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文化保护系列工程回顾
顾永林
天津方言是津门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天津方言核心的、灵魂的、内涵的东西挖掘出来、展现出来、流传下来,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方言是指以天津旧城区为中心,包括市内六区和西青区大部分、东丽区小部分土著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天津方言区的东、南、西三面被静海方言区包围着,北部则是武清方言区,东北部接近唐山方言区,是一个“方言岛”。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中心“天津方言岛”区域居民的外迁、大杂院生活环境的消失,方言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挤压,天津方言赖以生存的土壤和得以传承的客观条件已不复存在,天津方言在年轻一代中逐渐淡化,许多淳朴、生动、幽默的老天津话已经消失。为了对原汁原味的天津方言进行抢救式记录、保存和传承,天津市档案馆启动了以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活动,并尝试性地开发了一些方言文化产品,积极发挥了文化在服务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一、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
开展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是传承文化基因、彰显精神标识的重要实践。2014年5月,天津市档案馆联合市政协文史委、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发起了“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对天津方言语音资料进行专项征集、整理,将原汁原味的天津方言语音记录下来,对天津方言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逐渐建立起体系健全、内容完善的天津方言档案资源库。
(一)天津方言语音建档过程
第一阶段,面向社会选拔天津方言发音人。为了原汁原味儿地体现老天津方言的特色,选拔普通市民参与语音建档工作。编写了《征集启事》和《方言建档工程答记者问》,通过各类媒体刊发,招募会说纯正天津话的热心市民。要求是年龄在50周岁至75周岁之间,生于天津且本人及家庭成员均生活在天津方言片(区)内,未在外地居住或工作,能说地道的天津话,语音悦耳,口齿清楚,表达流畅的老天津卫。两千多市民前来咨询和参与活动,都想为家乡方言文化传承出自己的一份力。活动期间,先后组织42场现场选拔,聘请专家组按照设定的题目进行考评,从260多名报名者中选拔了65人进入方言发音人团队。随后举办了天津方言知识讲座,提高发音人文化水平。
第二阶段,广泛收集整理天津方言语音素材。从社会各界聘请了天津方言建档专家,他们从事方言文化研究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天津方言素材,出版的《天津方言词典》收录各类词语7500多条,这些资料成为方言建档文本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市档案馆还面向社会征集有代表性、已近流失的天津方言词汇、语句、故事等,充实丰富方言建档文本库。在此基础上,针对方言语音建档的特点,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方言词汇、语句、俗语、谚语、吆喝、劳动号子、民谣、童谣、短文、杂文,作为方言建档录制内容。
第三阶段,精心录制天津方言语音档案。根据选拔出的方言发音人职业、性格和表达能力,分配录制内容。经过多轮录制培训和排练,最终进入专业录制场所,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语音录制。每段文本的录制都精益求精,往往要经历多次反复录制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最终取得真实、自然的方言语音档案。
(二)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的主要成果
通过方言语音建档工程,建立了内容较为完善、门类较为丰富的天津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一共分三期录制了200余段形式多样的方言语音档案,时长近300分钟。第一期由12位发音人和3位特邀民俗专家录制了《天津地理买卖杂字》和50首童歌童谣,第二期由34位发音人录制了38段民谣、34段俏皮话、40段俗谚、2段劳动号子、22段吆喝,第三期由20位发音人录制了反映天津地方民风民俗的场景对话文本、反映天津地方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节选等。此外,还收录了包含《天津方言词典》全部词条及例句的音频资料。全部语音档案存储于档案资源库中进行管理,视频生成高清和标清两套格式,分别用于长期保存和提供利用。
二、天津方言寻根溯源
(一)天津方言来源
关于天津方言的来源,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来自静海本地方言,是冀鲁官话到東北官话的一种过渡方言;二是认为来自山西大槐树的移民;三是认为来自明朝初期安徽北部的军事移民。为了确定天津方言的真正来源,天津的语言专家们进行了长期研究,并赴全国各地实际考察,最后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天津方言的母方言来自安徽北部平原。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天津学者李世瑜等人到江苏和安徽北部进行实地考察寻访,天津市作协也曾赴安徽调查天津方言的来源。2010年和2011年,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和语言学教授组成“天津方言寻根调研组”,基本划出了天津话的基础方言区范围:以宿州、固镇和蒙城的三角地区为中心的淮北平原地区。
(二)天津方言寻根溯源情况
2017年,在完成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的基础上,天津市档案馆联合天津电视台,前往安徽北部地区,开展了天津方言寻根溯源活动。方言寻根活动由天津市档案局领导方昀、张长林任总指挥,抽调办公室、宣传处、接收整理处、编辑研究处等相关处室组成临时工作组。多次召集电视台和专家召开联席会议,并进行实际调研和踩点,商讨工作方案,最终确定了包括专家学者、媒体记者、档案人员、方言发音人在内的采访团成员。
5月底,二十多人的天津方言寻根采访团兵分两路,前往安徽省合肥市、蚌埠市、固镇县、蒙城县、宿州市等地,围绕天津方言发音及词汇这一主题,与当地学者及原住民交流对谈,实拍当地风土民情、生活细节,着力于发现当地语音与天津方言之间的近似之处,为天津方言寻根。采访团深入到街头巷尾、田边地头,政府机关、历史古迹......采访当地史学专家、方言学者、民间艺人,两地方言发音人交流切磋,共叙亲情。在采访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六天的紧张工作,拍摄了大量高质量的素材,收集了大量的方言资料,成果丰硕。随后编辑制作的天津方言纪录片从纪实性、可视性、故事性等方面,充分展现了津皖两地方言在文化、历史、民俗等方面的关联,受到观众广泛认可。天津方言寻根溯源活动,为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既是对天津方言保护形式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一次成功的天津方言文化产品开发利用实践。
三、天津方言文化产品开发
在对天津方言进行收集保存的同时,天津市档案馆尝试对方言文化进行了开发,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发行方言明信片
为使天津方言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014年6月,天津邮政函件局与天津市档案馆合作开发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明信片项目,发行了1000套《津津有味——天津方言建档纪念》邮资明信片册。明信片上图、文、音并茂,以方言为纽带,以语言文化为线索,选取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方言歇后语,配以生动的民俗生活漫画插图,采用二维码扫描技术,让阅读者通过简单一扫便能亲耳听到原汁原味的天津方言,在展示天津民俗的同时,立体呈现了天津历史文化的魅力。
(二)天津方言发音人参与达沃斯宣传片拍摄
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届新领军者年会(2016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选用天津方言发音人作为市民代表拍摄宣传片。天津市档案馆推荐的两名天津方言发音人,用纯正的天津方言,表达了天津市民对于十三五规划的期盼、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宣传片在达沃斯论坛举办期间播放,向全球与会者展示天津人的良好形象、天津方言的魅力。
(三)天津方言的文化作品用于“十三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于2017年9月在天津市举行,相关的文化宣传中少不了天津方言元素的运用。以天津方言为主打的公益宣传片,别具匠心地以天津快板为载体,幽默、诙谐地讲述着天津这座城市的发展魅力,多维度地展示着东道主的风采,一经播出广受好评。
四、全社会掀起天津方言文化高潮
天津市档案馆开展的方言文化保护系列工程,凝聚了人心,激发广大市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提升了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召力,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价值。目前,全社会已经逐渐形成了保护和开发天津方言的热潮。
(一)津味话剧团成立
在长达两年多的方言语音建档过程中,众多天津市民尤其是发音人因方言而结缘。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大家恋恋不舍,决定成立一个天津方言话剧团,用实际行动去宣传天津方言和天津文化。在编剧兼导演郭文杰的带领下,这群平均年龄将近70岁的演员们,克服了记忆力差、表演功底薄弱、缺少场地和资金的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紧张排练中。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将一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天津方言剧《这年过的……》呈现在舞台上。演员们真挚的情感,配上地道的发音,深深打动了观众。目前该剧已经公演数场,续集正在排演中。随着剧团影响力的扩大,以反映天津抗日锄奸团历史的电影《对枪》剧组为更真实表现老天津面貌,向津味话剧团的成员们发出了拍摄邀请,目前初步拍摄已经完成。
(二)天津方言纪錄片播出
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开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发音人选拔阶段,得到天津本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先后刊发30多篇报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家媒体主动前来采访。方言建档工程的选拔和录制过程中,参与者怀着对天津方言的热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纷纷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天津电视台对其进行了全程跟踪拍摄,挖掘每位发音人背后的故事,并制作成八集专题节目《Hello天津》,在天津国际频道和天津卫视播出,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三)《天津方言词典》语音版问世
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聘请的专家们,利用自己的专长,编辑出版了《天津方言词典》语音版,为了解天津文化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语音点读版《天津方言词典》共收录了天津方言词语5300多条、天津方言俗语与谚语1100多条、天津方言歇后语800条、天津民俗文化词语200多条,收录了总计7500多个条目。该书在原《天津方言词典》文字版的基础上,通过对天津方言例句惟妙惟肖的诵读,使特有的幽默津味儿语言跃然纸上。《天津方言词典》语音版,配上点读笔,划过词典中的每一个词条及例句,就可听到真人发音的相应语音,成为可读、可听的“有声读物”。其中不少例句都来源于生活中的日常对话,读者能从中体会到天津人独有的幽默感,从而更深入了解天津民俗文化。
(四)《天津方言报》发行
2017年9月9日,经过四个月的酝酿,《天津方言报》第一期正式发行。办报目的是让更多人更广泛更深刻的了解天津话,认识方言的文化性、历史性、民俗性、精准性,同时为天津话正名。主办者主要是喜欢天津方言的专家和学者郭文杰、张显明、王和平等。市民可以在天津市内30余处发行点免费领取,同时,考虑到天津方言特点和影响范围,还在石家庄市图书馆、安徽省档案馆等外地设立了发行点。首期印刷了5000份,社会反应强烈,第二期正在编辑。
(五)天津方言协会创立
2017年,天津方言协会正式成立。作为全国第一个以研究方言、民俗为宗旨的协会,天津方言协会聚起同行,为发掘天津地方文化而努力。方言寄托着乡音、乡情、乡愁,方言协会号召民众加入共享平台,一同感受快乐生活。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是档案部门应尽的职责。把天津方言更好地传承与保护下来,让天津方言文化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是繁荣天津文化、留住城市记忆的重要课题,也是天津市档案工作者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天津方言的一系列保护和开发活动,对构建精神家园,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相信随着天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天津方言文化的未来会更辉煌。
作者单位:天津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