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木刻版画教学模式浅探
摘 要:高校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立德树人更是高校教育之本。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要做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把德育有效引入木刻版画专业教学当中来,就需要从寻找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入点和契合点出发,研究如何构建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木刻版画的教学模式,这是具有探讨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课程思政;版画教学;同向同行
高校的职责是立德树人,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的创新型人才,更应该注重对人本身德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全国高校思政会议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专业课的教学要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所以美术类专业课的教学,不但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基础,能够运用于创作的实践,更需要借助专业课教学的过程做好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入。
立德树人的实施主体在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内容上的引导,都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树立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用正确的价值导向指导创作内容和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如何在思政教育视域下进行“木刻版画技法”的思政内容融入,如何寻找“木刻版画技法”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点和契合点便尤为重要,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学生整体知识形态的构建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课程思政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要在改进中加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思政教学内容的融入使得美术类专业课的教学除专业基础理论、技法的传授外,更体现出课程中人文深度的构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结合思政教育内容的引导,使得专业课程也更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在学生学习专业内容的过程中,将思政内容通过美术专业视角逐步引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内容的基础上寻求道德共鸣。教师借助专业知识的输入,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思政教育内容,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构建正确的三观,从而做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术作品是美术学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综合达成度的直接反映。美术作品的主要作用是传达创作主体对于世间万象的感悟和理解,是创作者三观的表达,是自身对于美的认识和独特的审美描述,其本身便是一种文化输出的媒介和信息传播的产物。具有正面社会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的美术作品,不但体现出创作者本身的三觀构建和审美取向,更加能够直接影响作品观者的主观感受,使观者从绘画作品中得到一定的文化价值信息并产生审美共鸣。那么具有积极社会意义和正能量的美术作品的产出对于社会文化建设来讲就非常重要。从这一点出发,思政教育与美术类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在高校教学当中至关重要,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体系和审美取向,才能够创作出具有正面社会价值的作品,从而用作品影响更多的受众。
2 思政教育在“木刻版画技法”课程中的融入点和教学设计
“木刻版画技法”是一门技法性较强的美术专业课程,它是版画学习中重要的版种之一。版画具有间接性、复数性和传播性的特点,这也使得版画具有比其他画种更加广泛的文化辐射能力。在版画的发展史当中,存在大量的优秀作品,表现主题和作品精神内涵都体现出正确的道德导向和价值观,抑或传达出爱国主义思想和某一特定时期的文化思潮。这些作品或者版画文化运动都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内核指向较好的融入点和契合点。
木刻版画教学根据专业特点和版种特点,主要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个部分。思政教育内容与木刻版画课程的融合也分别从这两个部分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设计和引入。
首先,在理论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木刻版画的历史,通过对木刻版画历史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各个历史时期版画传世作品的欣赏和解析,尤其是对中国版画通史部分的学习,更加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木刻版画部分的相关知识。这在增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步通过这一分支内容来培养学生们的本土文化认同,树立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同时能够通过一些作品或者历史事件引入正确的三观和爱国情怀。正如鲁迅先生在《<木刻纪程>小引》中提出:“中国版画,从唐到明,有过体面的历史”。为那曾经的“体面”我们倍感文化自豪。中国古代木刻版画或技艺高超,或精美绝伦,或形式丰富,或气势磅礴,传统版画的兴起和发展高潮迭起,至明朝中国木刻版画到达顶峰。通过对中国木刻版画传统文化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热爱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真正达到文化认同的时候也是激发学生主动保护和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随着政权更迭以及诸多内因外因,中国传统木刻版画逐渐黯淡下去,这也恰逢中国历史的低潮期。但是,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新思潮的涌入,木刻版画又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并具有了新的历史使命。以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为例,木刻版画成了一种革命文化传播的工具和武器,在民主革命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和革命力量。这些教学点在专业知识输出的同时,输出了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输出了本土文化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挖掘了课程的人文内涵,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内核。
其次,实践教学部分主要分为技法讲解——草图创作——制版印刷——作品展示4个环节。思政教育的契合点主要设置在创作内容构建的引导和作品内涵输出上,即“草图创作”和“作品展示”环节。创作内容的构建当中对于表现主题和作品基调设计的引导,要紧密结合思政教育内容,作品要表现真善美和弘扬正能量,将正确的三观和文化内涵通过某一主题结合木刻版画技法进行表现,实现思政内容引导、熟练掌握技法、注重表达主题、视觉语言成熟。作品最终的呈现和集中展示是课程思政“外化”的一种形式,也是版画这门课程在思政教育当中的优势。思政教育在课上的契合点实现后,通过具有传播性的集中展览让更多的观者感受思政教育的内容,课程思政的受益范围便不局限于课上,而是辐射于更广大的群体当中,传播正确的三观和文化价值。
3 思政教育结合“木刻版画技法”课程的具体落实
第一,课程思政在高校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直接的输出主体,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具有主导作用,不断地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建设就是落实思政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师者,身正为范,以自身师德为标杆,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构建道德认同,逐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第二,课程思政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政内容为导向,以课程专业知识为基础,充分挖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点,使课程更具有吸引力,能让学生主观能动地汲取课程内容。在教学计划和实施当中,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情况,做到教学的持续改进。
第三,要在立足课堂的同时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拓展学习。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建设,使学习的方式多维化。注重学习成果的输出,将课堂学习成果以集中作品展示的法式让更多的在校学生能够感受到课程思政与版画艺术结合后产生的文化辐射效果。不仅要把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还要通过课外文化建设让思政教育影响更多课内课外的受众,深化“木刻版画技法”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德育水平和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 结语
在高校专业课美术类课程当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围绕“课程思政”的目标,在教学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紧抓德育教育建设,让学生能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2] 崔金刚,吴淑杰,李景奎.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3] 马静.思政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融入模式研究——以三峡大学《版画》课程为例[J].福建茶叶,2019.
[4]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
作者简介:张曦,硕士,内蒙古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