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温州“老鞋匠”对话:制造者必须的“工匠精神”
一位是金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诸建勇;一位是做了20多年来料加工的制鞋师傅——文成縣巨鑫鞋业有限公司郭成。温州制鞋“江湖”多传奇,两位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师傅”,聚在一起聊什么?答案4个字:工匠精神。
从“制造”到“质造”振兴实体经济
诸建勇说:“在我们6000人员工大会上,强调的是工匠精神。在消费转型升级的经济新常态下,低质、低价的传统制造越来越难以在市场立足,市场需求只会拥抱高质、高端的‘质造。企业不必一定求规模,但必须寻找自身的独到之处。日本制造秘诀之一就在工匠精神的传承。我们要学习不忘初心,也要学习日本企业的匠心。”
“需要工匠精神的,不仅是大企业,我们这些从事来料加工的小作坊、小企业,只要有工匠情怀,一样能成为‘小而美的企业。日本不少企业规模并不大,很多甚至像我们的来料加工点一样‘蜗居于民房之间,但产品出众,企业存在了上百年。”他认为小企业小作坊也可以高大上,无论大小,工匠精神都应该成为企业的生存态度,应该代代相传。”郭成说。
从“工人”到“匠人”培养技能型人才
“真正好的工匠,培养很难,流失很快。”郭成话锋一转,打造一支真正有工匠精神的队伍并非易事。郭成说,过去文成从事来料加工的,大多是下山脱贫的妇女,92岁的老奶奶还在做鞋面赚钱。“小而美”的企业急需年轻人的工匠精神。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工人、工匠。
现状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远比对研发人才的需求大。现在的矛盾是,很多企业很难招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而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却存在就业危机。加大力度培养技能型人才,更能促进公平就业机会。
从“匠心”到“匠魂”打造核心竞争力
“我们公司有一支赴德考察团年前就要出发了,这趟的目的就是学习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宁波欧琳集团董事长徐剑光进一步强调了要培养企业家的工匠精神。徐剑光认为,消费者组团去日本、欧洲扫货,中国百年企业屈指可数,一些实体企业醉心于资本运作、炒概念赚快钱。
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利做了几十年实业,他认为,企业具备工匠精神,就跟一个人需要符合健康标准一样,这样企业才能保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魅力。不过,相比木匠、铁匠等传统工匠,现代工匠内涵更广泛,比如智能化、物联网等现代化手段进入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环节后,现代的生产方式和手艺工匠结合后,才是合格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