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雨的四季》部分语句的质疑与建议

    摘要: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一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抒情饱满,整体看是一篇美文,但仔细阅读感觉有数处语句不好理解,似乎是病句,就此斗胆提出质疑与建议。

    关键词:雨的四季;质疑;建议;病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是刘湛秋先生的《雨的四季》。文章以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细腻生动的笔触来表现“雨的四季”。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很值得学习与欣赏。

    笔者在研读与学习《雨的四季》一文时,感觉文中的部分语句的表述还不够严谨,在此斗胆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质疑与建议,也算是抛砖引玉,真切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1.第2段:“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质疑:“萌发的叶子”是静物,也是静态。而句子压缩后变成“叶子就像起伏着波浪”。这是说静态的静物在做运动?这显然不合常理,且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起来感觉有些别扭。

    建议:原句改成:“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一层起伏着的绿茵茵的波浪。”

    2.第2段:“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质疑:课本下方解释“花苞”是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按我的生活认识,大多数花苞在开放前是包裹得很紧密的,“雨水”不会轻易渗进去,也不会轻易滴下来。作者可能是感觉花苞上的雨水在花苞的映衬下很美、很娇媚,所以这样来表述。

    建议:原句改成“水珠子从花苞上滑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或“水珠子沾附在花苞上,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3.第2段:“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质疑:春雨如水雾、如丝帘,但水雾应是不透明的,丝帘也会阻挡人的视线。春雨是朦胧的,那就不能用“透明”来修饰。

    建议:原句改成“半空中似乎总挂着朦胧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4.第3段:“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质疑:头发,睫毛会有尖细的向下的一端,雨水会在此形成水滴,这可以理解。但额头是光滑的,雨水只会滑落,不会形成水滴。再说,从句子前后文对应的角度来看,“淋湿的头发”上的水滴会“挡着眼睛的视线”,“睫毛上”滴着的水把耳朵滴得“有些痒嗦嗦”的。可是事实上,“头发”上的水滴与眼睛关系不大;“睫毛”上的水滴也与耳朵没有任何关系。

    建议:原句改成“只是淋湿的睫毛、头发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5.第3段:“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质疑:讲到花朵怒放,人们自然会想到春天百花齐放蜂闹蝶飞的热闹景象。作者刘湛秋是芜湖人,芜湖在长江中下游,四季分明,这里植物的生长应合自然规律。春天的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用“争先恐后”来形容很恰当,而夏天草的长势本来就很茂盛,用“争先恐后”来形容就不恰当了,改用“蓬蓬勃勃”来形容生长状态似乎更贴切。

    建议:原句改成“果实迅速膨大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蓬蓬勃勃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6. 第3段:“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響曲。”

    质疑:前文以“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总领下文。可见,后文写的是夏雨浇灌后的景象。可这里的荷叶“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说明雨还没有下,这明显与上文矛盾。

    再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原句经压缩后变成:“荷叶铺满河面,等待雨点,和蝉声、蛙鼓奏起交响曲。”这就不好理解了。

    这三个小句子中,荷叶是主语,是施事者,后两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荷叶。荷叶可以铺满河面,可以等待雨点,但它不是一种声音状态,不能与蝉声、蛙鼓奏起交响曲。还有一种理解,就是荷叶在等待,等待什么呢?它等待雨点、蝉声、蛙鼓三种声音奏起交响曲,即等待交响曲。但句子的标点就打错了。还有一种理解,是荷叶等待雨点来击打它,“雨打荷叶的声音”和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交响曲。

    可作者在此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建议:原句与上文的句子合并。把部分语意不明的句子删去,改成“果实迅速膨大着,树叶鼓着浆汁,荷叶铺满了河面,数不清的杂草蓬蓬勃勃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7.第4段“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质疑: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几乎”表猜测,是不肯定的;“总是”则是确切的肯定 ,语意前后矛盾。

    建议:原句改成“田野上常常是金黄的太阳。”

    8.第4段“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质疑:“倾诉”一词的意思是“告诉,描述说话的动词,强调人们把内心中所有事情全部诉说,比一般说话要更彻底,特别是失恋和遇到其他挫折失败的人,往往非常需要倾诉。”而原文上一句写道:“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很显然,这种雨是让人喜爱,让人动情的“喜雨”“好雨”。

    但这里说“雨在倾诉着”,在感情色彩上看,这雨是“悲苦的雨”,不是喜雨。前后文对雨的感情色彩明显不一致。

    建议:原句改成“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呢喃着。”

    9.第4段:“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质疑:“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写得秋雨多美多有情,来得脚步轻轻,会陪伴你的夜梦,而不是惊扰你的梦。

    但“水花”给人感觉是不会轻声细语的,如水花四溅,相伴水花而来的定是猛烈的冲撞与较大声音。秋雨打在窗玻璃上能有水花,想想这雨点会小吗?声音会小吗?能有陪伴你夜梦的深情吗?

    建议:原句改成“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痕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以上是本人在备课时产生的拙见,也可能是没有理解文意时产生的无理猜想。但现在一时起意,权且斗胆提出,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徐甫有(1971- ),男,安徽省当涂县姑溪初中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分层教学策

    于雪寒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班级中,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 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诗意童

    付晓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不期而至的《中国诗词大会》撩拨起无数中国人的那颗火热的诗心,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怎么用爱、用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