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以新田县某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为例,介绍了猪肺疫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肺疫;诊断;防治;新田县
中图分类号:S858.28 ? ? ? ?文献标识码:B ? ? ?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8-0020-02
猪肺疫又被称为猪巴氏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养殖场的患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患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中携带有大量的致病原,污染周围环境后,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给健康猪。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当猪群身体抵抗力较强时,该致病菌的致病性较差,通常呈现隐性感染。养殖场卫生环境不良,养殖密度较大,有毒有害气体积累使得猪呼吸道黏膜遭受严重损伤,猪群身体抵抗力下降,巴氏杆菌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侵染性[1],在体内不断繁殖产生大量毒素,从而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冷热交替、气候突变、潮湿多雨季节发病率最高,大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近年来,生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呈复杂化态势,常混合感染,暴发流行防控难度较大。为了降低各种传染性疾病对生猪养殖产业造成的威胁,需要深入掌握猪肺疫的流行特点并进行严格的诊断,构建完善的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保证养殖安全。
1 ?发病经过
2018年5月13日,新田县某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发病,病情传播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出现了死亡现象。大多数患猪表现为呼吸急促、咽喉肿胀。出现个别发病病例时,养殖户立即将患猪单独隔离,并进行了有效的消毒,选择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和饲主沟通得知,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半个月前从外地引进了15头猪到养殖场后,没有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及疫苗免疫就混群养殖。养殖场养殖密度较大[2],卫生环境差,污水横流,粪便堆积严重,进入猪舍能闻到浓郁的刺鼻气味。
2 ?临床症状
根据患病长短的不同,主要划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最急性型患病猪发病突然,发病后体温突然升至41 ℃,最高升至42 ℃,停止采食,呼吸急促,可视黏膜蓝染。在患病猪的耳朵、鼻盘、胸部腹部等皮肤表面出现出血性紫红色斑块。发病一段时间后,患病猪的咽喉显著肿胀,轻轻触摸咽喉,质地坚硬,有热感,疼痛拒绝触碰[3]。患病猪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困难,呈现犬做姿势呼吸,一般在发病数小时内死亡。急性型患病猪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患病猪体温升至40 ℃,出现干咳气喘,从鼻腔中先是流出清澈鼻液,随后变得浓稠,眼角分泌物显著增多。后期体表皮肤也出现紫红色出血斑块,先便秘后腹泻,然后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發病一段时间后,患病猪干咳,逐渐变成湿咳,发病过程通常在4~6 d,如果没有死亡即转变成慢性型。慢性型主要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患病猪主要表现为慢性胃肠炎,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采食量逐渐下降,生长发育不良,身体消瘦[4]。有的患病猪还会出现关节炎症状,行走时左右摇摆,发病过程通常在7~14 d,最终因为机体严重衰竭而死。
3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能发现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主要以败血症病变为主。解剖发现皮肤、黏膜、浆膜存在大量的充血出血现象,全身淋巴结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切面呈现红色,流出大量污浊的液体,其中以咽喉淋巴结病变最为明显。将颈部切开后,从中流出大量淡黄色液体或青色胶冻样纤维素性渗出液。大多数病死猪的肺脏严重病变,解剖出现纤维素性肺炎,从中流出大量血液。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能看到肺脏存在各种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特征性变化。
4 ?实验室诊断
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可以初步判定为猪肺疫,要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病死猪的心脏、脾脏、肝脏、淋巴结等组织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发现大量革兰氏阴性染色杆菌,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将采集到的病料粉碎之后,划线接种到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上,37 ℃培养24 h,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不能正常生长,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露珠状的致病菌菌落,菌落周围不存在溶血环。将病料粉碎后充分研磨,用灭菌的生理盐水制作成10%的悬浊液,小白鼠腹腔注射0.2 mL悬浊液,同时设置对照组(小白鼠注射生理盐水)。24 h内,试验组小白鼠死亡,解剖发现肝脏、肺脏、脾脏存在广泛性出血,黏膜出血,病料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染色小杆菌。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以判定致病原为巴氏杆菌。药敏试验发现该种致病菌对卡那霉素、氟苯尼考高敏。
5 ?防治措施
确诊后应将患病猪和健康猪隔离,患病猪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剂量为0.4 mL/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4 d为一个疗程。猪群饲料中添加10%的氟苯尼考可溶性粉剂,按照饲料添加量的1‰拌料,连续使用1周。健康猪群紧急免疫接种猪肺疫疫苗。选择使用口服猪肺疫弱毒疫苗,用冷开水稀释后混入少量饲料或水饲喂,不论猪大小一律口服1头份,免疫期6个月。采用上述防控措施连续防控7 d,养殖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养殖户应充分认识到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要控制好养殖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圈舍粪便,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不同年龄的猪混群养殖,做到科学搭配、合理使用饲料。保证圈舍通风良好,及时排出有毒有害气体,提高猪群抗病能力。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并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禁止上市销售。做好养殖区域的卫生消毒,可选择使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物体表面进行低压喷雾消毒。
6 ?小结
应加强猪群的养殖管理,提高猪群抵抗力,减少巴氏杆菌侵染的可能。另外还应控制好养殖环境,避免过于拥挤过于疲劳,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做好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定期对猪群进行严格的疫苗免疫接种,保证免疫接种达标,做好抗体水平监测,结合抗体情况,对免疫方案作出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 罗佑刚.浅析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J].兽医导刊,2016(8):117.
[2] 杨 ?娟.猪肺疫的综合防控措施探讨[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8):88.
[3] 谢秀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4):192.
[4] 罗锡新,杨劲宇.猪肺疫的综合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5):132.
收稿日期:2020-06-20
作者简介:谢松林(1970-),男,湖南新田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电子信箱)544122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