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多样性
梁 军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常见方式,但如何提问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只有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提问,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的重要一环。问题提得好,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还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如何做好课堂的提问呢?
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提问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二是提问没有新意或急于求成,让学生生厌;三是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容易挫伤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学的预期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了。
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呢?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对问题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课堂上,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样性的提问,才能使课堂更加形象、有效。
一个班的学生,其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并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有时甚至相差很远,而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绝大多数学生都开动脑筋这部机器,积极思考问题。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设计出一些既有简单易答的问题,又有综合性较强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子母题”。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运用,注意做到为学生铺路搭桥,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获得答案。这样做,既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减低学习兴趣,也不会使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发展,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1.提问的象征性。它是指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比较简单的问题,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注意,促使学生通过联想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学习《赤壁赋》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哪八位文学家?请说出他们的代表作。”这样,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课堂教学就会很自然地进入相应的教学情景。
2.提问的选择性。这是指问题具有不同的难度的提问。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一般来讲,“是什么类型”的问题适合提问基础薄弱的同学,“为什么类型”的问题适合提问学习能力高的同学,“怎么办类型”的问题适合学生共同讨论回答。比如,教学《荷塘月色》,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是文章的文眼,但要回答作者为什么不宁静的问题,则只有对背景和作者有更深了解的同学才能回答,至于作者怎样才能真正摆脱那种心境,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应该作为专题研究的课题由学生共同解决。
3.提问的随机性。这是指问题本身没有什么难度,但由于高中生在课堂上几乎不举手,没有提问和回答的欲望,多数只是只学不问,有问不答,消极等待老师的自问自答。教师被迫采取这种种提问方式,这个方法很多时候用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不自告奋勇时,就要教师指名了。提问的随机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提问的故意性。故意性提问是一种于无疑处故意生疑的提问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主动释疑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有时建立在教师故意出错的基础上。比如,教学《留侯论》,教师就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像张良这样的妇人为什么能辅佐刘邦定天下呢?”这样,学生会很快就指出错误:“张良是男的,原文是说其状貌如妇人女子。”接着,教师再问:”那作者苏轼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呢?”这样,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就会理解苏轼使用衬托手法的用意。
5.提问的竞争性。竞争性提问是一种在问题难度大致相同情况下,教师为使问题的答案更准确或更丰富而设计的一种激发更多学生参与的提问方式。比如,对联、仿句练习时,教师就可以或按座位,或依姓氏,或分男女,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参与到最佳答案的评比中。这样,课堂教学便会在竞争中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同时学生也会在比较中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提问的趣味性。趣味性提问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而使用的提问方式。记得有个语文老师分析一句病句: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英雄的报告。师:这是一句病句,谁替它把把脉?它病在哪里?甲生:它病在动宾搭配不当。“注视”与“报告”不能搭配。师:如何治呢?生:应把“注视”换成“倾听”。师:哦,是进行“移植手术”。这句话还有其它毛病吗?乙生:它病在重复多余。“聚精会神”和“全神贯注”是同义词不能重复使用。师:如何治呢?乙生:应把“全神贯注”删去。师:哦,明白了,需要进行“切除手术”。这里,教师巧妙的把“改病句”比作“医生看病”,并且郑重其事地运用了一些医学方面的专业术语,起到了妙趣横生的幽默效果,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由于语言的幽默,唤起了学生对语言的注意力。
课堂上,教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样性的提问,才能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梁军,广西容县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