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李宝昌 郭春明 国丽荣 杨丽英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符合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本文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关键词:工作过程;开发;课程设计;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不是大学本科课程的压缩饼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单一交给学生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说的就是传授别人知识,不如传授别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如何学习,学会操作,学会与人交流,发挥团队合作的能力。因此,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领域还是学科知识体系,课程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种类型。以理论知识为学习要点,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使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很难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针对这样问题,我们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这种课程的开发是在借鉴德国先进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符合中国国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 课程开发思路
打破学科课程,打破单一的课堂化教学模式,创设一种尽可能与工作环境接近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学科课程把实践仅仅看作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是理论的附属品,并未体现工作过程。
我们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改革原有的知识学科本位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建立职业能力本位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
课程标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市政工程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按“桥梁工程的施工工序”确定工作任务,以“施工流程”为主线,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选择课程内容,并以典型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模拟施工场景,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实训实操,结合职业资格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2 课程开发目标
2.1 知识目标
通过以市政桥梁施工中的桥梁基础施工、下部结构施工、上部结构施工、桥面系与附属工程施工典型的施工任务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在施工中结合桥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管理与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桥梁施工新技术、新规范和验收资料归档要求,培养学生对市政桥梁工程进行施工及管理的能力。
2.2 职业能力目标: 能进行桥梁工程施工;能进行合理选用施工机械、施工设备;能进行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有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进行再学习的能力,以及能根据新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工程验收;具有收集整理工程资料、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监控的能力;能完成竣工验收检验工作。
2.3 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优良品质,达到胜任市政施工员工作要求。应与相关单位如科研院所,设计院广泛联系,收获最新信息,掌握现代桥梁施工发展动向。
3 课程开发内容和要求
我们对课程内容开发前,首先进行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对相关的企业(路桥集团、中铁集团)进行调查、访谈。和企业的工程师及技术员进行交流确定了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定向,就是市政工程施工的一线技术员。职业岗位为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员、测量员、安全员、质检员、试验员、造价员、监理员、资料员。本课程就市政桥梁工程施职业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能力要求,我们准确地掌握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设计5个学习情境,共有16个任务。
情境1:桥梁基础施工(桥梁工程桩基础施工方案编制,桥梁工程桩基施工实训)
情景2:下部结构施工(桥梁承台、墩身施工方案编制,桥梁工程承台施工实训)
情景3:上部结构施工(桥梁工程梁体施工方案编制)
情景4: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
情境5:竣工验收
在学习情境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每个教学单元的设计与开发。以ⅩⅩ桥梁工程钻孔桩基施工为例。设计教学内容如下。
任务1:施工前准备工作(識读施工图纸,进行技术交底)
任务2:护筒埋设、钻机就位
任务3:钻孔进尺、清孔
任务4:钢筋龙加工、安装就位
任务5:导管安装
任务6:水下混凝土施工
任务7:破除桩头验桩
任务8:桩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办法
4 实施与评价
4.1 任务实施
以ⅩⅩ桥梁工程钻孔桩基施工方案编制为例,说明其实施过程。
确定任务题目,以ⅩⅩ桥梁工程钻孔桩基施工方案编制为题目,作为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每6人一组,每组选出1名组长。小组制定工作计划,经教师及小组间评审后确定实施计划。小组进行任务实施,每名小组成员都原始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小组汇报工作成果,上交相应资料。
4.2 教学评价
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教学评价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成果、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占50%。小组工作中个人表现占30%。小组间评价占20%。
4.3 教学效果
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没位同学在学习中能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有意识地调整自我,自觉的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存在价值。加强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不仅符合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姜大源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志群编著:《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作者简介:李宝昌(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 大学本科 从事土木工程;国丽荣,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郭春明,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杨丽英,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