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取向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高登胜 汤 强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生活化”的回归——教育重返生活世界.德国著名的思想家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因而也是丰富的,它给人以感性的生存基础.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着生动的交往,因而也是我们所进行的教学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源泉.由此看来,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活动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烦恼,使每个学生重走一下数学家们的探索数学之路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要求,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数学通过与生活“结伴”而变得生动,让教科书与生活的“联姻”而变得有趣.可以说,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取向已经成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就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 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 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 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虑,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逐渐认识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际意义,即它是学生内心的需求,是现实生活的要求 多数教师也能够让日常的教学活动体现出“生活的气息”,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是,“生活化”在给他们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惊喜的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一些困惑,进而,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1 “生活化”取向带来的问题
1.1 数学教学过程所体现的“生活气息”渐浓,但“数学味”却渐淡
随着对传统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这一弊端的批判的逐步深入,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受到高度重视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误认为数学教学就应该完全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味越来越浓,越浓越好,致使数学教学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重视生活经验,用经验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淡化抽象的数学的概念,淡化数学方法等等 这样数学教学生活化并没有为数学教学的改革带来实效,反而致使数学教学陷入了困境 从下面的例子,可窥一斑
在教师教学中,某老师在数学“找规律”一课时,创设生活情境:出示周一的菜谱肉丸子、白菜、冬瓜) 让学生按一荤一素进行搭配,初步理解搭配的意义,接着出示周五的菜谱排骨、鱼、青菜、豆腐、油菜)让学生按一荤一素进行搭配,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与价值,始终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学数学,创意挺好的,可是听课的老师却发现,师生为了写菜名花费了很多时间,说的也全是菜名,学生在汇报时把主要精力花在思考是荤菜还是素菜上 尽管课堂上孩子们的参与面很广,还不时有一阵阵的笑声,但笔者却感叹“看不出渗透了什么数学知识”,“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上课之前的经验水平,数学能力并无提高”
由此看来,数学教学浓郁的“生活味”的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使教师在活跃的气氛中顺利教学,但过度的“生活味”却导致教师教给学生的并非是数学知识,学生学的也非数学知识,而都是其他什么了 进而,导致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1.2 教师和学生陷入“生活情境”之中,不能自拔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时,也用生活经验来解释新的知识,进而,学生在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联系“生活情境”,依赖“生活情境” 下面的例子,就充分呈现了这样的情况
在课堂上,计算“1/2+1/2=?”的时候,一些学生获得的答案是“2/4” 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 然而,一些学生错误并不是由于大多数教师所认为的,“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所导致的,而是与“生活情境”有关 一位获得答案是“2/4”的学生给出了他的理由,我们整理如下: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西瓜,将它们都对半切开,这时总共有四份半个西瓜 每份就表示一个西瓜的“1/2”,两个1/2相加就表示两个西瓜各取一半 那么,就从四份半个西瓜中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2/4 所以“1/2+1/2=2/4” 明显的,学生在计算“1/2+1/2=?”的时候,根本没有摆脱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生活情境”,还停留在需要依赖直观物体才能计算的阶段,这才是一些学生错误的根源
由此看来,教师和学生有时还的确陷入了“生活化”的困境,进而导致教师难以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致使学生对数学理解有误,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吸收,新方法的掌握
2 问题产生的原因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予以解决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就必须弄清楚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依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同行的交流所获得信息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
2.1 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到“生活化”应该遵循的“度”
教师在教学生活化思想的指导下,把数学教学完全生活化,乃至每一堂课数学课从课题引入,例题讲解,练习等等各个环节,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强调用生活中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却忽视了数学本身的理性特征 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兴趣,这样“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知识结论的确定性”,在生活化教学中几乎就被忽略了
2.2 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确实需要适度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化融入数学,但学生认识水平上的局限性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一味的注重生活和数学的联系,而不能恰当的区分数学和生活 比如,学生常常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误用到平常的理论数学学习中去,这就是由于不清楚日常生活数学与理论数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所导致的
3 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尝试着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3.1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联系的限度要合理
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教师要把握这个度,即数学情境的创设与隐退要及时;数学教学不能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要对生活情境进行提炼和加工,将蕴涵各种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中无关因素祛除,是数学问题得到集中体现;数学课程不能用经验的方法取代数学思想方法
3.2 合理的选择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选择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防止理论缺失,思维浮浅,流行于式,避免出现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的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3.3 数学情境创设应该充分考虑到与数学本身的联系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仅仅关注其现实性与趣味性,而应关注数学知识起源与现实生活的需要,情境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能达到生活化的目的,忽略数学学科自身需要承载的教育功能,不自觉地加进了许多与数学教学无关的甚至背离的环节,加进了许多非数学因素,这就变成了为“生活化”而“生活化”了,让宝贵的教学时间在所谓的生活化过程中无谓的浪费掉了
3.4 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日常生活和数学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千万不要有这样一种观点:学生能够自己区分生活和数学 事实上,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 因此,教师就应该由专门的设计来帮助学生将教学中的“生活环节”与数学理论“区分”开来,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这两者的关系,认识他们各自的特性以及固有的局限性,并切实做好两者之间的必要转换,从日常生活数学上升到理论数学,再从理论数学回归到日常生活中 进而,达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我们要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因为,离开生活,数学将会枯竭;缺了数学,生活就会有诸多不便 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当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接轨时,学生才能感觉到数学是鲜活而有生命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数学的抽象过程和证明,既要密切注意数学的外部关系,也充分体现数学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总之,实现“生活化”和“数学化”的和谐统一,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理念,也应该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同样也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生活化”的回归——教育重返生活世界.德国著名的思想家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因而也是丰富的,它给人以感性的生存基础.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着生动的交往,因而也是我们所进行的教学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源泉.由此看来,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活动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烦恼,使每个学生重走一下数学家们的探索数学之路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要求,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数学通过与生活“结伴”而变得生动,让教科书与生活的“联姻”而变得有趣.可以说,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取向已经成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就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 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 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 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虑,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逐渐认识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际意义,即它是学生内心的需求,是现实生活的要求 多数教师也能够让日常的教学活动体现出“生活的气息”,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是,“生活化”在给他们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惊喜的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一些困惑,进而,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1 “生活化”取向带来的问题
1.1 数学教学过程所体现的“生活气息”渐浓,但“数学味”却渐淡
随着对传统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这一弊端的批判的逐步深入,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受到高度重视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误认为数学教学就应该完全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味越来越浓,越浓越好,致使数学教学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重视生活经验,用经验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淡化抽象的数学的概念,淡化数学方法等等 这样数学教学生活化并没有为数学教学的改革带来实效,反而致使数学教学陷入了困境 从下面的例子,可窥一斑
在教师教学中,某老师在数学“找规律”一课时,创设生活情境:出示周一的菜谱肉丸子、白菜、冬瓜) 让学生按一荤一素进行搭配,初步理解搭配的意义,接着出示周五的菜谱排骨、鱼、青菜、豆腐、油菜)让学生按一荤一素进行搭配,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与价值,始终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学数学,创意挺好的,可是听课的老师却发现,师生为了写菜名花费了很多时间,说的也全是菜名,学生在汇报时把主要精力花在思考是荤菜还是素菜上 尽管课堂上孩子们的参与面很广,还不时有一阵阵的笑声,但笔者却感叹“看不出渗透了什么数学知识”,“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上课之前的经验水平,数学能力并无提高”
由此看来,数学教学浓郁的“生活味”的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使教师在活跃的气氛中顺利教学,但过度的“生活味”却导致教师教给学生的并非是数学知识,学生学的也非数学知识,而都是其他什么了 进而,导致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1.2 教师和学生陷入“生活情境”之中,不能自拔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时,也用生活经验来解释新的知识,进而,学生在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联系“生活情境”,依赖“生活情境” 下面的例子,就充分呈现了这样的情况
在课堂上,计算“1/2+1/2=?”的时候,一些学生获得的答案是“2/4” 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 然而,一些学生错误并不是由于大多数教师所认为的,“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所导致的,而是与“生活情境”有关 一位获得答案是“2/4”的学生给出了他的理由,我们整理如下: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西瓜,将它们都对半切开,这时总共有四份半个西瓜 每份就表示一个西瓜的“1/2”,两个1/2相加就表示两个西瓜各取一半 那么,就从四份半个西瓜中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2/4 所以“1/2+1/2=2/4” 明显的,学生在计算“1/2+1/2=?”的时候,根本没有摆脱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生活情境”,还停留在需要依赖直观物体才能计算的阶段,这才是一些学生错误的根源
由此看来,教师和学生有时还的确陷入了“生活化”的困境,进而导致教师难以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致使学生对数学理解有误,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吸收,新方法的掌握
2 问题产生的原因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予以解决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就必须弄清楚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依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同行的交流所获得信息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
2.1 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到“生活化”应该遵循的“度”
教师在教学生活化思想的指导下,把数学教学完全生活化,乃至每一堂课数学课从课题引入,例题讲解,练习等等各个环节,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强调用生活中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却忽视了数学本身的理性特征 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兴趣,这样“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知识结论的确定性”,在生活化教学中几乎就被忽略了
2.2 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确实需要适度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化融入数学,但学生认识水平上的局限性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一味的注重生活和数学的联系,而不能恰当的区分数学和生活 比如,学生常常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误用到平常的理论数学学习中去,这就是由于不清楚日常生活数学与理论数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所导致的
3 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尝试着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3.1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联系的限度要合理
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教师要把握这个度,即数学情境的创设与隐退要及时;数学教学不能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要对生活情境进行提炼和加工,将蕴涵各种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中无关因素祛除,是数学问题得到集中体现;数学课程不能用经验的方法取代数学思想方法
3.2 合理的选择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选择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防止理论缺失,思维浮浅,流行于式,避免出现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的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3.3 数学情境创设应该充分考虑到与数学本身的联系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仅仅关注其现实性与趣味性,而应关注数学知识起源与现实生活的需要,情境创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能达到生活化的目的,忽略数学学科自身需要承载的教育功能,不自觉地加进了许多与数学教学无关的甚至背离的环节,加进了许多非数学因素,这就变成了为“生活化”而“生活化”了,让宝贵的教学时间在所谓的生活化过程中无谓的浪费掉了
3.4 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日常生活和数学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千万不要有这样一种观点:学生能够自己区分生活和数学 事实上,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 因此,教师就应该由专门的设计来帮助学生将教学中的“生活环节”与数学理论“区分”开来,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这两者的关系,认识他们各自的特性以及固有的局限性,并切实做好两者之间的必要转换,从日常生活数学上升到理论数学,再从理论数学回归到日常生活中 进而,达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我们要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因为,离开生活,数学将会枯竭;缺了数学,生活就会有诸多不便 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有当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接轨时,学生才能感觉到数学是鲜活而有生命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数学的抽象过程和证明,既要密切注意数学的外部关系,也充分体现数学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总之,实现“生活化”和“数学化”的和谐统一,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理念,也应该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同样也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