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绊住了我们深入调研的脚步
岳雪侠+郭利杰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正在热播,其中一个镜头让人深思。云南兵团知青为了返城,不断给有关部门和中央写信反映他们的情况和要求,负责此项工作的鲁局长,开始时认为这些年轻人不懂得服务大局,只知道闹事儿。但当他深入云南边陲,看到了知青们的劳动、生活现状,切实感受到了兵团知青们信中反映的实情,他的态度有了较大的改变,并当即向中央做了汇报,使知青问题迅速解决。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在此不言而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的这句话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非常重视他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失而复得的《调查研究》一文。这篇为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做的文章,对“大跃进”造成的“三年自然灾害”现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所以1961年,当田家英从中央革命博物馆找到这本小册子,交给毛泽东的时候,他如获至宝。毛泽东认为,“大跃进”错误的根源是主观主义、缺乏调查研究造成的。
回顾历史,我们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吃过从主观或本本出发的亏。土地革命时期盲目暴动是如此,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如此,脱离实际盲目跃进也是如此。调查研究是决策的前提,当我们又一次站在历史的转折点,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要改什么?怎么改?这一切都需要准确把脉现阶段发展实际,问诊群众的现实诉求。遗憾的是,走马观花式、车揽式调研依然屡见不鲜。到底是什么绊住了我们深入调研的脚步?
瞧不起群众、盲目自大是绊住调研脚步的心理因素
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相对广阔的视野和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但也往往因此滋生一种优越感,自认为看问题比群众更高一层、更深一步,内心里瞧不起群众,遇事很少同群众商量。这样的心理实际是本末倒置。要知道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地道战、麻雀战、地雷战等战法源于群众的实践;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源于群众经验的总结;改革开放时期,家庭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都源于群众的实践经验。历史证明,凡是科学的理论无不来自于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离开了群众实践,理论政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先进理念和知识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而准备的,不能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被群众理解、接受和掌握,理念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善于沟通群众、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突出特点与能力。把握群众的理解能力,善待群众的思想高度,将自己的德、才融入到熟悉群众生活、了解和掌握实际状况中,才是找到了英雄用武之地。
崇洋媚外、封闭僵化是绊住调研脚步的思想认识因素
我们从来不缺少学习精神,但向谁学习,怎么学习,不同的观念导致了不同的结局。毛泽东同志曾说,在人民群众面前,我们要始终甘作小学生,努力向群众学习。习近平同志也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但现实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外国的月亮才是圆的。用西方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成果,否定我们几十年的努力和拼搏,这既是不科学的也是十分有害的。中外的许多事实都证明,拿来主义、照搬照抄,只能导致落后和失败。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先进治理经验,也要熟悉我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和现实,尤其要落脚中国的现实国情。不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基层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照搬再美的蓝图,都只能是海市蜃楼、昙花一现,最终遭到群众的唾弃。
崇洋媚外要不得,封闭僵化也是万万不可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群众的诉求和社会实际千差万别。要制定出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政策措施,必须深入调研,了解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手持本本,发号施令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方式,却也无形中疏离了干群关系。宣传教条的同时,已经封住了听取群众呼声的耳道,止住了迈向基层一线调研的脚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种不做调研的照本宣科式工作流程该结束了。
惧怕问题、不愿吃苦是绊住深入调研脚步的作风因素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长期舒适安逸的环境,使得一些党员干部害怕发现问题,不愿正视问题,甚至逃避现实冲突,只愿听顺耳的奉承,只愿做顺水的人情。走马观花式、预订式调研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这种形式主义的调研方式,背离了党的宗旨,损害了党的形象,使本该容易解决的问题,变得愈加复杂、积重难返。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调查研究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形式主义害死人,这一点在调研工作中的危害尤其需要我们警惕。
时下,一些党员干部,坐惯了车就不愿再骑车,有人背就不愿再走路,这样的官僚主义作风,怎样让群众愿意接近?一方面是秘书下属前呼后拥,酒店会所高谈阔论的调研方式;一方面是群众上访无门,乃至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是什么阻碍了干群之间的正常交流?调研开车转、遇水群众背,是不能让群众产生交流愿望的。深入实际的调研,要走村串户、入乡进厂,要不惧风尘扑面、泥泞满脚,更要能吃百姓饭、听群众怨。只有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坚持艰苦奋斗作风,摒弃调查研究中的官僚主义,才能增强我们的本领,提升我们的认识,做好工作。
平均主义大锅饭和现有的考核用人机制是绊住调研脚步的制度因素
平均主义大锅饭,在工作方式上的表现就是,调研与不调研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反映问题,还会被冠以没事儿找事儿的逻辑,这就打击了真正想干事儿的,养懒了吃大锅饭的,最终脱离了群众,塑造了官僚。
这样的现状与当前的考核用人机制密切相关。干得好不好,不是群众说了算,甚至群众不知道你在干什么,只要达到领导满意就可。只唯利益、只唯上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打通了一些人的升迁之路,因而,扎根泥土、实际调研的工作方式不再被信奉。当然,这里不是说不要服从领导、服从知识,而是说二者要兼得。这两者不是鱼与熊掌的对立关系,而是鱼和水的统一关系。党员干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都要受群众监督,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服务群众、扎根群众就是最好的对上级负责、对党负责的表现。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打破用人唯上、唯亲的陋习积弊,鼓励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重塑干群亲如父子、近若毗邻的雨水关系,让群众来监督和评价工作的好坏得失,让实践来检验党员干部的工作实绩与能力,对我们迈开深入调研的步子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