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文学特色

王霈龙
摘 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众多作品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也是被后人评价最高的作品,很多人把这部作品奉为经典,可以说在那个时期这样的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作品生动刻画了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心路历程。作者以一个高中生的角度,从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了文学特点的赏析。
关键词:《哈姆雷特》;复仇;矛盾;悲剧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将悲剧色彩贯穿了全作品,也为通篇的情节奠定了伤感的基调。《哈姆雷特》之所以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具有崇高地位,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莎士比亚在文学作品中融入了人文主义思想。作者独特的构思给作品里面的主人公赋予了人文主义思想,实现了作品人物个性多样化特点,因此不同的人看哈姆雷特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1 戏剧主题鲜明
《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年轻王子,本拥有高贵无比身份的王子,在德国留学期间,丹麦国王也就是哈姆雷特父王不幸去世,而自己的叔父篡夺了王位,并且霸占了自己的母亲。当哈姆雷特沉浸在父亲去世的悲痛中时,一天晚上父亲的亡灵托梦给哈姆雷特,父亲告诉他自己逝世的真正原因,得知消息的哈姆雷特气愤不已,决心为父亲讨回公道,从此,哈姆雷特走上了复仇之路。哈姆雷特为了父亲报仇一路上经历了很多挫折,有自己的母亲袒护仇人心里的凄凉,也有心任国王削弱自己权利的无奈感。哈姆雷特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奸人所害装疯,大臣为了试探主人公用尽了各种办法,哈姆雷特装疯也是饱受了无尽的虐待才取得了信任。哈姆雷特忍辱负重最终查出了大臣和叔父联手篡夺父位的真相,但复仇过程却是一波三折,起初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没能成功,后当又等来了恰当时机时,因为突然出了状况,导致误杀了自己心爱人的父亲,这样的错杀使得心爱的奥菲丽娅无法接受自我了断,此后奥菲丽娅哥哥也将哈姆雷特视为自己的杀父仇人。狡猾的叔父利用奥菲丽娅复仇心理,精心設计了圈套想借奥菲丽娅的手除去哈姆雷特,其实这一切都知晓的哈姆雷特还是毅然决然下定决心的同黑暗的一起灭亡。
《哈姆雷特》是一部舞台文学作品,其表现形式多样,具有综合性非常强的特点。在整部戏剧中,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作品的主线,亲情、爱情和友情是作品的脉络,彼此相互交杂而又相互独立,充分体现了该部作品极佳的表现力。
2 人物形象丰富
《哈姆雷特》中将主人公刻画成了一个既乐观善良、憎恶分明,又兼具多疑猜忌、优柔寡断复杂的人物性格,性格的矛盾成就了人物错综复杂的合理性。也正是作者塑造的人物性格复杂性,将整个社会的悲剧色彩投射了出来。
莎士比亚在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是通过哈姆雷特复仇过程中的行为以及心理活动表现出来,融情于情节是众多作品的精华所在,同样《哈姆雷特》亦是如此,惟妙惟肖的将主人公愤懑、无奈、开心等情感通过行为都有所体现。哈姆雷特目光敏锐、责任感强是新社会思潮的代表者,亦是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启蒙者,然而又有优柔寡断、过于谨慎具有时代特点性格,这也恰恰反映了当时新旧思想矛盾的对立面,也是剧情中人物错失时机情节上的合理设置。
3 语言极富感染力
莎士比亚长期在剧院工作,为他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哈姆雷特》的行文之前曾经阅读过大量的剧本,这也为他的语言创作奠定了基础。《哈姆雷特》语言穿透力很强,善于抓住行为细节,可能因为莎士比亚排过戏剧的原因,作品非常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读者很容易被其辞藻吸引。《哈姆雷特》通篇采用的是散文诗式的语言,整部戏剧还兼具了大量的明喻、隐喻、烘托、矛盾等修辞手法,在人物的表现上,既让人物之间关系相互独立,又使得兼具联系。毫无疑问,莎士比亚在语言运用方面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充分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将每个身份不一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即使是同一个哈姆雷特,这位语言大师也能运用独具匠心的笔,将装疯卖傻时的哈姆雷特和之前的哈姆雷特进行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很多写手很难突破的瓶颈,然而莎士比亚轻轻松松做到了。
4 情节跌宕起伏
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在情节方面处理的恰到好处,人物性格的多样将作品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曲折而又富有戏剧性,作者借助亲情、友情、爱情交织成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整个剧情围绕哈姆雷特同杀父仇人的国王复仇展开,又夹杂着雷欧提斯和雷丁布拉斯的复仇。剧中众多的矛盾冲突,各种人物性格也在冲突中对比显现出来,作者在打破常规将剧中的悲剧色彩有机的和喜剧结合,达到情节上的波澜,实现了作品情节中人物的升华。该部作品除了充斥着仇恨的复仇情节以外,还包括了哈姆雷特和奥菲利娅之间的不幸爱情,哈姆雷特与同伴的友情,以及朋友的背叛。剧中的场面描写非常细节,对于宫殿的华丽作者花了不少心思,给读者很开阔的视觉感。
5 人物矛盾尖锐
《哈姆雷特》里面的人物关系丰富,关系错综复杂但却富又条理,正如开篇弟弟刺杀哥哥,弟娶兄妻充分反映了人物之间交缠不清的关系,但确是以一般故事发展的情节展开的,这也是文章条理性所在。由于父亲逝世母亲又改嫁,哈姆雷特的悲愤彻底引燃了亲情的底线,哈姆雷特被彻底激怒,愤怒也为他的为了活下来鼓足勇气,在复仇面前自尊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哈姆雷特忍辱负重装傻,为彻底调查整个案件可谓煞费苦心,可就在马上要手刃仇人时候,情节大逆转自己发现啥的不是仇人,而是自己心爱人的父亲,曲折的情节总是让人不免悲凉。心爱的女人由于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于是精神崩溃自杀,哈姆雷特面对自己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全部崩塌,可谓一无所有,于是在知晓国王设下的阴谋时决心同归于尽。
作者在人物情感的矛盾上也是处理的相当得当,哈姆雷特在决定替父亲报仇时表现出嫉恶如仇,但当开始想要行动时却犹豫不决,虽然说他最终还是鼓足了勇气报仇,但正因为主人公一再的犹豫,导致错失了最佳时机,这也为哈姆雷特犯下错误有了良好的开端。此外,哈姆雷特最亲近的母亲,却改嫁给了自己的父亲的仇人,自己的母亲还百般袒护仇人,母亲的不信任,自己的懦落,情感的矛盾油然而生。哈姆雷在复仇过程中几度怀疑过自己能力,但最后因为感情全部完结了,才将自己复仇的决心坚定了下来。整部剧的中有人物自我矛盾,也有人物关系矛盾,正是这些矛盾将整部剧本的真实性凸显了出来。
6 人文主义思想浓厚
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典型的代表人物,在其众多的作品中都有体现,例如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其中《哈姆雷特》也极富人文主义思想。该部作品主人公是资产阶级青年,既拥有人文主义坚毅果敢、乐观热情的优点,也具备人文主义优柔寡断的局限性特点,这也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和向往。人文主义者显著特点善于寻求理性,敢于追求,求知欲望强烈,这也是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7 结束语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也同时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人们对人文主义的渴望的代表。该部作品在文学特点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对于我们研究文艺复新时期的文学特点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高中生学习对于里面悲剧色彩描写是值得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徐思园.浅析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文学特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者,2016,12(17):230-232.
[2]郭凤婕.从《哈姆雷特》浅析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流露[J].名作欣赏,2016,14(26):45-46.
[3]常宇星.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J].文学典鉴赏,2015,13(17):237-238.
[4]王舒.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特点[J].教育教学研究,2015,09(23):267-268.
相关文章!
  • 对房屋征收制度下加强房屋征收

    潘世萍+张静+陈楠摘要:文章基于房屋征收制度与房屋拆迁制度的比较,分析了房屋征收制度的特点及对房屋征收档案管理的新要求,梳理了房

  • “9+1”的力量

    冯春久+李超峰9月23日,秋分。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

  • 糖尿病中药片剂药茶 高效灵验

    葛一森我想誠恳地告诉糖尿病朋友,本病是完全有办法解决的,大多数患者可以康复。感恩聪慧的祖先留下的中医药瑰宝,给了我们智慧和无穷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