“忠”。正如《墨子·节用中》中所说:“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古代的明王圣人所以能称王天下,匡正诸侯,是因为他们爱民极忠,利民极厚。

    忠于国家。《左传·僖公九年》中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文公六年》中也道:“以利害公,非忠也。”这里的“忠”,就是要求卿大夫对公家或国家能够竭诚尽力,以维护其利益。正所谓“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吕氏春秋·贵公》)。《吕氏春秋·去私》记载,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人才,他不顾私仇,不避亲人。孔子对其高度评价:“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祁黄羊之所以能如此提建议荐官员,关键在于一个“公”字,“公”是“忠”的基础。《论语·公冶长》中也有记载说,令尹子文三次出任令尹而无喜色,三次被罢免,也没有怨恨的脸色。每次交班,都要把自己的政治措施告诉下一任令尹,孔子亦给以他“忠于国家”的高度评价。

    忠于职守。王充在《论衡·量知》中说道:“文吏空胸,无仁义之学,居位食禄,终无以效,所谓尸位素餐者也。素者,空也;空虚无德,餐人之禄,故曰素餐。无道艺之业,不晓政治,默坐朝廷,不能言事,与尸无异,故曰尸位。然则文吏所谓尸位素餐者也。”王充对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文吏腹中空空,没有仁义的学问,占着官位,享受俸禄,始终没有东西来报答长官吏,这可以说是占着位子白吃饭。素就是空,空虚没有道德,又吃别人的俸禄,所以叫作白吃饭。没有先王之道和技艺本事,沉默地坐在朝廷上,不能谈论国家大事,跟尸体没有两样,所以叫作尸位。此后,就将空占位权之人称为“尸位素餐”。北宋学者石介在《徂徕集·责素餐》中谴责尸位素餐者:“狗当我户,猫捕我鼠,鸡知天时,有助于人,食人之食可矣。彼素餐尸禄,将狗猫鸡之不若乎?”石介判决“尸位素餐”者连狗猫鸡都不如。“尸位素餐”者,正是指那些不忠于职守的人。恪尽职守是“忠”的必然要求。

    二、“忠”的现代价值

    孙中山把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概括为八个字:“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忠”的官德在现代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官员更加忠于人民,忠于职守。新公共行政运动的先锋者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在《公共行政的精神》一书中,在行政伦理上倡导乐善好施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一种“道德政治”,即将对于人民的道德责任置于公共管理人员政府职业的核心。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之所以始终没有因内忧而解体、因外患而屈服,历经数千年之久仍然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忠”的道德传统和思想。“忠”的基本含义,就是提倡自觉为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动员和鼓舞全民族力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实现国家彻底独立而努力奋斗。邓小平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江泽民也曾强调:“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

    忠于人民。豫剧《七品芝麻官》里有句经典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可以说这是对忠于人民最生动、最形象的诠释。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打成一片,要向人民学习,做人民的小学生。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制定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唯一标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更加要求领导者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一要时时想着人民,这是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二要事事为了人民,帮民富、解民难、保民安,这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三要处处着眼长远,这是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忠于职守。忠于职守即忠诚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岗位,是最基本的忠诚。它既包括忠于职责,也包括忠于操守,是一种为国家、为人民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乃至生命的精神。忠于职守体现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求国家公务员要以人民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关心、爱护人民群众,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好人民群众之所好,恶人民群众之所恶,知人民群众之冷暖,晓人民群众之饥饱,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向人民群众学习,对人民群众负责。忠于职守还包括三个要。一要爱岗敬业。爱岗,就是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它表现为对工作一丝不苟,与工作身心一体。二要勤奋工作。勤政是忠于职守的内在延续,只有那些忠于职守的人才会有勤政敬业的实际表现,将爱岗敬业转化为实际行动就表现为勤政敬业。三要甘于奉献。甘于奉献的精神是一种为党、为政府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

相关文章!
  • 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思想政治工

    陈广梅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4-081-02摘 要 新形势下,党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

  • 一次为中国革命延续火种的伟大

    朱强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

  • 周强:在县域治理中发挥好司法

    大数据时代,司法案件运行情况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院将海量案件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刑事案件判断治安状况,从民商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