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地区藜麦栽培技术

    张洪利 高璇 李芳 丛子文

    摘要 ? ?本文总结了吉林西部地区藜麦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品种选用、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运输存贮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 ?藜麦;栽培技术;吉林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 ? ?S519 ? ?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7-5739(2020)19-0031-02

    藜麦属藜科双子叶植物,株高几十厘米到3 m不等,根属浅根系,序状花序,主梢和侧枝都结籽,自花授粉。种子为圆形,药片状,直径1.5~2.0 mm,不同品种的种子大小、颜色有差异,大多为灰白色、乳黄色,也有部分品种颜色为黑色、紫色等深色。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多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秘魯,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从海平面到海拔4 000 m都有分布。

    藜麦是完全蛋白碱性食物,胚乳占种子的68%,且具有营养活性,蛋白质含量高达16%~22%,品质与奶粉及肉类相当,富含多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9种氨基酸比例适当,且易吸收,尤其富含植物中缺乏的赖氨酸、钙、镁、磷、钾、铁、锌、硒、锰、铜等矿物质,营养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类黄酮、B族维生素和VE、胆碱、甜菜碱、叶酸等多种有益化合物,膳食纤维高达7.1%,胆固醇为0,不含麸质、低脂、低热量(1 276 kJ/100 g)、低升糖(GI升糖值35,低升糖值标准55),几乎都是常见食物里最优秀的[1]。

    1987年我国西藏首次引进藜麦种植;1992—1993年小面积试种成功;2011年在我国山西大面积种植成功;2013年即国际藜麦年之后,在我国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等地大面积种植成功。

    吉林西部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干旱少雨,夏季高温超过32 ℃的时间在15 d左右,夜晚在20 ℃左右,早晚温差较大,适合藜麦生长。年平均气温在7 ℃左右,无霜期在160 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330 mm左右,多以黑钙土、风沙土、盐碱土为主。气候、积温和土质(经过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化验)与国内种植成功的山西北部、青海、甘肃地区相近,吉林西部虽海拔高度不够,但经专家分析,海拔高度主要决定温度、温差、降雨等因素,从吉林西部多种气候条件下分析,适宜种植藜麦。

    本文根据吉林西部具体的土壤、积温等一系列固有的自然条件和情况,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对藜麦种植技术做出相应调整,例如晚种、密植,选贫瘠的坨子地、盐碱地进行种植,少施底肥,追施以磷、钾为主的复合肥。现将该地区藜麦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 ?播前准备

    1.1 ? ?地块选择

    种植藜麦要选择地势较高、阳光充足、通风条件好、肥力较好或一般的地块进行种植。最好选择沙流地或坨子地,种植面积大的要选择平整地块,以利于用谷子收割机收割。严禁在阴暗潮湿、通风条件差的河滩地、沟坎地种植,以免造成菌核病的发生。

    1.2 ? ?轮作倒茬

    藜麦不宜重茬,连作病害严重,杂草多,土壤中的营养要素消耗量大,易造成减产。合理轮作倒茬才易于藜麦丰产丰收。前茬最好是豆茬,其次是玉米、高粱和葵花,轮作期至少2年。

    1.3 ? ?精细整地

    藜麦种植于干旱的沙土地时,充分提高水分的利用率至关重要。最好是秋翻耙平或者春季土壤刚解冻时,于土壤水分未蒸发之前深翻耙平。有茬地块要先耙后翻。

    1.4 ? ?基肥施用

    基肥施用三元复合肥(15-15-15)160~200 kg/hm2。肥力较好的地块施80~120 kg/hm2即可,肥力特别好的地块可不施底肥,以防止苗期徒长。50~60 d幼苗期后,如长势不佳,可追施以钾肥为主的复合肥或喷施叶面钾肥,以提高藜麦植株抗倒伏、抗旱、抗病的能力。如有施农家肥的地块,施用量不得超出30 m3/hm2(防止苗期徒长)。施农家肥时,不建议使用羊粪,这是由于羊粪里灰菜籽含量多,出苗后灰菜苗与藜麦苗不好分辨(灰菜与藜麦同属藜科,苗期植株非常相似)。上年如用过阔叶除草剂的地块,在合垄时须解除上一年的药害残留;如果未解除药害残留,易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建议用“速解害”解除药害残留,按使用说明书或在专家建议下使用[2]。

    2 ? ?品种选用

    品种可选用钻石一号(黄藜麦),生长期短(100~110 d),适合晚种,在6月中下旬都可以种植,产量3 000~3 750 kg/hm2。也可选用白藜一号,生长期110~120 d,在6月上旬种植,白色籽粒比黄色籽粒大,抗病能力强,其商品性好,产量3 750~4 500 kg/hm2,缺点是生长期长、适合不跑风的地块种植。

    3 ? ?播种

    由于吉林西部地区无霜期在160 d左右,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不同于山区的种植期,应适当延后种植。播种期应选择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之间,以避免开花结籽期的高温多雨,防止开花结籽期高温多雨叠加引起菌核病的发生。由于藜麦属小粒作物,种子顶土能力差,所以宜在雨后2~3 d土壤表面形成假干土之后进行播种(手抓土壤湿度以土壤散开为宜)。以当地天气预报为依据,播种后4~5 d内避免大雨,避免土壤表面形成板结,造成出苗率低[3]。播种深度以2~3 cm为宜。播种方式一般采用精播,用谷盘播种即可。株距保持10~15 cm,行距在50 cm左右。如株距过小,可用适量炒熟的谷子添加到藜麦种子之中。如小地块、坡顶地机械不能作业的地块,可使用新研制的手推式精播、耧播播种。

    4 ? ?田间管理

    4.1 ? ?补种补栽

    出苗后要求勤观察,发现漏种、缺苗、断垄时,应采取补种措施。补种的种子,应先浸泡3~4 h捞出,用湿布盖好放在20~25 ℃的环境下,闷种10 h开沟补种。对少数缺苗断垄处可在4~5片叶时,雨后移苗补栽。对移栽谷苗连续3 d早晚浇水,保证成活率。

    4.2 ? ?间苗定苗

    出苗后長到10 cm时,进行第1次间苗,可适当多留苗;幼苗长到20 cm时,进行第2次间苗,地力一般的地块株距在15 cm左右,地力好的地块株距在10 cm左右,在实践当中争取一次性除草间苗成功。

    4.3 ? ?中耕除草

    幼苗生长缓慢,忌讳草荒。第1次中耕结合间苗进行,此时苗株比较脆弱,防止伤苗。草多的地块可喷洒除草剂,除草剂建议使用烯草酮。先小面积喷洒试验,见效果后再大面积喷洒。

    4.4 ? ?中期管理

    植株长到40~50 cm时深犁封垄,防倒伏。植株长到1 m左右时,如果降雨量充沛,仔细观察植株长势,如长势过旺,应适当喷洒一些矮壮素,以防止藜麦植株徒长、倒伏[4]。

    4.5 ? ?后期管理

    幼苗期40 d后进入旺盛生长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雨的集中,注意防止藜麦植株徒长和菌核病发生。

    5 ? ?病虫害防治

    种子出土至幼苗期,主要害虫是黑绒金龟子(俗称盖盖虫)和蒙古灰象甲(俗称象鼻虫)。黑绒金龟子能咬断幼苗,持续时间20 d左右;蒙古灰象甲在株高10 cm左右至植株成熟都会发生,在株径中产卵,卵以株径中汁液为食,造成藜麦苗生长缓慢倒伏。

    2种虫害可在整土施肥时喷洒地虫全杀净进行预防。后期蒙古象灰甲和其他虫害可以喷洒苦参碱和阿维菌素。

    在花期,由于高温多雨叠加,易导致菌核病和枯萎病的发生,可使用菌核净按说明或在专家指导下喷洒防治。

    6 ? ?适时收获

    藜麦生长期为90~120 d,吉林西部实际种植藜麦的生长期一般为100~110 d。当藜麦苗株茎干枯不能输送水分、80%麦穗泛红、侧枝籽粒饱满变硬、用力掐籽粒已定浆时即可收获。

    7 ? ?运输存贮

    运输工具要清洁、干燥,有防雨措施。存贮时要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防止霉变,严禁与有害、有毒、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贮。

    8 ? ?参考文献

    [1] 魏玉明,黄杰,顾娴,等.藜麦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15(12):77-80.

    [2] 李进才.藜麦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6(3):23-26.

    [3] 藜麦生物学特性及精简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9(1):8-10.

    [4] 成明锁,刘增玉,李玉春.藜麦的种植与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3(21):43.

相关文章!
  • 一株光合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

    李凌志 刘璇 刘洋 徐爱玲 宋志文摘?要:通过对海洋环境污泥进行富集培养及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光合细菌,通过16S rDNA全序列分析,结合菌株

  • 浅谈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

    谭学良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于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畜牧养殖方式由以往的分散

  • 高效苹果园的园相指标、树相指

    王田利园相及树相是苹果生产能力的最直接表现,根据生产实际观察,但凡高效的果园,园相及树相均应符合以下条件。1 园相指标1.1 园貌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