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改变了这个孩子
葛敏
杨逸是我校八年级6班的学生。我刚教这个班的时候,对这个女孩儿没有太深的印象。她很瘦弱,性格比较内向,上课从来看不到她举手,偶尔请她回答问题时,也是声若游丝,让你忍不住要提醒她声音大一些。
对杨逸真正有印象,是在阅读课上。我们每周有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学生可以带自己喜欢的书籍来自由阅读。每次读书时,我注意到杨逸总是选一个角落安安静静地读。她时而紧皱眉头,时而抿嘴一笑,周围的一切对她没有丝毫影响。由此,我知道了她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后来再上语文课时,我注意到在一片抢答声中,她细微的声音总是能表达独到的见解,于是我便记住了这个孩子。
我不止一次地对杨逸说:“你回答问题时,声音能不能大一些、自信一些呢?”她都是羞怯地笑笑。我跟她的家长也沟通过这个问题,他们也知道自家孩子不爱说话,却无计可施。看来,大家都觉得杨逸是一个弱弱的、不够自信的女孩儿。
可是,我没想到,她的改变如此迅速。
第一次发现杨逸的变化是在学习《再塑生命》那篇课文的时候。这篇文章是讲莎莉文老师帮助海伦·凯勒成长的故事,莎莉文老师让海伦有了不一样的生活,所以海伦把她称为再塑生命的人。我以“感恩”为切入点,由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恩的心,引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几篇与“感恩”有关的文章,如矫友田的《感恩的天空》等。我想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感恩。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生活中值得我们感恩的人和事有很多,你最想感恩的是谁?为什么?”学生们讨论起来,有的感恩父母,有的感恩老师,有的感恩同学,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这时,令人惊喜的一幕出现了,杨逸竟然举起了手,我赶忙叫起了她。她起来后,慢慢地回答道:“我最想感恩大自然。春天的时候,每次在上学的路上,我会看到小草悄悄地探出了脑袋,嗅到桃花、杏花散发出的淡淡花香。虽然这些都很平常,但它们总能让我的心情很愉悦。”杨逸的发言使听课的老师们频频颔首,同学们也不禁为她送上热烈的掌声。在她的带动下,学生们感恩的思路更开阔了,有的感恩挫折,有的感恩对手,有的感恩书籍……大家的回答异彩纷呈,成为那节课的亮点。
课后,我问杨逸:“这节课怎么主动举手了呢?”她声音低低地回答:“我喜欢‘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文章,它们总能带给我一些心灵的触动。这节课学习的几篇文章我特别喜欢,就忍不住想说说自己的见解。”她依旧显得不是很自信,但我却忍不住为她高兴起来:只要她爱读书,就一定会继续改变!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都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文章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每当谈阅读感受时,杨逸举手的次数增多了。虽然她的声音还是很小,但见解很新颖,对问题总有自己独到的感受。这些细微的变化让我越来越关注这个女孩,她很有潜力。
果然,在今年的“语文主题学习”读书竞赛活动中,她的表现让所有人为之惊叹!这项活动是学生现场抽签,抽到哪篇文章,就现场对这篇文章进行赏析,包括朗读、品析词语、分析段落、现场创作四个环节。这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平时热爱读书,对文本有自己的见解。就这些而言,杨逸是很合适的人选。但这毕竟是一个现场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得声音洪亮、大方沉稳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想到这儿,我犹豫了,到底让不让杨逸去?不去有些可惜,去了又怕她不够自信。
犹豫再三,我决定征求杨逸自己的意见。我刚说完,她就眼睛一亮,很明显,她对这项活动很有兴趣。我把要求详细介绍了一下,她抬起头,坚定地告诉我:“我想去!”
第二天上语文课的时候,我注意到杨逸专注地坐在座位上。当我提出问题时,她稍作思考,便稳稳举起了手,回答问题的声音比平常洪亮了许多。我用目光给予了赞许,同时也提出了建议。那段时间,她的进步很明显,声音越来越洪亮,也能够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她妈妈打电话高兴地说:“孩子以前见着长辈打个招呼都扭扭捏捏的,现在能主动问好了,大家都说这孩子比以前阳光了、自信了。”不仅如此,杨逸还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做详细的读书笔记。上语文课的时候,她精彩的发言常常赢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我和全班同学亲眼见证了她的变化,都替她感到高兴。
比赛那天,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我们抽到的课文是《风是很重很重的》。小高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文章,任叔瑶、彭光钰用精彩的演讲推荐了老舍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杨逸、臧歌元、张高赫精彩地解读了文本,他们还用一首短诗道出了自己对阅读的喜爱。最后,赢得了一等奖!
从此,无论是语文课,还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少不了杨逸的身影。她不再是那个柔柔弱弱、羞羞答答的小女孩,而是一个阳光开朗、自信大方的中学生了。这一切应归功于“语文主题学习”活动的帮助,是阅读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给予他们力量,让孩子们自信前行。
杨逸是我校八年级6班的学生。我刚教这个班的时候,对这个女孩儿没有太深的印象。她很瘦弱,性格比较内向,上课从来看不到她举手,偶尔请她回答问题时,也是声若游丝,让你忍不住要提醒她声音大一些。
对杨逸真正有印象,是在阅读课上。我们每周有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学生可以带自己喜欢的书籍来自由阅读。每次读书时,我注意到杨逸总是选一个角落安安静静地读。她时而紧皱眉头,时而抿嘴一笑,周围的一切对她没有丝毫影响。由此,我知道了她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后来再上语文课时,我注意到在一片抢答声中,她细微的声音总是能表达独到的见解,于是我便记住了这个孩子。
我不止一次地对杨逸说:“你回答问题时,声音能不能大一些、自信一些呢?”她都是羞怯地笑笑。我跟她的家长也沟通过这个问题,他们也知道自家孩子不爱说话,却无计可施。看来,大家都觉得杨逸是一个弱弱的、不够自信的女孩儿。
可是,我没想到,她的改变如此迅速。
第一次发现杨逸的变化是在学习《再塑生命》那篇课文的时候。这篇文章是讲莎莉文老师帮助海伦·凯勒成长的故事,莎莉文老师让海伦有了不一样的生活,所以海伦把她称为再塑生命的人。我以“感恩”为切入点,由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恩的心,引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几篇与“感恩”有关的文章,如矫友田的《感恩的天空》等。我想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感恩。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生活中值得我们感恩的人和事有很多,你最想感恩的是谁?为什么?”学生们讨论起来,有的感恩父母,有的感恩老师,有的感恩同学,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这时,令人惊喜的一幕出现了,杨逸竟然举起了手,我赶忙叫起了她。她起来后,慢慢地回答道:“我最想感恩大自然。春天的时候,每次在上学的路上,我会看到小草悄悄地探出了脑袋,嗅到桃花、杏花散发出的淡淡花香。虽然这些都很平常,但它们总能让我的心情很愉悦。”杨逸的发言使听课的老师们频频颔首,同学们也不禁为她送上热烈的掌声。在她的带动下,学生们感恩的思路更开阔了,有的感恩挫折,有的感恩对手,有的感恩书籍……大家的回答异彩纷呈,成为那节课的亮点。
课后,我问杨逸:“这节课怎么主动举手了呢?”她声音低低地回答:“我喜欢‘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文章,它们总能带给我一些心灵的触动。这节课学习的几篇文章我特别喜欢,就忍不住想说说自己的见解。”她依旧显得不是很自信,但我却忍不住为她高兴起来:只要她爱读书,就一定会继续改变!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都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文章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每当谈阅读感受时,杨逸举手的次数增多了。虽然她的声音还是很小,但见解很新颖,对问题总有自己独到的感受。这些细微的变化让我越来越关注这个女孩,她很有潜力。
果然,在今年的“语文主题学习”读书竞赛活动中,她的表现让所有人为之惊叹!这项活动是学生现场抽签,抽到哪篇文章,就现场对这篇文章进行赏析,包括朗读、品析词语、分析段落、现场创作四个环节。这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平时热爱读书,对文本有自己的见解。就这些而言,杨逸是很合适的人选。但这毕竟是一个现场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得声音洪亮、大方沉稳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想到这儿,我犹豫了,到底让不让杨逸去?不去有些可惜,去了又怕她不够自信。
犹豫再三,我决定征求杨逸自己的意见。我刚说完,她就眼睛一亮,很明显,她对这项活动很有兴趣。我把要求详细介绍了一下,她抬起头,坚定地告诉我:“我想去!”
第二天上语文课的时候,我注意到杨逸专注地坐在座位上。当我提出问题时,她稍作思考,便稳稳举起了手,回答问题的声音比平常洪亮了许多。我用目光给予了赞许,同时也提出了建议。那段时间,她的进步很明显,声音越来越洪亮,也能够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她妈妈打电话高兴地说:“孩子以前见着长辈打个招呼都扭扭捏捏的,现在能主动问好了,大家都说这孩子比以前阳光了、自信了。”不仅如此,杨逸还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做详细的读书笔记。上语文课的时候,她精彩的发言常常赢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我和全班同学亲眼见证了她的变化,都替她感到高兴。
比赛那天,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我们抽到的课文是《风是很重很重的》。小高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了文章,任叔瑶、彭光钰用精彩的演讲推荐了老舍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杨逸、臧歌元、张高赫精彩地解读了文本,他们还用一首短诗道出了自己对阅读的喜爱。最后,赢得了一等奖!
从此,无论是语文课,还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少不了杨逸的身影。她不再是那个柔柔弱弱、羞羞答答的小女孩,而是一个阳光开朗、自信大方的中学生了。这一切应归功于“语文主题学习”活动的帮助,是阅读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给予他们力量,让孩子们自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