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王业彬
摘 要: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使数學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拓展学生学习潜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给学生提供自学教材的空间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引导学生自己读懂教材,能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新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由于自学是为一个人的未来做准备,为“终身学习”进行奠基。研究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只有10%-20%。可见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更是要靠自学自练。因此教学时应提供学生自学的空间,能让学生自学的内容,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或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进行自学,然后发现不懂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新知,也学会学习。如教学“总体与个体、样本的意义”,指导学生初读时先了解总体与个体、样本的意义。再细读、讨论,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总体和个体、样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总体包含个体吗?这样学生在自学研讨中理解所学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做好课前预习的指导。其中包括自学内容、 自学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其中,学习方法包括基础知识学法和例题学法。对于例题的学习我要求学生首先阅读分析思考,能全面理解的,把例题内容写在预习本上,然后自我解答,解答后与课本答案对照有何错误,然后进行改正,或者思考例题的另外写法写在预习本上,准备课上讨论。这些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认识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自学数学的动力。
很多教师为了所谓的进度和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自学时间和空间,所以变相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原因之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师就必须给学生留足自学教材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而不是流于一种表面的形式。为了提高自学教材的质量,教师在学生自学前要做足“诗外”的功夫,也就是要给学生拟定出学习目标,任务等具体要求,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自学方法指导,之后放手让学生去学,这样做效果绝对比教师的满堂灌要好得多。我们应该知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们应该懂得放手才能放飞的道理。
二、给学生提供思维展示的空间
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训练是核心。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既是确立“学习的主人”地位的体现,也是了解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必须的环节。同时起到知识传播的作用,促使学生思维优化。如,“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教学中,可先出示一件正方体图形,然后让学生分别在练习本上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看谁画的最多,正确率最高,然后剪下图形验证自己的答案。学生就会很积极踊跃的思考,画出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这样,给学生提供思维展示的空间,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又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三、给学生创设操作实践的空间
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四、给学生提供知识应用的空间
要使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仅仅依靠课内的观察与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强化学生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醒他们留心生活中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立场与方法分析身边的事物,尽可能地把它们抽象成“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学生在家庭中的数学知识应用活动和组织,参与社会调查或实践。如教学“扇形面积计算”之后,让学生回家分别找一件扇形物体,测量所需各量,然后计算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数学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 “朝夕之功”,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在现实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最高境界上架起一座金桥,让每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让他们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