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背景下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舆论引导

皮文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意识的不断崛起,人们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意识日益增强。在网络特别是微博等技术的支持下,每个人都能便捷、迅速地传播个人观点,“信息爆炸”逐渐被“观点爆炸”所取代,海量观点和评论往往影响着受众的判断,如何引导受众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一重任便落到了主流媒体。笔者通过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外部生存空间和内部生存环境的分析,认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运用“实际操作”技巧,达到“引导受众作冷静、理智的判断”、“ 去伪求真、以正视听”、“扶植正面行为、抑制负面行为”的舆论引导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公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变化,网络信息传播快速、获取便捷、互动性强等特点,使得相当一部分公众,每天的信息获取主要是通过网络完成,但是网络信息的随意性、自发性也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很多网络信息对公众产生了误导。例如,2011年日本地震后网络出现的“谣盐”危机;“郭美美”网络炫富事件;“小悦悦”事件;“秦火火”现象……所以在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何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外部生存空间
李希光在《新闻学核心》中提到,“一个国家主流媒体的存在价值应该是密切报道与广大公众利益、国家安全、公共政策法案、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等密切关系的重大政治事件、评论和言论。”①近年来,国内各电视媒体的新闻评论节目不断涌现,“播报+评论”的节目样态也逐渐成为各媒体新闻节目发展的共同追求。
(一)从“时代背景”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从全球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重大事件面前中国需要发出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并旗帜鲜明地表明我们的观点。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社会进入转型阶段,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冲突显性化,一个小小的摩擦甚至都有可能酿成社会冲突的爆发。
“新闻评论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意见表达的平台,作为一个论坛,使各方的正当要求和利益在交流中能够得到一种均衡,并最终产生统一的意见,推进社会的团结合作”,②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顺应新闻全球化的发展潮流,所以媒体加强对公众的正确引导,减少舆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生存的战略要求。
(二)从“公民意识崛起”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民意识逐渐觉醒,权利观念深入人心。从推动政府预算公开的深圳“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到发起“微博打拐”的知名学者于建嵘、从中央部门公布“三公”经费到2011年个税免征额的大幅上调……这些都表明,一元话语环境正在被打破,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正在得到满足,普通公众的声音正在从弱到强、从小变大。而如何满足社会各方的利益诉求,如何为公民言论的自由表达提供窗口和平台,如何对日益增强的公民意识加以引导,“公民意识崛起”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生存的价值依托。
(三)从“新媒体发展”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生存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发言的个人化、交互性,使人们表达和接收观点极其便捷、迅速,新媒体的发展促使“知识爆炸”时代向“观点爆炸”时代发展,“但现状却是,人只能依赖于信息环境及其赋予的定义而生存。在这样的现代环境的结构下,有时人就会被信息环境(虚拟环境)所欺骗……它迫使人们超越自身狭隘的经验,学会更多地凭借大众媒介提供的间接信息和话题去认识世界,勾勒、修改头脑里的关于现实世界的图像”。③所以,“新媒体发展”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生存的内生动力。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内部生存环境
提到“新闻评论”,人们最熟悉的可能是各大报刊、通讯社的社论。一直以来,“人民日报社论”、“新华社社论”等新闻评论铿锵有力、旗帜鲜明地传递着党中央的声音,而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符合电视传播特征和规律的电视新闻评论也应运而生。
(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定义
关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定义,业界一直争论不休,学界也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各类电视述评、专题、深度报道节目都打上过“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烙印。
孙玉胜在其《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中,曾经作过“评论:内容还是形态”的思考,他提到“‘评论二字主要体现对事实、事件和现象的观念与态度,这种观念与态度可以体现在消息报道中的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中,可以体现在调查类报道的事实展示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在专题报道的主持人提问和专家分析中,更可以体现在谈话节目的嘉宾表述和主持人对现场调度引导和控制中。”所以定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应该通过节目内容加以区分。只要节目内容中涉及上述“评论”的电视新闻节目,都属于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二)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
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灵魂和旗帜,一直受到媒体从业者的重视,但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很长时间都依附于报刊媒体的评论文章。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的开播被视为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开端,1993年中国电视界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闻改革,在加强新闻评论方面迈出了重大的一步,随后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
200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央视论坛》节目,央视的屏幕上第一次出现了“新闻评论员”这一角色,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担纲,另外有稳定的专家队伍担任“特约评论员”。
2009年中央电视台改版后,新闻频道《新闻1+1》、财经频道《今日观察》等节目,成为新时期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风向标。
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呼应的是,近年来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成立评论栏目,邀请国内资深评论员参与主持。例如:天津卫视的《视实》栏目作为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就是在“天津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背景下产生的,开播近四年来,在诸多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另外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还有东方卫视的《新闻子午线》、辽宁卫视的《说天下》等等。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舆论引导
陈力丹在《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一书中提到,在舆论形成中让公众多一些独立思考而少一些盲目从众,使舆论增添些理智的成份,这应当是舆论导向的本来意义。据此,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舆论引导主要应从受众的心理层面入手。
(一)新闻评论节目的功能表现
1、引导受众作冷静、理智的判断
“在任何情况下,认知的变化过程和情感的激化过程都是混杂融合在一起的。”④另外,“由社会感染而形成的舆论,一般是情绪型的,狂热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但对人的心灵冲击较大,留下较长时间的余波”⑤所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对受众的的舆论引导,首先应该使受众头脑清醒、情绪稳定,引导受众看清舆论的本质,作冷静、理智的判断。
2、去伪求真、以正视听
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公众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却越来越陌生,甚至被“假环境”所蒙蔽,因为“人们习惯于接受和操作各种自身无法直接接触的感性世界的信息”⑥所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需要及时地唤醒受众,为他们擦亮眼睛。
3、扶植正面行为、抑制负面行为
“如果行为舆论表达的是健康的价值导向,或是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规范志向时,有利于较快地将个人意见转化为健康舆论的一部分;如果是相反的情形,特别在群体失去理智的情况下,社会感染、信息传播中的暗示会较快地激发参与者强烈的情绪,并使行为非理智化,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是一种较大的威胁。”⑦所以,当舆论对公众行为产生影响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舆论引导要及时、甚至要有预见性。(二)舆论引导功能实现的路径
1、自身素质层面
丹拉瑟曾说过,若让人相信新闻,首先要让人相信告诉他们新闻的人。也就是说,要实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舆论引导,首先要提升“评论员”(包括节目主创人员,如编导、主持人等)的素质。丁法章在《新闻评论教程》一书中提到,合格的评论员需要具备五种素质:政治家的眼光、理论家的头脑、社会活动家的本领、杂家的智能、作家的技艺。结合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新闻评论节目“评论员”还需要具备理性的思想,富有社会责任感;要勤于思考、善于表达——评论员既要有内涵有学识,“对信息到位的解读、合理的评价以及良好的传达,是对信息传播产生‘质的飞跃的关键。”⑧要乐于学习、与时俱进。 “一个以评论为业的人,往往是无法回避地要对各种公共事务发表意见,这种事件发生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评论人如果不想在大事件、大问题上缺席和失语,就须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使自己对突发事件和公共事务有准备”。⑨
2、实际操作层面
舆论的形成、影响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所以引导舆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在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做不同的引导。
(1)注重时机性,及时引导。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舆论引导上。例如“意见的积蓄期,人们的议论或情绪与对环境的觉察同步,他们在进一步寻求信息的过程中,意见倾向尚不稳定,若这时能够给予较多的真实信息,同样辅以较多的解释性说明,容易形成有利于公众自身发展的健康舆论,也有利于社会在发生重大变化时保持相对的稳态。”⑩在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公众的关注和意见也会在一段时间内积聚,在这个时间有效率地加以评论引导,往往事半功倍。
(2)抓主要矛盾,重点引导。“一般新舆论的产生,直接来源于外界的信息刺激,这种刺激宏观上可以是社会的变动”、“公众不是简单的个人叠加,个人汇聚为群的过程中始终有各种社会关系依附在每个人身上。”⑾据此,从舆论的形成框架分析,重点引导一方面为对引导舆论变化的事件重点引导,另一方面要对引起舆论变化的人或组织重点引导。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评论员要努力成为“意见领袖”,积聚和传达更多的社会共识。
结语
近年来,新媒体在满足用户基本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已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身的舆论平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不断表明,新媒体对于舆论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强。而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网民中大部分为中等学历的年轻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对于世界的判断容易受到各种舆论的影响,所以在新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①李希光:《新闻学核心》[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362
②贾朝晖,《论和谐社会构建与新闻评论话语延伸的关系》[J].《大众文艺(理论)》,2009(21):121-122
③⑤⑥⑦⑩⑾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出版社,1999:54-97
④奥尔波特著,刘水平、梁元元、黄鹏 译:《谣言心理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65
⑧曾志华:《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6
⑨曹林:《时评写作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17
(作者:天津电视台卫视频道《视实》节目记者)
责编:姚少宝评论节目舆论引导
相关文章!
  • 关于在线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杜恩龙杜川【摘要】在线教育平台风起云涌,在线教育的发展对现实教育和出版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尝试对在线教育的竞争环境、知识点教育

  • 淡然一笑看“山寨”

    汤双平 邓 杰<br />
    “山寨”是人们对某些知名品牌低成本仿制的专用名词。2008年被称为中国山寨年,山寨手机、山寨鞋、山寨油、山寨米、山寨

  • 在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尚春明魏枫【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