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下包装的生态化设计及其法律制度研究

    沈超

    

    摘要:绿色壁垒下的绿色包装强调包装的减量化、重复利用、再循环、可降解等要素,而我国目前在包装设计方面存在着材料污染、过度包装、无法回收等问题。包装设计应赋予包装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生态化理念,以经济、环保、性能、美感为设计目的,以4D1R为设计原则。在材料、结構、视觉三方面进行生态化设计。推动包装的生态化设计还应借助法律的力量,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尚存空白,因此需要在法律层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包装设计 生态 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7-0102-02

    引言

    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包装产业迎来空前繁荣。在包装产业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不容小觑。在我国,由于包装的材料、设计等方面没有严格的环保指标,致使大多数包装直接转化为垃圾,成为主要污染源。而发达国家通过法律法规严格管控包装的设计、生产、回收,在国际贸易中形成了针对商品包装的绿色壁垒,这使得出口商因为包装问题损失惨重。愈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对包装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态化将成为包装设计的主流趋势。

    一、绿色壁垒下我国包装设计现状

    (一)绿色壁垒下的绿色包装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96年实施了15014000系列标准,这一标准不仅适用于商品本身,对商品包装同样有效。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包装的影响及其设计的合理性。并对包装的循环回收、包装废弃物的整治提出规范制度,绿色包装这一概念由此产生。为响应绿色包装的浪潮,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联合国提出越来越多的贸易要求。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投入方面的不足,绿色包装的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绿色壁垒。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绿色包装指在整个包装的生命周期中,能够实现重复利用、再生利用与降解腐化,对生态环境不造成危害,减少包装的产出。为达到这一标准,包装的选材、结构、视觉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续包装的回收处理奠定基础。

    (二)我国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包装国,包装设计已形成完备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尽管如此,我国在包装设计方面依旧有种种不足。除了创意欠缺、造型平庸外,在环保层面存在着材料污染、过度包装等问题。在包装的材料选用方面,由于成本低工艺简单,含有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的塑料依旧大量应用于商品的包装。这类包装大多无法循环使用,变成垃圾后对土壤、大气、水源都会产生污染。而塑料制品又是从石油资源中提炼而成,提炼过程中还会产生污染,因此不符合节能环保的绿色要求。近几年,社会大力提倡纸质包装替代塑料包装,然而纸质包装并不意味着绝对的环保。纸的原材料是树木,大量采用纸质包装是对森林资源的攫取。而造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及粉尘都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而在结构设计方面,由于设计水品和人为需要,过度包装问题较为突出。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好面子的心理,将包装设计的越来越奢华,以至于包装的价值或地位超过了商品本身。这些奢华的包装由于无法循环使用,最终变为垃圾。近几年最为人诟病的是对月饼的过度包装。一些商家为了炒高月饼的价格,在包装上同时使用塑料、木材、丝绸、金属等材料。在视觉上运用富丽堂皇的颜色,在结构上采用大空间设计,使整个月饼盒看起来奢华大气。这种夸张的设计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却产生了极大浪费,造成环境污染。

    二、包装生态化设计的构想

    (一)生态化设计理念的含义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最早指人类生活的环境,现多指和谐、自然的事物。当生态理念用于包装设计时,其应有之义是致力于创造美好世界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包装设计。生态化设计的第一含义与当下流行的绿色设计相一致,要求在设计中做到减量化、可利用、可循环、可回收、可降解。更深层次而言,是具有自然生态元素,即由自然界创造而成的天然元素。与人为元素不同的是,自然生态元素强调顺其自然的生态化设计,在材料的选择上回归原始,以自然草木为本,不进行工业化加工。在结构设计上回归简朴,以简为美。在外观设计上回归自然,以自然色彩为主色调,给人带来生态之美。

    生态化设计的第二含义是设计中蕴含人文情怀。在绿色浪潮的推动下,绿色设计成为目前包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纯粹为了迎合4R1D原则的包装设计甚嚣尘上,陷入“绿色窠臼”,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之路。现代包装设计离不开传统,传统中含有现代设计需求的根源。生态化设计强调充分运用传统民间工艺中的手法、艺术,形成富含中华人文色彩的设计模式,使得包装设计打破现代文化科学的壁垒,成为文学、艺术、工业的结合体。

    (二)包装生态化设计的原则

    在生态化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包装设计应从经济、环保、性能、美感四方面体现生态化原则。在经济方面,包装设计应遵循4R1D中的减量化要求,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结构设计都应首先杜绝刻意的铺张浪费,避免奢侈华贵的设计风格,充分计算包装的经济价值与效益,实现商业利益扩大化。在环保方面,应遵循可回收、可循环、可降解、再利用的标准,这些标准对于包装生产的技术和成本提出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包装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包装的用途与商品本身的价值,使商品与包装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在性能方面,包装最核心的作用是保护商品。在包装设计中,应结合商品自身属性,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包装与商品之间的空间以及包装材料的选用,实现包装功能最大化。在美感方面,应结合我国的传统艺术,扎根于人文土壤。无论是书法艺术、国画艺术还是雕刻艺术,都可应用于包装的外观设计,给人以亲切之感,营造含蓄雅致之美与艺术人文气息。突破包装给人带来的刻板印象,从另—方面塑造商品文化。

    (三)包装生态化设计的策略

    包装的生态化设计,应从材料、结构、美感三方面进行考量。在材料的选择方面,我国生态环境材料研究战略研讨会明确了生态材料的定义,即良好的环境协调性与使用性能,较高的资源回收率,同时污染较少的材料。从性能角度看,包装材料应对商品本身起到基本的保护作用,对于食品包装而言,材料应具有防潮、防水、隔热密封等功能,使商品安全到达消费者手中。而从环保角度看,材料应尽可能从大自然中汲取。例如我国传统食品粽子的包装,基本使用箬叶、竹叶或芦苇作为材料。不仅节约了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产生污染,而且使粽子更加香醇可口,透出古朴气息。如果难以直接使用自然材料,也应在材料的选择上做到可降解、可回收。对于塑料类包装,可降解聚酯材料比聚乙烯等更符合生态化设计要求。这种材料可以重复使用,并在丢弃后自然降解。

    在结构设计方面,应在保证包装基本功能与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减量化。包装的形状有球形、方形、圆柱形、锥形,在同等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圆锥形的表面积最大。由于包装方便、易于摆放等因素,市面上应用最多的是长方体包装。但对于小型产品的内包装,采用圆柱体将比长方体节省6%的材料。除了减量化要求外,包装的结构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实现使用、运输的便携性与多功能性。例如雀巢咖啡的包装,除了起到包裹咖啡的作用,包装袋还可以搅拌咖啡,并当作吸管,这种结构设计可谓一举多得。

    在美感设计方面,包装应脱离无趣、呆板的风格,充分挖掘人文元素,将品牌文化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着重体现在包装的外观上。以2007年洋河封坛酒的包装为例。其外盒以棕黄为主色调,配之以蓝金相间的商标图案,简约古朴又不失典雅大方。而其酒坛则以古代三羊罍为模型,传承了千年积淀的酒文化。酒坛以渐变蓝为主色调,呈现海天一色的景致。而坛底则辅以棕色,暗含炎黄大地之意。整个酒坛在颜色搭配上独具匠心,富含文化气息(图1)。

    三、发展生态包装的法律对策

    发展生态包装,除了进行生态化设计,還要将这些设计付诸于实际。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这些生态化设计将难以应用于包装生产之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发达国家大规模制定绿色包装法规,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已形成完备的规制体系。以德国法为例,德国在上世纪颁布实施了包括《德国包装法令》《废物回收与处理法案》《包装及包装废弃物指南》等多部包装法规文件。除了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有义务回收包装外,还独创了绿色标签制度,商品包装上应贴有政府规定的绿色标签。随着包装的回收难度以及污染程度的增加,绿色标签的使用费用也随之提高。这种绿色标签制度通过经济压力促使企业关注包装的生态化设计问题,同时为社会环保提供资金支持。

    相比之下,我国的包装立法停滞不前,放任了过度包装、包装污染等问题的蔓延。依靠道德与政策的约束难以推动生态化包装的发展与普及,最终还是需要法律加以规制。包装立法应当以4R1D为指导原则,将保护生态作为第一要义。在包装设计上应保证包装材料不对环境或人体造成危害,同时进行减量化设计,将包装材料的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包装生产上,同样要求生态化操作。由包装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对包装进行绿色评价,对不达标的生产者进行整改取缔。在包装的回收与销毁上,应明确生产者与销售者的回收义务,实行生产回收一体制,并由物资部门进行监督。对于不可回收需要及时销毁的包装,由物资部门对包装废弃物进行销毁分类,决定其销毁方式。

    综上所述,国家应通过法律明确各部门、设计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权利、义务、责任,形成长效的监督处理机制,将维护生态环境的压力分担于包装设计、生产、使用的参与者,才能最有力地推动包装的生态化发展。

相关文章!
  • 区域重力异常值的交叉点平差实

    (上海市测绘院 上海 200129)<br />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两种不同的交叉点平差计算方法,从原理上说明了具体的计算流程,并结合具体的实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基于Petri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

    万铮摘 要: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智能交通的应用前景广阔。文章提出一种基于Petri网建模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其特点是局部控制、共同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