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四合一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研究
李散散 胡垂立
摘? 要 “互联网+”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无数新的机遇和创业机会,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但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但目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鉴于此,广州工商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科学规划和构建“四合一”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积极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数字媒体技术;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0-0009-04
Abstract “Internet +” provides countless new 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for all walks of lif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Internet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but also be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imperfections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In view of this, the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major of
our university has planned and constructed the “four in on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system, and actively promo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terne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system;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studio
1 引言
所謂“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等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1]。“互联网+”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提供了无数创业机会。2018年9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指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但还存在创新创业生态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还不充分、创新创业国际合作不够深入以及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如何利用“互联网+”,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发展新常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
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将“互联网”和高等教育进行简单相加,而是将“互联网+”思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深度融合,将“互联网+”贯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2 “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我国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建设创新驱动的新型社会。大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是富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潜力的群体,也是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2]。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3]。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力,为社会创造更多新型的技术和服务,而且可以让一些在创业实践中取得成功的大学生直接创办企业解决就业问题,创办的企业又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新途径。这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
3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文件精神,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生培养教育中,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4]。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如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这是因为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很多高校开设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基地后,只是偶尔召集大家进行简单培训,缺少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机会。有些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课堂授课的形式,缺乏后期管理。此外,很多学校缺乏有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很多高校教师一毕业就来到学校工作,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也没有创业经验,指导学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4 创建分层次“四合一”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课程实践教学、强化创新创业思维的学科竞赛和培育创新创业品质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与基于服务外包的创新创业实战等。为了科学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首先明确创新创业的目标定位,即:第一层目标是通过学习了解创新创业;第二层目标是通过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的人;第三层目标是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5]。然后结合行业要求,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素养方面的相应要求。
所谓“四合一”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是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竞赛项目为载体,以创新创业实践为手段,以创业实战为落脚点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课堂教学是以传统课堂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方式讲授专业基础知识;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探索的动力,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6];创新创业实践是以成立工作室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业实战是以成立虚拟公司的方式进行创业。“四合一”创新创业培养体系试图全程化、立体式地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化,切实有效提高创新创业质量。采用该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一定的成效。
通过课堂教学夯实基础?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将其全面融入课堂教学体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1)在设计课程体系过程中,重视教学的综合性和学科的互补性,体现出差异化和梯度化理念。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仅要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业指导”“网络创业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南”等通识课程,还要增加跨学科的专业选修课程,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诉求[4]。
2)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把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适时穿插专业类的创新训练、行业领域的创业前景等内容,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与思维[7],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夯实基础。
3)在教学方法方面,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创新与创造。因此,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追求以学生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问题导向,强调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思,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实践? 学科竞赛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课外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平台和载体,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加上学科竞赛本身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还能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让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高校就应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做好相应的激励机制。
以广州工商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在学生正式报名之前,专业教师联合辅导员召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动员大会,向学生广泛宣传学科竞赛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明白自身不仅是学科竞赛的主体,还是学科竞赛的最大受益者,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组织学生参与省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如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还会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依托校企合作,贴合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企业命题举办校级学生竞赛。对于校级获奖优秀作品推荐参加省级复赛,省赛获奖作品最后推荐参加国赛决赛。
在激励机制方面,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制定创新学分,学生可以通过发明专利、技术开发、发表论文、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获得创新学分。如学科竞赛类,在院级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前三名,可以获得1学分;在市区级、省级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前三名,可以获得2学分;在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前三名,可以获得3學分。其次,学校经费支持力度较大,不仅报销学生参赛的各种费用,还对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现金奖励。这样一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大大加强。
基于工作室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8]。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国家所需新型人才而设立的项目,试图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改进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业技能不强、实践能力弱、社会适应性差等诸多问题[9]。
广州工商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激励政策到实践保障,都给予大力支持。
1)激励政策上,对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并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团队认定创新实践学分。其中,国家项目负责人10学分,团队成员8学分;省级项目负责人4学分,团队成员2学分;校级项目负责人2学分,团队成员1学分。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由学生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经学院审查通过,可批准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继续进行。
2)每年在大创项目申报前,围绕学生为什么要做、如何做好大创项目等内容,专门召开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见面会,使学生对大创项目有深入了解,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为做好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3)在开展大创项目过程中,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级各类实验室和创业实践基地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场地和相关仪器设备[5]。
基于工作室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是通过组织学生以团队协作形式申报并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将有价值的创新想法和好点子通过有形的设计和产品展现出来,从而推动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的真正融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接触真实的项目,学生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自身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并通过软件开发、产品制作、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形式,使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依托虚拟公司进行创业实战? 组织从上述三个环节中脱颖而出的学生成立虚拟公司,营造真实的创业环境。按照企业标准建立组织结构,各司其职,仿真企业运营模式,多渠道多途径承接服务外包项目(企业项目),以服务外包形式有效开展创业教育。
在承接服务外包项目前,针对服务外包的具体岗位,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具体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分析服务外包项目,根据企业要求制订相应方案,将外包项目分解成难度较小的一个个小小的任务,并设置每个任务完成的时间点,将整个大任务按树形结构进行详细划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做好质量监控与进度安排。服务外包项目不能偷工减料,必须将质量放在首位,否则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不利影响,最终会导致企业与合作团队终止合作,对师生团队与学校的名声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必须建立服务外包的统一组织结构,分部门分组进行管理,组长作为必不可少的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和监督项目的进程,并对各阶段的质量把关。组长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对所负责项目模块负全部责任,直到项目完成。同时,企业指派项目负责人整体指导与监督项目,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各方面进行细致认真的考察,杜绝偷工减料行为。其次,通过APP严格考察项目进程,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若出现偏差,可以通过APP立刻找出原因,快速解决问题,避免耽误项目的进程。
如广州工商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对口企业建立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让师生创业团队充分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掌握外包项目的核心技术后,学成归来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首先对报名参加项目组的学生进行考核,然后对从中选拔出来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校内培训。一个学期后正式将企业项目引入学校,已具备该项目经验的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将项目分配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完成。其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与广州都市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学校承接了该公司的“数字城市”真三维建模、仿真三维地图制作等服务外包项目。项目完成后,经都市圈公司项目经理和质检员验收,企业对服务外包项目的完成质量给予充分肯定。通过服务外包,可以做到将学校学习内容与市场紧密结合,让学生将自己的劳动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成就感。
通过服务外包形式开展创业实战,解决了学生求学与就业的双重需求,实现了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交替互换。同时,学校提供场地、人力(指导教师)、设备、政策等支持,可以帮助学生有效避免因资金不足和经验不足而承担的市场风险。
5 结语
近年来,各地高校普遍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逐渐健全,教学方法改革初见成效。为了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本研究从教学方法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服务外包项目等方面,论述“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的有效思路。同时,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具体表现在:鼓励师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不完善,师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当把“互联网+”的思维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使大学生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积极自主地进行创新与创业[10]。
参考文献
[1]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32-38.
[2]李桂娥.“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2):
83-86.
[3]马莹,樊超波.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培养创新型人才[J].价值工程,2018(14):279-280.
[4]滕桂法,张昱婷,刘小利,等.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功项目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6):18-23.
[5]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實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
163-166.
[6]李国锋,张世英,李彬.论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4-26.
[7]陈文娟,姚冠新,任泽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4-45.
[8]曹忠亮,王云鹏,胡清明,等.基于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8):
23-26.
[9]李长云.耿明.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创新:以“IT项目管理”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8(8):25-26.
[10]王建国,王权,单喜双,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3):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