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走转改”提升新闻社会价值
蔡江山
【摘 要】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就必须深刻认识“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本文从走基层入手,阐述了新闻社会价值的提升离不开“走转改”这一推手。
【关键词】电视新闻 新闻报道 走基层
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这项活动能够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更加深刻地去反映客观问题,使新闻主题突出民意,贴近民生和群众。通过真实生动的客观报道,让新闻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更具社会性。因此,新闻社会价值的提升离不开“走转改”这一推手,而要深化“走转改”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走基层不能搞形式,采访前应“备好课”
基层,是最直接接触真实的实情广场。在那里能够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和听到群众的心声。新闻报道要有广度、深度,要能够反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但是,如果只是为了简单应付,随心所欲地走基层、漫无边际地走基层,不带问题去走基层,那么,所做出来的报道必然会出现苍白空洞、杂乱无章等问题。
首先,要根据栏目的特色来挑选走基层的题材。厦门广电集团的《特区新闻广场》栏目是一档以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作为栏目供稿的记者在走基层报道中,必须根据栏目特色有针对性地从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等方面进行选材。例如,2012年春节过后,厦门用工市场开始返热,企业招工难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笔者在捕捉到这一热点问题后,把它确定为走基层的重要题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其次,要在下基层采访前“备好课”。所谓备好课,就是在采访前记者先对所关注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解,带着问题去走基层。例如,在深入企业采访春节后用工情况前,记者就先对整个劳动力市场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分析,对哪些用工岗位热,哪些用工岗位冷,政府有什么优惠政策等等都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选取缺工较为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深入采访。由于采访前做足了功课,记者也不必再绕弯子去了解用工市场的情况,而是一针见血地从缺工岗位的特点、薪酬待遇等具体原因来全面分析招工难的原因,和企业共同探讨解决对应办法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由于报道具体、真实地反映和剖析了招工难现象,新闻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关注,新闻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走基层应换位思考,采访要有的放矢
走基层始终应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只有把自己的身段和身心放到跟基层老百姓平等的位置上,向老百姓“拜师傅”、跟老百姓“交朋友”,才能实现走基层的实际意义。这样采访才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也最有说服力和社会价值。所以怎样拉近自己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这是记者在走基层中必须要先考虑的问题。对比一下,如果能像朋友一样和自己的采访对象拉家长,和拿着话筒直入主题对他进行采访,对采访对象来说,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没有距离,心情放松,往往说的都是心里话,而后者则会使被采访者心里产生紧张、有距离感,客套话会多于实在话。举例来说,在《自制有机肥的菜农叶碰大》这条走基层新闻中,记者所遇到的对象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内向加上第一次与记者见面,他不仅话少而且显得很紧张,一直和我们保持着距离。为了让他能敞开胸怀说出自制化肥的过程,记者主动和他聊起了春耕的话题,并且转换角色,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向他讨教施有机肥的好处。通过换位思考的采访方式,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立即有了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位农民兄弟就主动把自制有机肥的来龙去脉一一告诉了记者,采访任务顺利完成了。
换位思考能让我们听到更多朴实、真实的话语,同时也让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新闻素材。怎样把这些素材为我所用,这就需要记者现场及时进行消化,并围绕主题向被采访者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自然被采访者回答的也就会更加贴切,更好地为主题服务。比如:在农村走基层采访一位龙眼深加工致富带头人时,记者避开了如何使用先进设备,如何利用优惠政策这些问题,而是围绕市场这条主线,这位带头人很自然地道出了龙眼深加工前后的价格差,农村发展果蔬深加工会不会增收等情况。所以说,要把走基层的报道做好,记者有的放矢地提问很关键,往往在一条新闻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走基层应多体验、善用画面语言
基层岗位很平凡,但工作却很具体。比如:清洁工、电力寻线员、机场安检员等等,单从表面上去描述他们的工作是如何如何辛苦是很难打动观众的。为了让走基层报道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需要记者去“体验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记者深入生活,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以亲身经历与体验的形式报道出来,用记者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来体现新闻报道主题。体验新闻首先是一种体验,不同于一般采访报道的是,它的主要采访方式不是问与答,而是细心的观察、触摸、体验、揣摩,领会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内涵。因为是体验,新闻记者必须以普通人身份去感受事物或事件的原貌。新闻体验要求记者以犀利的目光、敏锐的触觉抓住新闻亮点,再把亲身经历的各种体验融入新闻写作之中,让观众循着记者的足迹和视线走进新闻现场,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在基层岗位战高温报道中,为了体现报道的准确、真实性,记者顶着36度的高温和执勤的机场安检员一起站在烈日下的停机坪上,尽管不一会儿记者的脸上就淌下了大颗大颗的汗珠,后背也被汗水浸透了,但当观众看到这些镜头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有说服力,直观地让观众体会到战高温的辛苦。在走访基层消防战士时,为了更好地报道战士们的英勇,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从高楼索降下来的感觉,看到画面上记者紧张的表情,观众就能直观地感受到战士们的勇敢善战、坚忍不拔。
电视新闻不同于广播、报纸,画面的说服力要大于文字的描述。所以想要把走基层报道做得精彩,就必须善用画面语言来为新闻主题服务。比如,记者在海拔900米山村体验低温时,为了说明天气寒冷已经降到零度以下,特地在户外放了一盆水,结果第二天的画面显示水已经凝结成一块冰坨,不用过多解说,观众就能直观地感觉到天气的寒冷。另外,在战高温报道中,为了体现垃圾填埋场上的高温,记者不仅使用了地面蒸腾的画面,并且用温度计直接测量地表温度,然后把摄氏50度的测量数据通过特写画面展示给观众,直观地说明了高温天气。
四、走基层要抓细节还要善总结
俗话说“于微小之处见精神”,走基层报道的对象很多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工作,他们所做的事情很不起眼,但做的却都是些实事、好事,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情操可能就隐藏在这一件件小事当中。作为记者如果不去深挖,从细节上入手,那么这些基层人物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很可能就会在报道中被遗漏,整个报道也很难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记者在第二次走基层报道自制有机肥农民叶碰大时,发现叶碰大又研发了一种新的液态有机肥,为了证明自制的有机肥对庄稼无毒无害,叶碰大端起一碗液态有机肥直接喝下去。别看是一个小小的试验,记者正是抓住了这个细节,告诉了观众发明者对自己所研发产品的信心。
走基层报道不但要让新闻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也要进一步推动对高尚道德情操的弘扬。而要让这类新闻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记者就必须善于对不同题材的走基层报道进行提炼和总结,然后以记者手记、蹲点日记等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走基层报道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时,在记者手记中,就总结了这位致富带头人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带着农民兄弟真正闯入了市场,按照市场规律,寻找到了农产品的增值之道。在对战高温报道进行总结时,记者则把这一群体默默奉献的精神给提炼出来,号召全社会对他们的劳动多一份尊重和理解。
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就必须深刻认识“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倾听他们的呼声,关注他们的关注,帮他们解决或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只有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提升新闻社会价值,才能真正发挥我们新闻报道在经济及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电视台新闻中心)
责编:周蕾
【摘 要】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就必须深刻认识“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本文从走基层入手,阐述了新闻社会价值的提升离不开“走转改”这一推手。
【关键词】电视新闻 新闻报道 走基层
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这项活动能够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更加深刻地去反映客观问题,使新闻主题突出民意,贴近民生和群众。通过真实生动的客观报道,让新闻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更具社会性。因此,新闻社会价值的提升离不开“走转改”这一推手,而要深化“走转改”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走基层不能搞形式,采访前应“备好课”
基层,是最直接接触真实的实情广场。在那里能够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和听到群众的心声。新闻报道要有广度、深度,要能够反映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但是,如果只是为了简单应付,随心所欲地走基层、漫无边际地走基层,不带问题去走基层,那么,所做出来的报道必然会出现苍白空洞、杂乱无章等问题。
首先,要根据栏目的特色来挑选走基层的题材。厦门广电集团的《特区新闻广场》栏目是一档以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作为栏目供稿的记者在走基层报道中,必须根据栏目特色有针对性地从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等方面进行选材。例如,2012年春节过后,厦门用工市场开始返热,企业招工难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笔者在捕捉到这一热点问题后,把它确定为走基层的重要题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其次,要在下基层采访前“备好课”。所谓备好课,就是在采访前记者先对所关注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解,带着问题去走基层。例如,在深入企业采访春节后用工情况前,记者就先对整个劳动力市场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分析,对哪些用工岗位热,哪些用工岗位冷,政府有什么优惠政策等等都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选取缺工较为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深入采访。由于采访前做足了功课,记者也不必再绕弯子去了解用工市场的情况,而是一针见血地从缺工岗位的特点、薪酬待遇等具体原因来全面分析招工难的原因,和企业共同探讨解决对应办法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由于报道具体、真实地反映和剖析了招工难现象,新闻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关注,新闻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走基层应换位思考,采访要有的放矢
走基层始终应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只有把自己的身段和身心放到跟基层老百姓平等的位置上,向老百姓“拜师傅”、跟老百姓“交朋友”,才能实现走基层的实际意义。这样采访才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也最有说服力和社会价值。所以怎样拉近自己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这是记者在走基层中必须要先考虑的问题。对比一下,如果能像朋友一样和自己的采访对象拉家长,和拿着话筒直入主题对他进行采访,对采访对象来说,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没有距离,心情放松,往往说的都是心里话,而后者则会使被采访者心里产生紧张、有距离感,客套话会多于实在话。举例来说,在《自制有机肥的菜农叶碰大》这条走基层新闻中,记者所遇到的对象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内向加上第一次与记者见面,他不仅话少而且显得很紧张,一直和我们保持着距离。为了让他能敞开胸怀说出自制化肥的过程,记者主动和他聊起了春耕的话题,并且转换角色,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向他讨教施有机肥的好处。通过换位思考的采访方式,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立即有了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位农民兄弟就主动把自制有机肥的来龙去脉一一告诉了记者,采访任务顺利完成了。
换位思考能让我们听到更多朴实、真实的话语,同时也让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新闻素材。怎样把这些素材为我所用,这就需要记者现场及时进行消化,并围绕主题向被采访者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自然被采访者回答的也就会更加贴切,更好地为主题服务。比如:在农村走基层采访一位龙眼深加工致富带头人时,记者避开了如何使用先进设备,如何利用优惠政策这些问题,而是围绕市场这条主线,这位带头人很自然地道出了龙眼深加工前后的价格差,农村发展果蔬深加工会不会增收等情况。所以说,要把走基层的报道做好,记者有的放矢地提问很关键,往往在一条新闻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走基层应多体验、善用画面语言
基层岗位很平凡,但工作却很具体。比如:清洁工、电力寻线员、机场安检员等等,单从表面上去描述他们的工作是如何如何辛苦是很难打动观众的。为了让走基层报道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需要记者去“体验新闻”。顾名思义,就是记者深入生活,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以亲身经历与体验的形式报道出来,用记者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来体现新闻报道主题。体验新闻首先是一种体验,不同于一般采访报道的是,它的主要采访方式不是问与答,而是细心的观察、触摸、体验、揣摩,领会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内涵。因为是体验,新闻记者必须以普通人身份去感受事物或事件的原貌。新闻体验要求记者以犀利的目光、敏锐的触觉抓住新闻亮点,再把亲身经历的各种体验融入新闻写作之中,让观众循着记者的足迹和视线走进新闻现场,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在基层岗位战高温报道中,为了体现报道的准确、真实性,记者顶着36度的高温和执勤的机场安检员一起站在烈日下的停机坪上,尽管不一会儿记者的脸上就淌下了大颗大颗的汗珠,后背也被汗水浸透了,但当观众看到这些镜头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有说服力,直观地让观众体会到战高温的辛苦。在走访基层消防战士时,为了更好地报道战士们的英勇,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从高楼索降下来的感觉,看到画面上记者紧张的表情,观众就能直观地感受到战士们的勇敢善战、坚忍不拔。
电视新闻不同于广播、报纸,画面的说服力要大于文字的描述。所以想要把走基层报道做得精彩,就必须善用画面语言来为新闻主题服务。比如,记者在海拔900米山村体验低温时,为了说明天气寒冷已经降到零度以下,特地在户外放了一盆水,结果第二天的画面显示水已经凝结成一块冰坨,不用过多解说,观众就能直观地感觉到天气的寒冷。另外,在战高温报道中,为了体现垃圾填埋场上的高温,记者不仅使用了地面蒸腾的画面,并且用温度计直接测量地表温度,然后把摄氏50度的测量数据通过特写画面展示给观众,直观地说明了高温天气。
四、走基层要抓细节还要善总结
俗话说“于微小之处见精神”,走基层报道的对象很多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工作,他们所做的事情很不起眼,但做的却都是些实事、好事,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情操可能就隐藏在这一件件小事当中。作为记者如果不去深挖,从细节上入手,那么这些基层人物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很可能就会在报道中被遗漏,整个报道也很难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记者在第二次走基层报道自制有机肥农民叶碰大时,发现叶碰大又研发了一种新的液态有机肥,为了证明自制的有机肥对庄稼无毒无害,叶碰大端起一碗液态有机肥直接喝下去。别看是一个小小的试验,记者正是抓住了这个细节,告诉了观众发明者对自己所研发产品的信心。
走基层报道不但要让新闻受到更广泛的社会关注,也要进一步推动对高尚道德情操的弘扬。而要让这类新闻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记者就必须善于对不同题材的走基层报道进行提炼和总结,然后以记者手记、蹲点日记等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走基层报道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时,在记者手记中,就总结了这位致富带头人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带着农民兄弟真正闯入了市场,按照市场规律,寻找到了农产品的增值之道。在对战高温报道进行总结时,记者则把这一群体默默奉献的精神给提炼出来,号召全社会对他们的劳动多一份尊重和理解。
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就必须深刻认识“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倾听他们的呼声,关注他们的关注,帮他们解决或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只有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提升新闻社会价值,才能真正发挥我们新闻报道在经济及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电视台新闻中心)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