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笛吐音技巧与应用
摘? 要: 长笛是一种高音单旋律乐器,它是管乐团和乐队的左膀右臂,一般分为C调长笛(高音长笛)、G调长笛(中音长笛)以及C调低音长笛。长笛低音区声音浑厚有力,徐徐的声音仿佛诉说着古老的历史;中音区声音清脆悦耳,轻盈的声音仿佛百灵鸟在歌唱;高音区高亢尖锐,激昂的声音仿佛述说着勃勃的生机。长笛的声音多变,可塑性极强,吐音技巧的娴熟应用,能突出不同风格乐曲的表现力。
关键词: 长笛演奏;舌头技巧;吐音;吹奏方法
中图分类号: J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8)02 - 0140 - 06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8.02.018
一、 舌头的技巧运用
头的灵活性使它成为了演奏的一部分,是可以参与演奏的器官之一。在场地演奏时舌头可快速切割气流将一个普通的连音乐句阻断成为吐音乐句,使音乐富有变化性。同时它还可以作为划分乐句的标志,强调音乐的整体与部分感,影响音乐的表达、感染力,充分的掌握和应用各种吐音技能技巧,能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乐曲的风格和意境。
(一)吐音
在刚开始接触和学习长笛时,可凭借着舌头的本能吹奏出吐音。吐音,是一种应用于舌头,由演奏者运用舌头吹奏乐器的技巧。在长笛演奏中,吐音是最基础的技术。一个听上去原本有些忧愁的乐句,使用吐音后,吹奏的音乐会有些活泼欢快。这体现了吐音运用的多样性,能填充一个作品的感情色彩,让音乐不再单调,更具有艺术感。在演奏中通常会使用单吐(single tonguing)、双吐(double tonguing)、三吐(tripe? tonguing)、花舌(flower? tonguing)四种吐音演奏技法。
1. 单吐
“单吐”是长笛吐音技巧中最简单、最基础的技法,吹奏时使用舌头来切断气流,在听觉上达到断音的效果,舌尖不断重复“te”(特)、“tu”(突)以及“ti”(替)的音节。有三种不同的发音,每种单吐发音有它的优缺点,在实践应用上会有选择性地吹奏,下面具体说明。
(1)“te”(特)
“te”(特)音的特点是发音清晰,但不如“ti”(替)音轻巧,也不如“tu”(突)音有力量感。“te ”可以看作是单吐中最基本的发音,在大量的音阶、练习曲和乐曲中均有运用。如巴赫的《波罗涅菲舞曲》片断。
谱例1
在乐曲开头出现了吐音,第1小节前两拍使用单吐吹奏,第2拍上有跳音记号,所以前两拍所使用的单吐发音应不一样,第一拍的位置上有个mf 记号,没有出现其他的重音或者顿音符号,所以第一拍可以使用单吐“te”音吹奏。
(2)“tu”(突)
“tu”音在發音方面比较“重”,是单吐发音中最模糊的一种音响效果。这种“重”是吹顿音、重音的好帮手,同时也是吹跳音的大忌。如谱例2莫扎特的《回旋曲》片段。
谱例2
谱例2中第51小节,首先吹奏两个吐音,其次是 f 的力度记号,以及两个音上面的渐弱符号。第52小节前半拍情况和51小节相同,此处应使用单吐发音中的“tu”来演奏更加能够贴近作曲家写作的效果。
(3)“ti”(替)
“ti”(替)发音相对十分轻巧,特别适合曲风轻快的乐曲,但不适合吹奏“重”的单吐。如泰勒曼《小步舞曲》片段。
谱例3
这是《小步舞曲》的前4个小节,此曲为曲风欢快,是三拍子的框架结构,因此在吹奏时需考虑到三拍子特有的强弱特点。从谱面上mf / p记号以及跳音符号相结合看,这里应该使用单吐中最轻巧,发音最清楚的“ti”来吹奏。
单吐的总体优点是吐音清楚有力,颗粒感强。缺点是吹奏速度有限,当演奏快板的十六分音符时,就很难使用单吐将吐音吹奏清楚。其次,它还可以用来划分乐句,当连音线的第一个音是吐音时,可以视为一个乐句的开始。舌头的位置决定了一个吐音的质量,在吹奏单吐时要做到整个口腔的放松,甚至嘴唇放松,口腔要打开,这一点和美声唱法的口型类似,重要的是舌头的动作摆动弧度越小,动作越接近舌尖越好,舌头应该在口腔内保持中空,轻点上颚。在此基础上,运用气息,可事半功倍。在吹奏力度强劲的乐句时,常使用单吐带来的爆破感加强力度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舌头的作用被弱化,主要强调气息的断裂。除此之外,更需要注意气息的流畅性,这也是吹奏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双吐(double tonguing)
双吐,是在单吐音速度上达不到乐曲所需要求后衍生出来的技法,它的速度可以达到单吐音速度的两倍。双吐发音的方法是发出“te(特)”—“ke(可)”,也可“tu”(图)—“ku”(库)以及“ti”(替)“ki”、“di”(迪)—“gi”两个音节交替的进行。双吐由于它的速度优势,往往被演奏者用来吹快板(allrgro)或急板(presto)中集中的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甚至是六十四分音符,每一种双吐的发音都有其特点。
(1) “te-ke-te-ke”
“te-ke-te-ke”是双吐里面最常使用的发音之一,它和单吐中“te”的特点十分相似,可以看作是“te”的进阶形态。双吐演奏的乐曲中在十六分音符上加有跳音记号,如埃内斯托·柯勒的《30首高级练习曲》。
谱例4
这首练习曲是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符合使用双吐的速度要求,谱面上mf 记号说明它不需要通过双吐控制力量的变化,仅仅需要依靠腹部和气息来达到力度要求。再者,吐音上没有顿音、重音或跳音记号,说明对双吐发音没有过高要求,可考虑使用最基本的“te-ke-te-ke”来吹奏。
(2)“tu-ku-tu-ku”
“tu-ku-tu-ku”和单吐的“tu”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同时具备了单吐“tu”的特点——“重”,由于双吐速度较快,这种“重”反而变成了累赘,听觉上显得十分的模糊,尤其在快板中的连续十六分音符中尤为明显。
(3)“ti-ki-ti-ki”
“ti-ki-ti-ki”的发声在四种吐音中速度最快,这是由发音位置决定的。正是因为它的轻巧快速,使之成为长笛演奏中你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组发音,在乐曲中大量地出现。
(4)“di-gi-di-gi”
“di-gi-di-gi”和“ti-ki-ti-ki”十分相似,它的双吐速度仅次于“ti-ki-ti-ki”,而相较于“ti-ki-ti-ki”更有颗粒感,听觉上更有质感。“di-gi-di-gi”可以说是“ti-ki-ti-ki”的升级版,因此,能使用“ti-ki-ti-ki”演奏的,同样能使用“di-gi-di-gi”演奏,可形成一种断音的听觉效果,这种发音法在兼具了速度的同时更注重了音的颗粒感。
虽然双吐的速度比单吐快,但是双吐难以将吐音的颗粒性做得如同单吐一样,这是因为它所重复的“te-ke-te-ke”中只有“te”一个爆破音节。同时双吐存在着一个特定的规律,在强拍强强位的音(三拍子中的次强拍除外)需要发“te(特)”音;在弱拍弱位的音(三拍子中弱拍除外)需要发“ke(可)”音。在吹奏双吐时,舌头依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它和单吐相比较,位置要更靠近喉咙一点。在最开始练习是,应先练习发声“te—ke”的反复发声,开始手指与嘴部的配合性训练。刚开始接触双吐的演奏者不应操之过急,应用较慢的速度反复吹奏,可清楚地发出“te-ke-te-ke”的音节后再提速练习。
3. 三吐(tripe? tonguing)
三吐,一种特殊的“双吐”,它的技巧和双吐相差甚小,由双吐的“te-ke-te-ke”到三吐的“te-ke-te-te-ke-te”,速度在双吐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三吐的发音方式多样,比较常用的有“te-ke-te” “ ke-te-ke” “te-te-ke” “ke-te-ke” 等每种不同的发音方式会构成三吐在吹奏时的细微差别。
(1) “te-ke-te”
“te-ke-te”这是三吐中两大基本发音之一。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强拍强位中使用的。它的基本特点和单吐“te ”一脉相承。
(2)“ ke-te-ke”
“ ke-te-ke” 作为三吐中另一个基本发音。它和“te-ke-te”一同构成了三吐的发音,其他的发音方式都可以看作是这两种的变体。基本特点与“te-ke-te”相同,只是使用时常常用于弱拍弱位。如卡斯腾·赖内克的Sonata Undine,这首乐曲为2/4拍,第2个小节即为弱起小节且大面积片段为快板中的十六分音,每个音上都有跳音记号,因此在第1小节应使用“ ke-te-ke”进行吹奏。
谱例5
(3)“te-te-ke”
“te-te-ke”从发音中可看出适用于三个相同的音,使用“te-te-ke”可对多个相同的音起到断音以及强调区分的效果。
(4)“ke-te-ke”
“ke-te-ke”这种发音方式不如其他几种常见,使用于弱拍小节,所需要的情况与 “te-te-ke”类似,但前者为正拍使用,后者则为弱起(后半拍)使用。
三吐存在着与双吐相同的特点,强拍强位吹“te(特)”(三拍子次强拍除外,弱拍弱位吹“ke”,三拍子弱拍除外)。三吐的实用范围较前两种要窄得多,主要适用于三连音、断音的节奏型。在吹奏三吐时,舌头的位置与双吐无二都是舌尖轻点上颚里面一点,吹奏时舌头越放松,受到外界力量干预就越小,灵活性也就大大地提高。练习时将三连音带入会事半功倍,依然由慢练开始,吐音吐得越快它的颗粒性就越差,在吹奏时为了增强三吐吹奏时的颗粒性,需要在平时练习中放慢速度,慢到能够听清楚每一个吐音为准。
4. 花舌(flower? tonguing)
花舌不同于其他的吐音技巧,它主要依靠气息的推动,而舌头只起到了推动作用。可分为普通花舌、小花舌(内花舌)、大花舌(外花舌)三种。其特点是断音自然流畅,长笛花舌的技法大量应用于近现代作品中。
普通花舌,多用在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竹笛、唢呐、笙等,在这里就不做分析。小花舌(内花舌),是依靠舌根部、小舌头颤动,通过喉咙发出“he”的声音带动声音的震动,练习方法可以借助“一口水”来完成,包一口水在喉咙仰起脖子,发“he”的音节。由于小花舌是通过小舌颤动,其碎音的效果就会受到发声位置的影响,导致碎音效果不太明显,但同时也会在听觉效果上显得更加柔和。大花舌,是依靠整个舌头来震动的,练习时需发出“ter”这个音,在发音时舌头需要有意识地后翘,舌尖向后顶,在这个基础上使用气压的原理,冲击舌头。在刚开始练习时,气流往往不能推动舌头,这时就需要演奏者气沉丹田,小腹用力,用一股强而有力的气息快速的推动舌头。熟练之后轻柔的气息也能够带动舌头产生碎音。大花舌由于震动位置,其断音的效果是三种花舌中最明显的,大花舌所需的气会比普通花舌和小花舌多,这也就造成了大花舌听觉感硬挺的一面。如帕胡德的《里诺之歌》片段。
谱例6
谱例6中从第3小节开始出现术语Flatt,这就是典型的花舌的乐句,这3个小节的音区相对较高,长笛在吹奏不同音区所需要的气量是不同的,高音需要更多的气来支持,所以这一句可选择大花舌来吹奏为佳。
花舌常用于演奏近现代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多追求华丽的音色和技巧,花舌正能够显现这一方面。具体点就是花舌能够增加气量起到增加乐曲气势的作用,在一些现代作品中常常有所展现。
结 语
长笛是声音的艺术,即通过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不同,吹奏者有规律、有节奏地演奏,传递着作曲家的情感,令人对所听到的音乐产生愉快、兴奋、悲伤之感。在学习长笛的过程中无论是吐音、连音还是一些装饰音技法在练习时都应该遵循慢练原则。
◎本篇责任编辑 李姝
参考文献:
[1]冷雪峰.长笛演奏的运舌技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3).
[2]刘强.竹笛花舌音演奏技巧及其应用[J].交响,2010(2).
[3]呂井智.长笛吐音的演奏技巧[J].黄河之声,2013(6).
[4]阚蕾,朱韵.浅谈学习长笛时遇到的几个问题[J].大众文艺,2008(4).
收稿日期:2017-10-06
作者简介:徐静平(1970— ),男,硕士,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四川成都 6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