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热水生态调控养殖南美白对虾高产试验
高巧娜 阚建东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在唐山地区逐渐兴起,但是养殖模式五花八门,养殖效益很不稳定,从业者都面临很大的风险。为了探索适宜该地区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唐山海港大清河鑫鸿海水养殖场直接利用地热水生态调控模式进行了高密度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养殖场概况
试验养殖场坐落于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大清河盐场南,自然海水水质良好,工厂化车间5 000 m2,各项生产配套设施完备,具备地热水井,二级沉淀池及砂滤池,装配有增温管道设施。
2养殖条件
2.1养殖理念概述
在具有增温、保温的室内水泥池内,通过地热水直接混合海水把水温控制在最适生长温度;通过加大充气量,保证池内有充足的溶解氧,不仅供养殖对象呼吸所需,更可改善池内水质条件;通过少量换水、增加排污频率,去除水中有害物质,保持优良的水质条件;通过化学及生物手段,供应和补充有益菌及营养物质,建立一个优良的生物群落,抑制有害生物,避免严重疾病的发生;以优质的饲料保证对虾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生长和提高抗病力,从而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达到节能减排、高产高效之目的。
2.2基础设施
水泥池面積22.5 m2,数量60个,池深1 m,具有中央排污能力。养殖水体总面积1 350 m2。地热水温50 ℃。
2.3养殖试验环境数据指标
盐度控制在10‰~16‰;水温控制在26~28 ℃。
3养殖试验技术要点
3.1前期准备
3.1.1消毒水源要求洁净,海水经砂滤池严格过滤,再经30 mg/L的漂白粉消毒后方可使用(施药后应充分搅匀,以彻底消毒)。用过的虾池浸泡数日后,用50 mg/L的漂白粉消毒(施药后开动增氧机将药物搅匀,做到彻底而严格地消毒)。
3.1.2养水通过养水培育基础饵料和调控水色是促进虾苗快速生长、提高虾苗成活率、降低饲料用量的有效手段。在放苗前3天施用益生菌、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使透明度达30 cm左右。
3.2标粗
在养殖早期阶段容易出现“暴死”综合症的现象,是对虾养殖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原因有养殖水体的弧菌数量超标,对虾体内(消化系统)的弧菌数量超标等。投苗前进行标粗,能够增强苗种体质,对防控对虾早期病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2.1虾苗选择虾苗选择无病和不携带病原体的一代虾苗,大小整齐,体长0.5 cm左右。虾苗应活泼健壮,无病弱苗和死苗,溯水能力强,体色透明,不发红,肝心区黑褐色。
3.2.2虾苗的淡化使用地热水混合海水养殖白对虾时,要对虾苗进行淡水驯化,淡化速度每日盐度降低不超过5个千分点。
3.2.3放养时调节水质水温调控到26 ℃以上放苗,以缩短养殖期,养殖大规格商品对虾。放苗的水温昼夜温差不超过2 ℃,有利于虾苗恢复体质。溶解氧不低于6 mg/L,pH在7.5~8.5之间,氨氮低于0.1 mg/L,水质清爽。
3.2.4放苗前抗应激放苗前2 h,在水体中使用抗应激类药品,提高放苗成功率,减少因应激造成的掉苗。
3.2.5放养密度标粗时养殖放苗密度5 000尾/m2。
3.2.6饵料投喂放苗前1 d在水体里面施用EM菌、葡萄糖、氨基酸等,培育生物饵料,避免虾苗下池以后没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影响后期的产量。幼苗期前期,适当多喂,少食多餐。使用配合饲料代替虾片、丰年虫等饵料时,要注意防控虾苗因转食造成的消化不良、肠炎等情况。
3.2.7补充微量元素及多维标粗阶段需要大量补充微量元素及多维等营养,每3 d就要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有效增强体质,降低蜕壳不遂的情况。
3.3分苗
3.3.1分苗时间选择虾苗状态较好、标粗达到规格10 000尾/kg左右时进行分苗。避开对虾蜕壳的阶段。
3.3.2放养密度养成时放苗密度600尾/m2。
3.3.3分苗过程标苗池与养成池水温差不超过2 ℃,pH值相差不超过0.5,盐度相同。分苗前一天停料两餐,减少虾苗应激,并及时为对虾补钙。使用标苗池的水进行运输,分苗过程中小心操作,速度尽量要快,避免对虾因过度应激而损耗。
3.3.4分苗前后的处理养成池要提早培水,搭配使用多种不同成分的肥料肥水,以使藻相不单一,水质更稳定,保持稳定的水体代谢能力。分苗时,采取地笼和排苗的分苗方法。标粗池于分苗前0.5 h,全池泼洒抗应激药物,快速抗应激。养成池于分苗前进行“营养打底”,泼洒有益菌及多维等营养物质,全面补充营养,提高虾苗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可大幅减少因分苗应激造成的损失。分苗后一周内,连续使用营养物质稳定水质,防控因水质波动带来的应激隐患。
3.3.5分苗之后养殖管理分苗之后进入精养殖阶段,在管理上遵从少量多餐的科学控料方法,避免因为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指标变差,也要避免因投料不足使对虾出现空肠胃而摄入死藻、有害微生物等情况。
3.4转肝期
观察头胸甲,如果沿着肝脏边缘有白膜出现,就证明虾开始转肝了,通常在养殖25~35 d之间出现,转肝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虾体质的好与坏和日常管理是否到位。拌料投喂强肝药品,保肝护胆,补充体能、微量元素,能够帮助虾苗肝脏发育完善,使其顺利度过转肝期,从而提高苗种成活率,并保障苗种规格整齐。
3.4.1饲料在对虾养殖前期选择投喂料膨化料,便于幼虾的吸收和利用,对肝脏的负担相对较小。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多肽、多糖类,增强对虾的体质及抗应激能力,特别是在对虾转肝期,加强把控对虾的摄食量。
3.4.2补钙适当在水中补充钙等矿物元素,这样既保证了对虾的需求,也保证了水体藻类的需求量。
3.4.3控菌如果虾体质健壮,水环境较好,则对虾可以耐受水体中存在的少量弧菌,如果水质指标变差,水中弧菌增加,在虾体质较弱的情况下会引发虾病。因此,要定期检测弧菌,并通过管理底改力度和益生菌的投入,控制弧菌量不超标。
3.5成虾期
过了转肝期后,对虾的个体达到5~6 cm,则进入成虾期管理。
3.5.1改底随着投喂量的加大,虾排泄量也会增大,所以主要选择生物型的底改剂处理池底。
3.5.2 补菌水体及时补充有益菌,保持水中的菌相良好。
3.5.3防病严防病从口入,把控饲料质量,并选择乳酸菌类的产品,配合免疫多糖等,添加到饲料里常态化投喂,以保证对虾的肠道健康,不易被病原菌侵害。
3.6商品虾期
对虾超过8 cm以后就进入了强化期管理,也就是商品虾期管理。定期用免疫多糖、多肽、多维、多矿等产品拌料投喂。
3.7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养虾先养水,预防要及时到位,能够及时发现虾和水的细微变化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是养殖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3.7.1監控水质每天早上6:30~7:00测量pH值及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弧菌、总菌隔3 d测一次,随着养殖的进行,通过增加换水量与排污次数以及使用有益菌保持水质健康稳定。
3.7.2巡池观察观察食台,看食台内的虾是否健康(体色、触须、游足、鳃、肝胰脏、胃、肠、粪便等),有无虾壳,如果有虾壳,则晚上可能有较多的虾蜕壳,要加强补钙,可通过拌料内服和水体泼洒补钙制剂来实施。
3.7.3投喂早晨6:00~6:30投喂,投喂之前要注意观察水体中虾的活力情况,根据虾的情况暂定投喂量。早期投喂卤虫或优质的0#配合饲料,投饵尽量做到少投勤喂,在仔虾期每日投饵8次,中后期每日6次,日夜均等投饵或白天稍多于夜间,摄食时间控制在40分钟之内。大量蜕壳期间控料,根据情况减料三分之一。
按一天投喂4餐计算,虾苗养殖前期的投料最大投喂量是:在放苗密度4 000~6 000尾/m2时,每10万尾苗,体长1 cm的一餐50 g;2 cm的一餐100 g;3 cm的一餐200 g。标准投喂量是放苗密度4 000~6 000尾/m2时,体长1 cm的虾苗每10万尾投喂100 g/d。密度越小,在标准投喂量基础上投喂量就要越大;密度越大,越要接近标准投喂量投喂。正常投喂每天可以增加10%,并根据虾吃食情况,及时调整。
达到4 cm的虾就在之前投喂量的基础上,按池中对虾体重总数计算日饵量。体长4 cm的虾日饵量占总体重的5%~6%,5 cm占4.5%,8 cm占4%,9 cm占3.4%~3.6%,10 cm占3%,12 cm占2.0%~2.5%。
3.8亚健康状态观察
对虾养殖过程中,提早发现对虾发病征兆,及时对症治疗,可以减少损失。观察对虾是否发病,要注意以下几点情况。
3.8.1对虾活动减弱,反应迟缓对虾游动缓慢,对人为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如受到刺激后不出现逃避反应,严重者伏在池边不动。
3.8.2对虾摄食量减少在正常投喂、饵料充足的条件下,对虾的消化道呈全空或半空状态;或者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水中残饵增多。
3.8.3对虾行为异常对虾在水面上长时间游动、转圈或上下翻动,有的无目的地游动,有的用头和剑突反复撞击池壁或失去正常的生活习性。
3.8.4对虾死亡率高正常情况下,对虾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个体减少的现象,但如果在短期内出现高于平时的死亡率,则往往是患病的表现。
3.8.5对虾体色发生改变病虾多表现为体色较正常的深而灰暗,甲壳表面色素斑点增多,身体的局部变红、变黑或变白等。幼体患病时,多表现为身体透明度降低,肝胰脏急性坏死时可出现全身变红的现象。
3.9疾病的防控措施
3.9.1病毒病强化病毒病的预防措施,针对病毒病发病的情况,通过增强对虾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抵抗病毒的入侵,理念是“养重于防,防大于治”。
3.9.2软壳偷死症稳定pH值在8.0左右,勤解毒、改底和补菌,控制塘水透明度在40 cm左右,保持水总碱度在80~200 mg/L之间。
3.9.3白便泼洒大黄、大蒜素等中草药,内服多肽类、红酵母等,每天2次,连喂3 d,同时加强增氧和改水措施。
4养殖结果
经95 d养殖,体重达到15~20 g/尾,饲料系数1.15,总回捕率达到91.5%,平均产量达到98 kg/m2,养殖纯利润达到450元/m2。
5分析与讨论
充分利用养殖场的地热资源和加温设施设备,采取科学的养殖管理,使养殖环境保持相对稳定,能够大大提高了成活率和养殖产量,这种养殖模式在当地能够实现对虾养殖良性、可持续发展。
清洁的地热水和处理后的海水直接混合使用,既能够大幅减少水温的散失,又避免了使用热交换器而造成的对地下用水的浪费,节能环保;通过供应和补充有益菌及营养物质,在养殖水体内建立起一个优良的生物系统,相对换水量能够降低50%左右,做到节能减排。
(收稿日期:2018-04-24;修回日期: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