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技能创效潜力 塑造一专多能职工队伍
胡晓沛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184-02
摘 要 企无人则止,人是企业的根本和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现代企业活动中最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全员素质的提升,储备一专多能的职工队伍不仅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更是在国家改革发展进程中勇挑重担的必然途径。2017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強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关键词 技能提升 职工培训 企业创效
对于运行多年大型企业,管理方式日趋平稳,企业文化基本定型,工人岗位操作水平基本达到标准要求,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工人队伍综合素质,储备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工人队伍,深挖技能、创效潜能都进入了一个“疲劳期”:
一是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方向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式也从粗放型不断向精细化推进,企业发展要想跟上步伐,在行业中勇立潮头就不得不深挖潜能,在管理上有所突破以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
二是原有的大型企业的生存思维在阻碍企业内涵式发展。岗位工作已经被“奴化”,职工无法从本职工作中体会到工作价值,企业文化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企业高管频繁更换,管理方式无法递进式传导,停滞在形式化、口号化、文件化,直接带给职工发展颓势的感受,缺乏岗位创新的动力。
三是技能培训不受重视,与实际需求脱节。企业在突破式发展的进程中往往只关注业绩,对于职工技能提升或职工培训不太重视,认为跟不上岗位需求是职工自己的事情,是岗位在淘汰职工,偶尔开展的培训也是走马观花、草草收场,甚至是与岗位需求联系不到一起,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职工队伍素质难有提升。
四是技术人才流动大,培训成功即另谋高就。技术人才无论何时都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但技术人才通常都是在不断实践磨练中成长起来的,在达不到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会向往技能提升,渴望培训,一旦成长成熟后,或选择跳槽,或要求加薪,或要求更换岗位,都是难以避免的,企业领导认为与其如此不如不搞培训,聘请一些技术力量,殊不知即浪费了职工提升技能机会,也让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笔者认为,应始终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全面推进理念、内容、方式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推行“一专多能”的培训思路,围绕发展所需开展培训工作,将劳模精神写入企业文化,注重岗位技术提升,以培养工匠人才为己任,倡导由大变强的时代理念,让职工在岗位上创业,增强职工的荣誉感、获得感,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一、提升认识,按需培训,做实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企业提高重视程度,从管理层开始就要坚持“培训强管理,培训出效益,培训固人才”的理念,对培训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坚持好的做法,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把培训工作与安全生产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在各专业、部门负责人中倡导“职工不学习、管理者有责任”的观念,摒弃“培训影响生产”的错误认识,明确责任和目标,发挥能动性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学习、抓培训;在职工中树立“培训不是负担,培训是成长”的思想,鼓励职工在岗位升级、专业晋级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职工对培训的认可度。
二是全员参与、营造氛围。管理层坚持带头学习、带头授课,各职能部室按专业做好培训指导、参训,督导培训任务的落实。按照“学什么、怎么学、提高什么、解决什么”的原则,制定学习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切忌培训计划一大堆,执行落实无内容。计划只是条目式引导,要想见到效果就需要激发学习主动性,让大家看到缺什么,未来需要什么,以点带面打通学习渠道,解放认知思想。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各专业负责人上讲台等方式,营造全员参与的热烈氛围。
三是上下联动、精准发力。针对企业、专业、班组三个层面,构建起三级网络培训模式。企业级培训重点关注系统性的普训和轮训,主要开展职工安全复训、技术比武、危化品应急预案演练和外出学习等活动。专业级重点关注岗前培训、技术改造、新工艺的应用等方面,主要开展导师带徒、工艺知识学习,安全知识学习;班组培训主要利用班前班后等空余时间学习设备操作、维护和保养知识,开展“每周一题”、岗位实操训练等微课堂。依托“安全大课”、“支部书记素质提升培训班”、“工匠讲堂”等平台,检验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让管理人员成为“行家里手”,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工匠人物”、职工成为“岗位能手”。
二、创新形式、丰富内涵,多措并举提升培训效果
一是在岗位操作培训上求创新。全力推行“岗位知识更新工程”,在开展“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活动基础上,组织职工开展“岗位描述”活动。聘请专家讲授理论知识,邀请技术能手讲解设备原理,开启“理论+实践”、“讲台+现场”的岗位实操训练模式,通过“岗位现状分析—梳理设备操作流程—模拟突发情况—现场应急处理”的过程撰写岗位行为记录,对岗位进行再认识、再了解,通过全新的教授方式让岗位培训焕然一新,颠覆传统培训方式,提高职工的接受度和参与度,进一步规范岗位行为,提升职工岗位操作水平。
二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上求创新。企业要提供职工梦想实现的平台,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尝试,不怕失败,就怕不敢尝试,让职工在实践中创新才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打破专业壁垒组成项目攻关小组,围绕设备升级、工艺改造等问题开展攻关,搞实验、做模拟,激发技术人才的能动性,提高效益与效率。
三是在班组长培训上求创新。班组长是贯彻执行企业规章制度重要的环节,企业应坚持对班组长的培养和选拔,对班组长进行全覆盖培训,把优秀班组长请到讲台,进行经验交流,通过现场管理、运行质量、人员调配和安全评价四个方面的考核,逐步提升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增强基层细胞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引入激励制度,保障“一专多能”的职工培训方式长效化运行
一是加大直接激励。企业要倡导唯才是用的管理方式,实行专业技能聘用制度。鼓励职工通过考试考取各类专业资格证书,畅通职工晋位升级的绿色通道,发放奖金和补助,對跨专业工作贡献突出的进行奖励,通过培训后实行星级认证制度,不断加大激励政策鼓励职工参与培训。
二是加大考核激励。在工资分配中向技术工人倾斜的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对于适应多岗位操作的行家里手和在重要抢修任务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最大限度地鼓励职工多学多得、多劳多得,充分激发广大职工学习和工作热情。
三是加大环境激励。坚持实行“持证上岗”、继续教育、劳动竞赛和考试制度,将是否参加指定的培训与职工上岗、转岗、待遇、奖惩等紧密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氛围,增强员工提升技能的内在动力。把各类荣誉、疗养等待遇优先推介高技能人才和劳动模范,让一专多能的职工上台领奖,形成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源潜力充分发挥,为企业安全高效、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把人才培养写入企业文化,用文化栓心留人
一是企业文化是保障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一个集体奋斗历程的缩影,现代企业管理中对标学习成为常态,流程、标准、制度这些复制粘贴容易,但企业文化无法却复制粘贴。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是用价值观、发展观来选择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职工只有认同企业文化,与企业形成同向追求才能发挥最大潜能,才能与企业同舟共济,所以说企业文化是把牢职工培养的方向盘,是保障人才培养风向标。
二是构建好“热爱劳动、尊重劳模、崇尚技术”的正能量职工文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在岗位竞赛中叫响做实工匠品牌,在劳动竞赛中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大力营造“技术工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是企业颠覆式发展的推动力”,弘扬争当技术工人的荣光,培育“尊重劳动尊重技术”的文化土壤。
三是借助有效载体共建企业文化。通过搭建劳动竞赛、建功岗位、技能大赛等平台体现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赛促学、以赛练兵、以赛选将,借助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开展好人才选树的宣传,在党员活动室、职工书屋里悬挂企业文化精神,开展一些岗位知识问答、技能小讲堂活动,在职工上下班的必经之地大力宣传岗位能手、时代先锋的事迹,提升荣誉感,定期开展专业性的头脑风暴或是建立兴趣小组,让职工主动参与进来,共同创建属于自身的文化,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让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有效融合,才能真正达到栓心留人、人才储备的效果。
五、结语
在项目落实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任何时候,职工都是企业的发展资源,只有企业不重视职工,职工才会放弃企业,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