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曾英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迅猛推进,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许多教师都能把握住大方向,注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把课改的新理念落实。但是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致使学生说数学,表达数学的能力不强。为什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因为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而语言又是沟通和理解的载体,数学活动实际就是数学思维的活动,数学思维的体现则要通过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容忽视。
一、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
(一)语言准确。准确是数学教学语言的核心,教师在给出事实,表达概念,解释原理等过程中,要恰当选择每一个字、词,使事物的本质得到正确的反映,如果用词不当,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说:“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就错了,其中漏了一个“只”字。
(二)要有逻辑。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科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老师在运用概念、作出判断、推理时都必须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例如讲:“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直径是半径的2倍”违背了充足理由律;说“这个直角不够90度”违背了矛盾律等等。
(三)要生动,有启发性。我们面对的都是少年儿童,这就要求我们的语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不但要善于说理,富于表情,还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这不仅要求老师对教材有深刻、全面的了解,还要求老师要热爱教育,儿童与生活。
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老师亲和力,让学生愿说
在传统的教学里,象说书、满堂灌,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屡见不鲜,推行课改后,很多老师都改变了教学观念,教学中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是课堂难免出现“冷场”现象,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学生知识水平有限,能力有差异,或是性格内向、怕羞;又或是说错后老师同学的嘲笑,使他们失去了说的勇气,当起陪客。另一方面,是老师的工作没有做足。要让学生愿说,有说的愿望,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并且把这些因素用学生感兴趣的、浅显的故事或生活例子展示出来。例如,在教学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把教学内容化做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学生就非常感兴趣:第一次,把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猪八戒吃了其中的3份,孙悟空吃了其中的1份,谁吃得多?为什么?第二次,猪八戒和孙悟空都吃了其中的1份,他们吃得一样多吗?为什么?这样,在有趣的情境中,异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也归纳出来了。
三、循循善诱,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
有些孩子想说,但是因为某种原因,或不善于表达,或怕说错了挨批,受嘲笑导致自信心不足而不敢说,针对这些原因,老师应重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应从单一的“对、错”评价拓展到知识、能力、过程、非智力因素等。新课标中明确: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应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的知识面真广,肯定看了不少书!”;或者是“××能大胆发言,是了不起的进步,希望你继续努力,找到正确的答案”;对自信不足的学生更应该找到闪光点夸张地给予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深浅不同的问题,以免打击了积极性。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创造机会,提高学生说的胆量。
(一)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给学生酝酿的机会。让学生自言自语,心理负担小,有利于学生组织好语言,做好准备,增加表达的信心。
(二)同桌、小组交流——范围小,给学生适应的机会。把准备好的话在小范围内交流,即使有错,也不会太难堪,还可以取长补短。
(三)复述——跟着别人,再说一遍,给学生模仿的机会。在站起来单独说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先模仿老师或同学的话,找到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感觉,然后再尝试。
(四)提供句式,恰当引导,给学生尝试的机会。遇到一些比较概括的,抽象的发言,老师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提供句式,恰当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例如:在5红5蓝的摸球游戏中,摸出的球……是红球,也……是蓝球。又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如果只有同级运算的,要……;含有两级运算的,要……。
(五)提高学生说的胆量,需要不断反复尝试和锻炼,鼓励学生回家对着镜子反复说给镜子里的“朋友”听,也是一种办法。
四、导之以法,培养学生会说
学生愿说,敢说还不够,还要让学生会说,也就是能把正确的思维表达出来,做到严谨,有逻辑性。
激励学生说算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可以让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例如:在学习乘法14×12时,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让学生结合点子图圈一圈,算一算,对小组的伙伴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如果能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鼓励学生讲思路。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学生能解答出来,但是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培养了。鼓励引导学生讲出思路,应注意由浅至深,先扶后放。例如可以用综合法,找相应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一步一步讲下去;也可以用分析法,从问题开始,找相应的两个条件,最后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还可以借助线段、图例或操作帮助表达,例如:一桶油,第一次吃了这桶油三分之一,第二次吃了剩下的二分之一,剩下了这桶油的几分之几?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想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起点、創造的源泉、创新的基石。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中,我是这样鼓励学生质疑的:
(一)课前提问,带着问题学习探究。就是先出示课题,例如:先板书新课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然后问学生:“今天的课,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很快地就提出了问题: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任意拿三条小棒,不是都能围成三角形吗?学习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什么用呢?
(二)课堂设疑,激活学生的“问欲”。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时,先让学生验算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题,然后尝试做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提出:你发现什么情况?你想知道什么?
(三)出示问题的不一致性,让学生质疑辨证。在教学概念、定义等的判断时,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立场,我让学生通过听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疑问,阐明自己的想法,使知识得到内化,思维得到训练,表达得到锻炼。
(四)通过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通过图形转化得到的,由此,我有意提示学生: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还有哪些?由今天的学习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此时可能会提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通过图形转化得到的吗?转化成什么图形比较好呢?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强“说”的训练,把“说”的训练看作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地去完成,持之以恒,一定会在数学教学园地里结出硕果。