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方法探讨
王玉琴
阅读是我们通过综合语言文字所能获取信息、了解外面世界,是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一项技能。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小学生阅读的建议是:重视培养学生拥有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的品位。提倡对于小学生要少做题,多读书,规定小学生六年的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00万字。然而由于环境特殊等因素,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不爱读书,无书可读”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针对农村小学生出现的一些阅读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在实践中的教学总结,本文首先分析了造成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原因,然后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了一些方法上的探讨。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1.课外阅读材料资源匮乏,造成农村小学生阅读量有限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农村小学往往没有一间自己的图书室,笔者所在的教学片区,即便少有的几个农村小学拥有图书室,但是也存在着阅读材料陈旧、单一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农村小学生阅读资源的匮乏,阅读内容的单一。农村小学生的书包中除了教学用的教科书和习题册外,很难出现其他的阅读材料。这样发展下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提高。
2.阅读方式教学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农村小学,受地区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考什么,老师就会教什么的问题特别突出。这种应试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打击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数还停留在原始的说教式教学上,其教学方式单一。在课堂上,老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材上的知识点,强调考试的重点,这使得语文教学变得枯燥,同时也抑制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农村小学生家庭阅读文化氛围缺乏,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提高
家庭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的早期阅读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形成,与父母是否喜欢阅读息息相关。在条件优惠的城市里,很多家庭都有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通过父母和孩子共读这一过程,既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同时也通过共同阅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但是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多是当地的农民,他们为了生活要么忙于农活,要么外出打工,所以也有不少留守儿童,这样很少能够抽出时间陪孩子阅读,这样就很难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探讨
1.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有书可读。为此,学校应该想尽各种办法,积极建设“班级图书角”。例如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为各个地方的学校捐赠慈弘图书,学校建立起刺红图书角。同时,各班级的图书柜也可以流动借阅,让好书在互动中得到共享,给学生创设一个互动交流的阅读环境。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应该注重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让班级图书角或学生个人手中的阅读书籍内容有趣。小学生大多数喜欢的阅读书籍主要是以漫画、故事等有情节,有趣味性的内容为主,但对于人文类、科技类的资料兴趣缺失。所以,教师在收集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找到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对于人文、科技类对小学生而言有深度的阅读材料,老师可以使用具体生動形象的动画、图片等具体方式给学生解释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这类书籍的阅读兴趣。
第二,通过不同的方法让阅读活动有趣。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说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书中的形象活起来,通过小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吸引其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例如唱歌、相声表演、讲故事比赛、话剧表演等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还可以开展竞技类的读书活动,比如阅读读后感征文比赛、阅读卡创意设计比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激发和带动学生对书籍的渴望,让学生亲身参与、充分体验阅读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品尝读书的成功感,从而对书籍产生更加强烈的阅读热情。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会对一个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虽然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及阅读环境的缺乏导致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存在较大的问题。但笔者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相信,通过各种活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与支持,农村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们一样的阅读快乐,而我们需要做的,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通过不同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热爱读书,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海艳.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19(3).
[2]朱井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