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言论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探究

田莉+曾垂锐+向征+蔡政英摘 要 本文是针对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严重依赖网络的问题,从调查的实证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言行特点。通过抽样调查三峡大学在校大学生群体网络言论的倾向和对待网络言论的态度,结合统计图表加以佐证,总结得出大学生网络言行的总体特征。进而针对大学生网络言论出现偏差的程度,从高校教育、网络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言行 网络管理 教育引导
作者简介:田莉、曾垂锐,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向征、蔡政英,三峽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080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信息技术大发展时代,作为一个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网络已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成为其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互联网已然成为我们学习、娱乐、交友、聊天的重要工具,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社交的同时,伴随网络广泛传播的各类思想,所谓“事实”等内容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想态度、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这种情境下,有必要深入调查当前大学生群体网络言论的倾向和对待他人网络言论的态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总结以期更好地针对大学生网络言论偏差来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教育与管理策略,积极引导,不断规范大学生网络言论行为,有助于促进网络文明建设,构建理性、和谐的网络空间。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1.问卷设置基本情况:本次问卷均为不记名填写,共设有10个题目,涉及大学生网上发言频率、发言方式、言论倾向和对网上不当言论的态度等方面。部分题目设置多选项。
2.问卷调查实施时间:2016年11月份。
3.调查地点: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校园内。
4.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三峡大学在校大学生。
二、问卷调查结果
(一)参与调查问卷填写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分类(见图一)
通过对问卷中关于参与问卷填写学生的性别、年级分布、自身网上发言情况以及对网上言论的态度等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得出:参与调查的学生主要分布在大一至大三阶段,占抽样的86.5%,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是网上发表意见的“主力军”,也是网络言论教育引导的重点人群所在。大四学生参与网络交流的人数比例为9.2%,这可能是由于大四学生在找工作和考研深造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较少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此外,参与问卷调查的还有研究生,但人数较少,占抽样人数比例为4.3%,调查中对研究生群体不作重点分析。
(二)大学生网络言论调查分析
本文从大学生网上发言频率、网上言行的表达方式、涉及内容及产生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即时性消除了传统交流的时空障碍,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掏出手机上网看新闻、进行评论,进贴吧上论坛、发起话题、跟帖讨论、闲聊吐槽……随着上网条件的极大改善和发言方式的便利性、多样性、匿名性,大学生网上发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当前大学生正在变成或已经是“手机控”、“低头族”,不论课上课下、学习吃饭时都要时不时掏出手机瞄上一眼,可见以手机为载体的互联网已经嵌入大学生的生活。
通过对大学生网上发表言论的频率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网上发言很少的比例最大,占53.5%;排在频率第二位的是每天上网发表言论,比例为35.1%;而时刻保持网上发言的也占有8.1%;从不发表网络言论的比例为3.2%。(见表一)
从网络平台发表言论的频率分布结果来看,并不是如现实中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大学生每天甚至时刻都在抱着手机在网上发言交流。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在网上发言时持有谨慎的态度。
从大学生在网络平台的言论表达方式上来看: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能够对新闻信息、论坛跟帖等作出客观的评价,约各占1/5的大学生选择委婉表述自己的观点或对他人言论进行犀利的吐槽,而在网上进行过语言攻击的大学生比例为3.8%(见表二)。
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问题,并能保持理性参与的态度。而当大学生对于网上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犀利的“吐槽”,这不仅是显现出当前大学生的幽默天真的性格特点,而且体现出大学生面对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想要解决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自我嘲讽的轻佻态度。但依然存在极少数大学生在网上出现恶语相向、相互攻击的言论行为的现象。相关方应加强网络暴力方面的监督管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规范自身网络言论行为,杜绝网络语言攻击。
(三)大学生对网络言论的态度
在网络言论调查中,为了解当前高校大学生对待他人网络言论的态度倾向,我们具体从大学生是否有过激言论及怎样对待过激言论,是否应对网络不当言行者处以法律惩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网上没有发表过激言论并且对他人网上发表的过激言论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而对于少数大学生网上发表过激言论的行为应予以重点关注,必要时通过沟通加以情感疏导和心理干预,引导其正确认识问题,合理发声。而面对网络言论偏激行为敢于发声提醒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这也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需要从国家的层面来促进全民价值观建设和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对于高校育人来说,塑造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则需要更多投入。
三、结论
三峡大学大学生网络主体行为特征具体表现为:
在校大学生上网发言的主体是大一至大三阶段的学生,大学生网络言论行为的主流是正确、积极的,大部分学生对网上言论持客观公正立场。大学生网络言论中出现消极言行主要是:一是受个人情绪支配产生冲动、易怒,二是网络自身虚拟特性助长部分网民不负责任的行为。大学生中有少数的发表过激言论;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过激言论行为采取不予理睬态度,仅有小部分大学生能在网络上伸张正义。
四、管理对策探究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担当,使大学生的网络言行能够自我约束,个人有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网络言行的能力。主动而自觉地去做好文明网络发言的主力军。
(二)做好网络心理咨询
当前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与就业等压力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大学要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的工作,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有目标进行监测的同时,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等手段。可以通过建设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以及安排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稳抓、落实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引导工作,通过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来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网络价值观念,避免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产生网络言论行为的严重偏差。
(三)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督管理
目前,文明网络建设的瓶颈在于:对网上的各种信息、内容缺乏必要的审查过滤、质量把关与管理机制。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关于网络方面的立法也要及时跟进,及时撤除不合时宜的内容,就网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规范网络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依据。通过法律让参与各方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证网络社会秩序。对于具体的监管者来说,首先是政府主管部门应把对网络的治理纳入社会文化管理的范畴。其次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网络信息涉及社会各领域,覆盖人群极广。因此,网络建设要依靠社会各界齐抓共管才能奏效。在这方面,信息管理部门、网站设计公司、网络安全部门、文化职能部门,都要承担落实网络文化管理的责任。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探索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制定和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当前,特别是要加强“网络专职警察”的建设,强化对网页内容把关和言论筛选的工作,清源正流,保证网络空间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把对网络管理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曹丹.微时代,大学生言论行为探析.网友世界.2014(17).
[2]刘巧玲、靖小琴.大学生网络言论参与情况调查报告.科技创业月刊.2015,28(24).
[3]王俊茹、张珊珊.大学生网络言论的传播及引导.中国电子商务.2014(23).
[4]黃小乐.社会规范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言论生成和维持的心理机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5]曹志强、李飘飘、梁珍珍、姜丽.网络舆论监管与大学生言论自由关系之探析.改革与放.2017(16).
[6]张斯琪.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10).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