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力量大(大班科学活动)

    王丽

    设计意图:

    大班区域活动中,孩子们都在用纸筒进行垒高、承重、搭建等建构游戏。一名幼儿对同伴说道:“你看,这些玩具都是圆柱体的。”“是啊,为什么都是圆柱体呢?”“我上次在电视中看到过,圆柱上面还可以站人呢!”大班幼儿愿意动手动脑,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不断探究,寻找答案。对此,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发现并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给予其相应的支持。本文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生成的问题,提供了三棱柱、五棱柱、圆柱等材料,让幼儿在操作、对比和体验中感受圆柱的力量最大,以及不同摆放方法的力量不同。教师结合STEM教育理念,综合运用科学、数学、技术、工程等多方面经验,体现了课程统整的教育理念。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在发现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圆柱体神奇的承受力。

    2.大胆猜测,综合运用多学科经验,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体验合作的快乐。

    3.联系生活,发现圆柱的作用,激发再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纸质三棱柱、五棱柱、圆柱若干,书本(辅助材料)人手一套,各种圆柱建筑的PPT,大、小有机玻璃板各一块,实验记录表一、实验记录表二各若干份。

    活动过程:

    1.操作比较,感受圆柱的力量。

    (1)第一次操作:尝试后商讨方法。

    教师:看,这是什么?(白纸)现在老师把它变成了什么?(圆柱体)这个圆柱上面能放東西吗?

    幼儿自由表达自身想法。教师首先示范将书放在圆柱体上,然后引导幼儿自主尝试操作,再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最后,师幼共同总结方法:纸很薄,动作要轻;找到书的中心点,放上去更稳一些;数一数总共放了几本书。

    (2)第二次操作:猜测后寻找答案。

    教师:我用同样大的纸还做了两个形状,你们看是什么。(三棱柱、五棱柱)这三个形体的承受力一样吗?谁的承受力更大?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结果?(试一试)你们试的时候要用刚才发现的方法.然后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幼儿自主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圆柱的承受力最大。

    (3)第三次操作:摆放后比较不同。

    教师:现在我们有三个圆柱体,你觉得要怎么放.它们的力量才会更大一些?

    幼儿自由讨论,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把圆柱分开摆放的力量会更大。

    2.集体验证,体验圆柱的神奇。

    (1)一人挑战。

    教师:现在,又来了几个圆柱。你们摸一下,感觉怎么样?(很硬)这是我用卡纸做的圆柱体.这5个圆柱体不光要挑战书本.还要挑战小朋友。你觉得可行吗?我们来试一下好吗?怎样摆放这5个圆柱体呢?(分开摆放)

    教师将一块有机玻璃板放在5个圆柱体上,然后邀请个别幼儿上台做示范。

    (2)全员挑战。

    教师:既然你们都想挑战,我们就换一块大玻璃板来试试。

    教师请幼儿将圆柱体分开摆放,然后将一块大的有机玻璃板放在圆柱体上,再请全体幼儿站到玻璃扳上。师幼共同倒计时:10、9、8……3、2、1,挑战成功。

    3.联系生活,发现圆柱的作用。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圆柱体?因为圆柱体的力量很大.所以人们在很多有名的建筑上都用到了圆柱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播放各种圆柱建筑的PPT,引导幼儿发现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设计师很厉害,你们想用这些圆柱材料做一回设计师吗?找一个朋友.一起去设计创意造型吧!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我园一贯强调课程整合,主张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让儿童以适宜的形式和材料展开活动,教师将从外界主导课程转换到从儿童内心出发来设计课程。活动中,教师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与特点,研究儿童,体现幼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将各领域教育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