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电影叙事学解读

蒋茜茜
【摘 要】改编自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的3D版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于2013年8月30日在中国上映,导演巴兹·鲁赫曼将最擅长的华丽视效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强大的演员阵容,精致的服装造型,奢靡的建筑场景,打造了好莱坞历史上“最华丽的3D爱情巨制”。本文运用电影叙事学理论对该部影片进行解读,从叙事技巧、人物塑造、隐喻象征等角度剖析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叙事技巧 人物塑造 隐喻象征
改编自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的3D版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于2013年8月30日在中国上映,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瑞·穆里根、托比·马奎尔等主演。导演巴兹·鲁赫曼将最擅长的华丽视效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强大的演员阵容,精致的服装造型,奢靡的建筑场景,打造了好莱坞历史上“最华丽的3D爱情巨制”。
《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纽约长岛上层社会富人的奢华生活,讲述了盖茨比这个白手起家的普通男人,通过种种努力发家致富,试图重新赢回出身于上层社会黛西的爱,却最终命丧黄泉、爱情破灭的故事,以盖茨比的悲剧反映了“美国梦”的幻灭。导演巴兹·鲁赫曼通过声画语言的刻画,较为完美地将小说叙事向电影叙事做了转换,呈现给观众一场华美中带着悲怆的视觉盛宴。
电影叙事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逐渐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它借用文学叙事学的概念和方法,以结构主义和普洛普理论作为基础,强调对影片的叙事结构进行内在性和抽象性的研究。①电影文本包含影像、对白、音乐、色彩等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所以电影叙事学主要涉及影片情节安排、行动动机、人物性格、审美特性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基于电影叙事学理论,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做一次解读。
一、叙事技巧:多元叙事的聚焦运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运用了倒叙、回顾式叙事、插叙等多种叙事手法,交错运用的叙事手法使这部作品彰显出独特的魅力。从时间角度来说,该部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回忆的形式讲述故事的始末。在具体的故事推进过程中,影片讲述者的话语又作为插叙不断出现,现实与过去不断交织,让观众产生时空交错感,也让受众在不断反复的讲述中领悟影片的主题,强化对影片内涵的认识,形成独特而强烈的艺术效果。
1、《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结构
影片故事的讲述者是尼克·卡罗维,他既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尼克是男主人公盖茨比的近邻,同时又是盖茨比旧恋人黛西的表哥,还与黛茜的丈夫汤姆曾是耶鲁校友。故事以尼克的自叙展开,通过他与医生的交流引出故事的主人公盖茨比,再以回忆的形式开始故事的讲述。而后情节的展开便以讲述者尼克了解事件的先后为顺序,穿插着现实中尼克与医生的交谈,医生建议尼克将整个故事写下来,于是便正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而尼克也成为了这个故事的“执笔者”。
影片主人公盖茨比直到29分52秒才正式登场,而在此之前尼克对盖茨比的认识和叙述一直都处于各种谣言之中,盖茨比就像一个影子一样无处不在,却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道听途说的虚幻给盖茨比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去想象盖茨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尼克在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过程中,把过去盖茨比与黛西相恋的情节又通过人物的讲述加以呈现,过去与现在在电影里不断交错,却浑然一体,整个叙事打破传统,呈现非线性的特征,使故事内容、影像画面丰富起来,整部影片充满张力。而有关盖茨比的真实身世与经历直到他死后才被揭示出来,更加加深了各个故事的悲剧色彩,也提升了整部影片的主题思想。
2、尼克·卡罗维的“内聚焦”
尼克·卡罗维是整部影片类似线索式的串联人物,他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又兼具见证者的特殊身份。影片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回顾式叙述,尼克在很多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有力的推动者。尼克就像一个全能的视点,洞知整个故事和每个细节,亲身经历的情节设置使整个故事真实可信,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犹如亲身经历一般。
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尼克的叙述与第一人称的体验互相交织,在讲述者与参与者的身份之间自由地转换着,使整部影片的叙事更加紧凑,也更增添了影片的内在张力,实现了尼克·卡罗维对影片的“内聚焦”。
二、人物塑造:个性鲜明的银幕形象
1、盖茨比:执着的追梦者
盖茨比作为这部影片的主人公,较为完美地展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的主流形象。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白手起家,靠精明的头脑、坚韧的意志成功打拼,摆脱了自己贫穷的出身,成为了当时美国中产阶级少数“成功者”的典型代表。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挽回黛西的爱情,同时也渴望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和肯定。“美国精神”在盖茨比身上熠熠闪光,他的执着既成就了他的成功,也导致了他最终的死于非命。
而现实生活中的黛西却早已不是盖茨比梦想中的那个女神了,她生于上层社会,早已被上层社会的金钱、名利等各种因素所束缚,她难以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思想上,她与盖茨比已经存在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盖茨比却一直忽视这一点,执意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黛西,导致了梦想一步步幻灭,注定最终的悲剧收场。
2、尼克:重生的旁观者
尼克作为整个故事的参与者与讲述者,他是唯一一个完整见证盖茨比繁华与衰败的人物。虽然作为一个旁观者,他却在与盖茨比的认识、交往的过程中,迅速重组着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出身于中西部的尼克为了追求财富和成功来到纽约,重遇汤姆和黛西,结识富豪盖茨比,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成为一个成功者。有关盖茨比的身世以及此后发生的故事都是在尼克的见证下进行的,他虽参与其中,却更像一个旁观者,冷静地观看着这一切,思考着所有一切的对与错。盖茨比死后,尼克张罗了他的葬礼,却成为唯一关心盖茨比的人。尼克看清了所谓上流社会的残酷与人性的无情,也因此对纽约产生无尽的失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尼克是另一个“盖茨比”,同样带着“美国精神”来到纽约寻梦。所幸的是,尼克目睹盖茨比的悲惨命运之后,他认清了现实的残酷与无情,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重新的审视,获得了重生。
3、黛西:自私的世俗女
黛西曾经是盖茨比梦中的女神,是他一辈子努力积聚财富、获得成功的最终梦想。但是黛西始终只是一个普通女人,她没有办法抵御原有生活圈子的诱惑,她身上固有的品质决定了她不会冒险和盖茨比共度难关。因此,她选择了背叛,背叛了盖茨比,背弃了她自己最初的梦想。
4、汤姆:冷漠的伪绅士
汤姆·布坎南是黛西的丈夫,是冷漠的伪绅士。他出生于上流社会,继承了父辈的巨额财富和高贵的社会地位,却讨厌别人提及自己曾是一名体育明星。他不爱任何人,只爱自己,自负、虚伪、冷血,放荡生活,认为金钱可以掌控一切。虽然他自己也有外遇,但却无法忍受妻子的不忠,立即转变为一个道德的捍卫者。而在黛西撞死茉特尔之后,冷血的他便顺水推舟,利用车祸向盖茨比报复,也趁机让黛西离开盖茨比。他的话语让乔治·威尔逊相信盖茨比就是他的妻子茉特尔的情人,是撞死茉特尔的凶手,乔治便恼羞成怒枪杀了盖茨比。
三、隐喻象征:多重意象的集中运用
1、绿灯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绿灯,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代表着生机和希望,而灯光能够带来光明,因此“绿灯”在该影片中就具有梦想和希望的象征意义。
在故事叙述中,“绿灯”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尼克晚上回家,看见盖茨比在月光下注视着黛西家码头上的那盏绿灯。这盏绿灯因与黛西联系在一起,所以对盖茨比有着特殊的意义。自从认识黛西,盖茨比就有一个梦,那就是娶到黛西——美色和财富的象征。后来黛西嫁给了汤姆,但盖茨比坚信,只要他赚到足够的钱,他一定能夺回黛西。所以,那盏绿灯是盖茨比心中的梦想和希望。第二次提到“绿灯”,是盖茨比和黛西在尼克家相会后,盖茨比邀请黛西到他的豪华住宅参观,黛西被盖茨比的财富深深吸引,激动得哭了。盖茨比以为他长达五年的梦想已经实现,对黛西谈起了她家码头上的那盏绿灯:“如果没雾的话,我们就能看见河湾对岸你的家。你家码头上有盏绿灯整夜都在闪烁。”对盖茨比来说,这时黛西已近在咫尺,他以为那盏绿灯代表的梦想已成现实。第三次提到这盏绿灯,是在盖茨比死后,尼克想到盖茨比和那盏绿灯。盖茨比一生执著追求一个梦,为这个梦艰苦奋斗,却不知这是一个注定要破灭的梦。但另一方面,盖茨比对自己的梦坚信不疑,并付出毕生精力去实现梦想的精神是可取的,是那个时代所缺乏的和所赞赏的。“绿灯”这一意象很好地确立了整部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旗帜的作用。
2、灰谷
影片中描绘了位于“西卵村”和纽约之间的“某个荒凉地带”,被称之为“灰谷”,这是一处工业废渣和煤灰的倾倒地,灰烬堆得像麦垛和小山一样高,这里的房屋、烟囱、烟囱上冒的烟、人、过路的汽车全是灰色的。这片“灰谷”是一个倾倒工业垃圾的荒凉地方,在这片“灰谷”的上空矗立着画有艾克伯格医生一双大眼睛的巨幅广告,这双大眼睛以怜悯的目光注视着“灰谷”。因为这里的人们缺乏信仰,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享受,道德沦丧,生活无目的,精神空虚,它见证着所有悲剧的发生,因此可以说“灰谷”是一座精神废墟。
结语
电影是叙事的艺术,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叙事形式和结构传统。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隐喻象征的集中运用为自己在繁多的电影中找到了一个位置。打破常规叙事方式,勇于尝试新的拍摄手法,这些都是值得我国电影界学习的。也期望在日后的探索中,可以产生更多的佳片,丰富电影理论的研究,促进世界电影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②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③李显杰:《电影叙事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④让·米特里 著,崔君衍 译:《电影美学与心理学》[J].《世界电影》,1988(3)
⑤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作者: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电视文学节目的特质

    孙武军<br />
    一<br />
    在电视领域中,电视文学节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节目类型,似乎有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概念涵盖着它,又有“电视散文

  • 审读书稿过程中要甄别知识性错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在多年审读书稿过程中积累的8类隐性知识性错误实例,逐一剖析问题产生的缘由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希望能发挥抛砖引

  • 客观性原则下网络热点事件“标

    【摘要】近些年,新闻传播“标签化”现象明显,造成很多传播偏向,尤其在网络热点事件中“标签化”传播成为显要特征。这种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