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尝试,提升学习兴趣
倪晓兵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解概念、例题,再由学生练习的方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模仿老师的思路去做重复的练习,对知识缺少真正的理解.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探索求知、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师就要将探索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寻找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探索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科学设计,逼近新知
准备练习是学生尝试学习的开始,教师要为学生做好铺垫,为其提供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内容,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相关内容时,我先进行一个小实验: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一个角,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划配出一块与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呢?一个残缺的三角形,如何才能复原成原来的三角形?这样的准备题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如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欲望,从而提高探索新知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经验准备,要能“以旧引新”,促进旧知的迁移,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新知,从而在尝试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教者要为学生提供分数的有关练习,如让学生比较35与610、14与312的大小,再让学生猜想12与m2m、1n与5m5m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能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促进学生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多层次的准备习题,让学生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从旧知走向新知.
二、合理编制,把握难度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尝试问题.可以是复习尝试题,教师要明确教学中复习课的教学要求,通过尝试题,了解学生对本阶段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是迁移尝试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获得新知;还可以是探索尝试题,让学生从简单的实例出发,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从中习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还有引申尝试题,教师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广度、深度的尝试题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尝试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能达到一定的预期目标,问题要具有典型性,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参与.尝试题要分层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难度可以与书本例题难度相当,或稍有变化,要减少学生尝试的坡度,让学生能通过自学课本就能解决问题.尝试题要有新意,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制造悬念,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发他们对所学新知的思考.
三、自学课本,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前,教者要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的自学更有目的.学生在自学课本后能归纳出本堂课要学习的重点知识,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对后进生进行自学指导,帮助他们突破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掌握新知识,避免班级中学生存在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有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学时间放在课外,但要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了解,要了解他们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不宜直接讲解,要为学生留有讨论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在分享、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先要向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方向.可以采用同桌讨论,也可以针对复杂的内容进行前后桌讨论,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领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他们看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四、讲解难点,再次练习
有些学生虽然能完成尝试练习,但只是比葫芦画瓢,没有真正地理解知识.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困惑之处,结合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内在规律.在第一次尝试练习中,很多学生用“猜”的方法做题,没有弄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生生的讨论、教师的讲解,这些学生会对新知有所掌握;第二次尝试练习可以检查他们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能促进学生的巩固理解.教师编制尝试练习时,可以选择学生易混淆的、难度大的问题,让学生换一种方法去解决,还要针对学生在练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补充、完善,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真正理解.
总之,尝试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完成新知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尝试课堂中,学生不再依赖听与看,而是真正參与课堂进行积极地思考.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索精神,能够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