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篆刻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传承与创新
任蕴玲
【摘要】新课改下,在教学中开展篆刻艺术教学模式,对传承中国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对篆刻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意义进行阐述,进而指出篆刻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传承与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篆刻艺术 校本课程 创新活动
篆刻艺术在我国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是历代文人的最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融入篆刻艺术文化,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对篆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以篆刻作为切入点,篆刻艺术中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因此需要將这种精神挖掘出来,为日后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保障。
一、“篆刻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分析
(一)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篆刻艺术主要指将文字刻在金属、石材以及象牙上面,主要用途就是制作印章,所以还被叫做印章艺术。如果看不懂印章的文字,那么篆刻就更不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篆刻艺术过程中,需要教会学生观察分析,可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身特质。教学中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渐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一些书法素材的幻灯片,让学生自己观察作品的内容,展开详细地分析与解读。学生可以主动进行观察,找到其中最感兴趣的点,围绕一个点展开全面的观察,了解事物的过程。
(二)增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人们只有在充满想象力之后,才会创造出新的思维与思想,只有在想象的基础上才会创造出新的事物,所以说,一切的创造都离不开想象。目前,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无法真正理解抽象的事物。因此在篆刻艺术教学中需要建立立体空间感,才会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印章,让学生仔细观察印章进行反复的揣摩,鼓励学生说出印章存在的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下,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进行转变,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在学生不断的揣摩与观察之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人们通过思维可以将现实事物在脑海中反映、分析等,可以认识到物体的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等,所以教师在篆刻教学中,应该不断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想活跃开放,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随性地设计自己的姓名章。例如,学生的想象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设计的印面作品也不相同,可以让学生互相观摩作品,指出不足与优点,做到取长补短。
(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篆刻艺术教学过程中,在基于掌握了篆刻基本章法与镌刻技法的基础上将现代多媒体篆刻艺术引入到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篆刻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主题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在篆刻名字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镌刻肖形章,教师为学生展示样品进行观看,然后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描绘,用自己的方式画出相对应的形状,指导学生正规使用篆刻工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手脑共同工作,提升了篆刻的创新能力。
二、“篆刻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传承与创新的策略
(一)创造篆刻新材料,体现教学难点
篆刻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石印材料比较坚硬,在上面篆刻时,初学者不好把握走刀,甚至还会出现滑刀的情况,最终导致创作失败。因此需要开发全新的创作材料,在实践印证下,陶瓷印是一种古老但是又具有新鲜感的材料,所以专家正在研究将陶瓷印材料引入到篆刻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摸索与研究之后,陶瓷印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与适用性,已经成为教学中首选的篆刻材料。陶瓷与传统印章一样都是我国文化艺术,如果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意义非凡。除此之外我们还自己制作利于学生刻制的石膏板作为篆刻材料,甚至网上流行的颇受学生喜欢的橡皮章也纳入了我们的篆刻材料。
(二)篆刻教学挖掘出育人的内涵,创新活动主题
一提起篆刻艺术,很多人不在意,就是一些手工雕刻艺术罢了,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出现电脑刻字,谁还会使用手工刻字呢?然而篆刻艺术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同时还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校需要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学生,因此会相继开发篆刻教学课程,通过篆刻实现育人的目的,将篆刻艺术中存在的育人价值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例如,学校可以结合时代的特色开展主体活动,建国70周年大庆时,为了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举办“篆刻爱我中华”的主体活动,学生在活动现场自己制作陶瓷印、石膏板印、橡皮章印等多种材料的篆刻作品,同时将对国家的祝福语都刻在上面,作为礼物送给身边的人,传达这种爱国的情怀,让人们都参与到祖国建国70周年大庆中。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创作形式与内容
篆刻的题材通常都是我们常见的经典诗词,但是仅仅将诗词刻录下来是不够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在提升,灌输的题材也会越来越多,都在向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学校在传承经典诗词的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篆刻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篆刻自己喜欢的文字,甚至可以将网络流行语也篆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难发现传统创作观念与篆刻艺术的创作理念存在必要的联系,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学生的语言是充满生命力的,同时还具有真挚的感情,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文字镌刻下来,提升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与热情。
(四)凭借优秀资源,创新教师队伍的发展模式
“篆刻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想要取得显著的效果,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学校针对教学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属于教师的专业教学模式,也就是课程与教师共同发展的模式。也就是说,需要先建立特色的教师队伍,才会建立出具有特色的课程。但是在大多数的学校“篆刻艺术”校本课程创建过程中,教师多数不具备篆刻技能,缺少专业的技术基础。因此,学校结合这点问题,需要凭借优秀的社会教育资源,制定制度保障。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学校附近都会存在丰富的教育资源。例如,请教身边的篆刻艺术名家,参观附近的博物馆、艺术馆等。学校通过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模式,助推篆刻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进步。
在篆刻艺术课程创建前期,学校会通过项目的建设、开发以及研究中,鼓励教师边学习、边实践。同时,加强对教师队伍专业的培训,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社会举办的书法篆刻培训班,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方面来说,一旦在心中树立明确的目标之后,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情,不断地研究与创新,整个过程虽然比较忙碌,但是会收获到很多,可以激发出教师的责任心与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篆刻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之后这样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篆刻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这些因素会影响到篆刻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传承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篆刻材料,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挖掘出育人的内涵,并创新篆刻教学形式与内容,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学生的特点,凭借教育资源的优势,加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教育,才会实现“篆刻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寻玉珍.浅议开设校本课程篆刻艺术的意义[J].广西教育,2012,(7) :12.
[2]杨鹰.高校篆刻通识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书法,2016,(2) :71.
[3]邹明慧.篆刻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8,(004) : 37.
[4]黄福生.用心理学原理开拓篆刻艺术课程[J].师道,2010,(12)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