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茶文化产业如何传承

    摘要:中华书法是一门内涵丰厚、形式独特的写字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发展至今。它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新时代需要形成书法文化传承、书法文化发展和书法文化产业化。中国茶文化形式多样,精神文化底蕴深厚,通过了解茶文化传承历史到茶文化的发展演变,进一步探讨茶文化的产业前景。书法和茶文化皆为华夏文明的特殊符号,新时代亟待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书法;茶;文化;传承;产业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有书法、诗词歌赋、水墨山水和茶文化,其中书法和茶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精髓。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形态存在已经几千年了,经历了沧海桑田,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书法这个艺术门类无论在什么时候,它都以顽强姿势挺立着、发展着,并日趋完美。从殷商的甲骨文、金文,到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直至唐代的鼎盛,书法一直都展现着民族的特性和风姿绰约的生命特质。历史的长河中也出现了无数的书法大家、书法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们留下了一段段佳话、一篇篇流芳百世的佳作,使得书法在人类文明的史志上锦上添花、开花结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书法作为人类文明“精、气、神”的活化石跟随历史的车轮驶到今天,她的艺术形态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今天它已慢慢地剥离掉身上的贵族习气和附庸风雅的毛病,更趋平民化的同时也就更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书法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发展,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证明了人类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普遍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社會生产力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书法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提高和发展高度,它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精、气、神。书法艺术就是一种浓缩于笔端和游走于宣纸的中华文化,是精神文明和文化艺术冠顶的一道绚丽光环。书法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门剖析未来文化产业走向的学科。

    书法文化艺术传承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如何传承和发展,尤其在大文化背景下如何成就书法产业,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和践行的任务。现代社会影响到书法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涉及书法传统和现代之间、书法教育和发展之间、书法收藏和交易之间。如何传承、发展、产业化,就要解决三者之间的关系,让中华书法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书法文化传统是现代的基础,而现代是传统的升华,善于自否和乐于更新才是现代书法产业传承的根源。传承和发扬书法文化产业,我们的汉字书写方式和方法已经根深蒂固,传统需要继承,也需要模仿学习,多种多样的书法字帖可以临摹,传统的书法经过历史的提炼和锤打,完全适用于我们现在的书法教育,无论是熟知的书法大家还是现在的书法新秀,都离不开临帖的过程。帖就是传统,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不断地临习古帖的同时才会提高自己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大脑的悟性,这是我们书法传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书法爱好者为了自己的爱好,为了自己精神世界的丰满,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标,而且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的、枯乏的。为了传承和发展现代书法产业,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学习和吸收传统精华,还需运用现代手法,才能创造出好的书法作品。书法产业的发展和未来,要在大量地传承吸收和学习传统的精华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保证现代书法产业健康发展。

    书法教育和时代发展是彼此交融的,书法的普及教育应该从小学生开始,学校应该大力发展和普及学校的书法教育,给予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现代社会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书法产业的形成需要时代背景更需要教育背景,在良好和成熟的教育背景下才能有书法、美术、音乐等产业的繁荣,才能更有利于书法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学生把琴、棋、书、画、德育、美学、体育、孝道融入社会实践中,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才会有质的提高,整体社会素质文化素质都将得到全面提升,这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尊重和保护,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书法产业才能顺理成章的发展。

    书法作品的收藏和交易广受社会推崇,是书法产业未来发展壮大的路径之一。目前的书法收藏市场机制不太完善,有些价格虚高,随着市场发展,期待回归到合理的价位和大众生活,使普罗大众都能因喜欢而买得起,从而促进书法作品的收藏、传播和产业发展,当然这需要规矩的形成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书法交易市场随着时代发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书画市场经历了1992年、2003年、2009年三个高潮和之后的三个调整期,其特点是三高潮期书画价格分别以百万元、千万元、亿元作为标志,市场价格在不断攀升,高潮迭起。书法作品形势好转的另一标志是当代书画名家的价位也在逐渐得到恢复,激励一批书画家新锐登上市场的舞台,他们的作品有思想、有内涵、有笔墨、有时代特点且作品价位很接地气,而被一些有新意识的收藏家青睐。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国家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书法藏品的市场价值将随着时间不断增值,具有投资保值功能,这是树立正确书法市场观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树立正确书法市场观的核心所在。

    跟书法一样,茶也是中国民族的文化符号,并且被融合贯穿到众多书法作品中,共同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长和文化价值。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茶最初起源于中国,并传播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产茶叶和饮茶的习惯。茶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饮,追溯历史悠久,茶叶是被炎帝神农发现的,为人们所熟知是在鲁周公时期(周朝),兴起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后来经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发展至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媲美咖啡和可可。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几乎贯穿了华夏民族上千年历史。同时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茶在历代书法作品中屡屡提起,并有众多精彩的经典描述,书法大家中也多是喜茶爱茶之人,可见,书法与茶是同根同源、密不可分。

    茶文化备受历代书法名人喜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东汉华佗在《食经》中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其中描述“苦茶久食,益意思”体现了茶叶有提神醒脑的医学价值。西汉茶叶已经出现区域的大量种植,比如将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时期已出现茶叶制作工艺的文学著作,比如魏代《广雅》中描述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做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与人们的生活日益紧密,并逐渐与人文科学融合形成中国茶文化。随着文人饮茶之风兴起,涌现出了大量有关茶的诗词歌赋,茶逐渐脱离物质形态,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唐代是茶文化的繁荣鼎盛时期,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说的是唐代茶学家陆羽,尊为“茶圣”。陆羽的《茶经》将茶文化发展推到新的历史高度,《茶经》其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了中国茶道精神。自唐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主要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茶经》是个里程碑,因为经过历代对茶文化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特别是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多姿多彩,若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若有客来,要敬“元宝茶”,若订婚时要“下茶”,若结婚时要“定茶”,若同房时要“合茶”。因为民间斗茶风气昌盛,这也间接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明、清时期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书法作品中出现了很多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随着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各有千秋,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也是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讲究“至精至美”之境,在人文精神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通过饮茶、体会饮茶过程,追求精神上的愉快,达到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为一体的至高境界。到清朝时,茶叶进出口已成一种专门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茶产量的增长、茶物质的丰富,茶文化的发展更加迅速,为我国茶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涌现了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茶文化的繁荣发展,全国各地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弘扬中国茶文化,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也隆重举办,吸引了世界各地来宾,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展用茶叶与全国及世界各地对话,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传承方法以倡导茶为国饮为基础,构建社会和谐功能。茶作为现代社会三大饮料之一,更适宜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利于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社会氛围。普及茶文化、传授茶艺术、举办茶讲座、介紹茶知识、开办茶学校,培养茶艺师是茶文化传承、茶产业发扬的重要举措。现代城市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通过把茶馆业打造成为文化地标,不但能提高人们生活乐趣,还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茶馆也是文化产业支点,爱茶人不仅能够在茶馆中品尝到不同风味的茗饮,而且在饮茶的过程中,还能欣赏书法等文化艺术。比如在茶产地建设茶文化村,建造清幽的生态环境,邀请世界各地的爱茶人和旅游者买茶、饮茶、休闲,创作书法艺术作品及挖掘茶文化内涵。保护茶文化遗址,打造茶文化旅游区,沉积自己地方的茶文化,珍惜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使中国茶文化传承和升华。

    茶文化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世界主要各地已广泛接受了茶饮料,茶叶的发展又将迎来一个发展机遇,除了传统茶品得到了推崇,我们还可以发现各种茶叶的衍生品,比如茶饮料、茶食品、速溶茶、茶牙膏等琳琅满目,这些日用品也是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目前茶叶产业已在我国呈蓬勃发展之势,甚至已成为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当前具备较大优势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当下绿色生态价值的体现。

    综观今日改革开放之中国,中国人民逐渐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站在这个时代发展的风浪口,书法和茶叶作为中国文明的特殊符号,蕴含深厚的华夏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国家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共同推动下,书法和茶文化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我们应专注机遇大力发展相关产业,诠释好它新时代的意义,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欣.传统茶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J].福建茶叶,2018,(7).

    [2]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J].2016,(4).

    [3]张斌世,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美与时代(中),2020(6).

    [4]唐田田,书法教育应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创新[J].教育艺术,2016(12).

    作者简介

    魏羽秀,女,专业:音乐表演(本科)、软件工程(硕士)

相关文章!
  • 数字博物馆的产业化创新路径研

    摘要:数字博物馆能够整合和展现大量的文化资源,充分带动文化的传承、传播和互动;研究数字博物馆的产业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将对保护文化

  • 数字媒体技术在西府皮影动画中

    赵丽 时娟摘要:陕西西府的皮影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西府皮影在发展的过程中饱受时代思想文化的束缚,随着现代科技

  • 阐释学视角下文学翻译的可译性

    王梦涵摘要:文学翻译的阐释学视野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文学翻译的性质、翻译过程中的障碍,译者的地位及其复杂的阐释过程,从一个新的角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